疑惑不解的反義詞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1-07

疑惑不解的反義詞是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11-26 回答

豁然開朗、恍然大悟、茅塞頓開。

一、豁然開朗 [ huò rán kāi lǎng ]

【解釋】:豁然:形容開闊;開朗:開闊明亮。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出自】:晉·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譯文】:初進時,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透過。又向裡面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

二、恍然大悟 [ huǎng rán dà wù ]

【解釋】: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裡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五:“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譯文】:簡蒙受到指導,一下子明白過來。

三、茅塞頓開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釋】: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頓:立刻。原來心裡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出自】:戰國孟子《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譯文】:山路的小路,因為人們經常走才能成為路;如果不常使用走動的話,就會長出茅草堵塞住。

擴充套件資料

疑惑不解的近義詞

一、墮雲霧中 [ duò yún wù zhōng ]

【解釋】:墮:落下。落入迷茫的雲霧中間。比喻迷惑不解。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譯文】:王仲祖、劉惔與殷浩在軍隊中談話,談完一起坐車走,劉對王說:‘你之所以迷茫是因為落入了雲霧中間。’

二、迷惑不解 [ mí huò bù jiě ]

【解釋】:指對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

【出自】:老舍《鼓書藝人》二十七:“她鞠了個躬,轉身慢慢走進了下場門。掌聲很熱烈。聽眾瞧著她,迷惑不解。”

疑惑不解的反義詞是 暖暖愛 1級 2018-11-20 回答

疑惑不解——[無所不知knowlegable ]?是反義詞

疑惑不解的反義詞是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11-26 回答

恍然大悟、豁然開朗、如夢初醒、茅塞頓開、醍醐灌頂。

1、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漢語成語,拼音huǎng rán dà wù,對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六卷:“當下少府恍然大悟,拜謝道:‘弟子如今真個醒了!’”

示例:這下子,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小紅一直在暗地裡幫助我啊。

2、豁然開朗

豁然開朗,漢語成語,拼音是huò rán kāi lǎng,意思指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出自: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意思是: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透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

示例:出了三峽,江面寬闊,眼前豁然開朗。

3、如夢初醒

如夢初醒,漢語成語,拼音為rú mèng chū xǐng,比喻過去一直糊塗,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出自:《醒世姻緣傳》第五十三回:“嫂子在上,多謝教言良誨,我晁思才如夢初醒。”

示例: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著腦袋,似乎在為他們惋惜。

4、茅塞頓開

茅塞頓開,漢語成語,拼音是máo sè dùn kāi,意思為心裡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現在形容閉塞的思路,由於得到了某種事物的啟發,忽然想通了。

出自: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8課《三顧茅廬》: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示例:今天我遇上了一道難題,小舅教我後,我頓時茅塞頓開。

搜狗問問

5、醍醐灌頂

醍醐灌頂,漢語成語,讀音為tí hú guàn dǐng,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醍醐灌頂,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

示例:他的生動發言讓我感到醍醐灌頂,頓時我的心情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疑惑不解的反義詞是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11-26 回答

疑惑不解的反義詞是:豁然開朗、恍然大悟、茅塞頓開。

一、豁然開朗

1、拼音:huò rán kāi lǎng

2、釋義:指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3、出處: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白話文:開始很窄,勉強可以走一個人,又走幾十步,就開闊明亮起來。)

二、恍然大悟

1、拼音:huǎng rán dà wù

2、釋義:形容人對某事一下子明白過來。

3、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五回:大家此時恍然大悟。

三、茅塞頓開

1、拼音:máo sè dùn kāi

2、釋義:心裡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現在形容閉塞的思路,由於得到了某種事物的啟發,忽然想通了。

3、出處:春秋戰國·孟子《孟子·盡心下》: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白話文:路不走則被草所掩塞,現今如果心不用也會被堵塞。)

擴充套件資料

一、反義詞:大惑不解

1、拼音:dà huò bù jiě

2、釋義:原指最糊塗的人迷惑一輩子。後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3、出處:春秋戰國·莊子《莊子·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白話文:最糊塗的人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糊塗;最愚蠢的人,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愚蠢。)

二、反義詞:百思不解

1、拼音:bǎi sī bù jiě

2、釋義: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指經過反覆思考之後,還沒有得出結論,令人感到非常疑惑,或稱百思不得其解。

3、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白話文:這真的是經過反覆思考之後還不能想出原因。)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豁然開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恍然大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茅塞頓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惑不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百思不解

疑惑不解的反義詞是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11-26 回答

1、茅塞頓開,漢語成語,拼音是máo sè dùn kāi,意思為心裡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現在形容閉塞的思路,由於得到了某種事物的啟發,忽然想通了。

出自: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閒不用,則茅塞之矣

譯文:山上崎嶇的地方,突然走在上面,就變成了路,人的大腦,不好好利用,就會堵塞。

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8課《三顧茅廬》: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2、恍然大悟,對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六卷:“當下少府恍然大悟,拜謝道:‘弟子如今真個醒了!’”

擴充套件資料:

疑惑不解近義詞:

將信將疑,漢語成語,拼音是jiāng xìn jiāng yí,意思是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

出自:唐·李華《弔古戰場文》:“人或有言,將信將疑。”

譯文:有人說過,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

例句: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一回:劉大侉子將信將疑,恐怕不妥,但是事已至此,只可做到那裡,說到那裡。

疑惑不解的反義詞是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11-26 回答

疑惑不解的反義詞——心領神會、恍然大悟、豁然開朗、如夢初醒、茅塞頓開

疑惑不解:【拼音】:yí huò bù jiě

【解釋】:不懂不明白,很迷惑的意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