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是如何回答故人“暮夜無知者”的 ?為什麼密:愧而出“?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6-22

楊震是如何回答故人“暮夜無知者”的 ?為什麼密:愧而出“?張1837461652014-09-28

近讀《後漢書·楊震傳》,一則“暮夜無知者”的故事,讓我浮想良多。荊州刺使楊震,赴任東萊太守,途徑昌邑時,縣令王密夜晚前來拜見,並攜黃金十斤贈送,楊震拒絕。王密曰:“暮夜無知者。”楊震義正詞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謂無知?”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無人時,同樣面對黃金百兩,楊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養,高下分明。這則故事之所以久傳不衰,楊震之所以被後人稱頌為“四知先生”,用當今的話說,最大看點就在事發於“無人見處”。

俗話說,“無人見處閒言多,眾說紛紜裝滿籮”。它讓我聯想到一個時期以來,少數黨員幹部因道德失範而跌了跤,查辦的最終結果證實,所犯罪過大都發生在“無人見處”。“無人見處”恰似一道“陰陽界”,陰處往往是險境,陽處通常多風清。“無人見處”對於意志薄弱者是陷阱,對於潔身自好者驗真金。

勿庸諱言,身處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大環境,一些黨員幹部權力在握,監管力度待強化;忙於迎來送往,“社交圈”在擴大;雙休日及法定節假日延長,“八小時以外”的“生活圈”在增寬……這些新情況、新特點無形之中添加了諸多的“無人見處”,帶來的自然是監管的難度。顯而易見,狠抓幹部“無人見處”的監管,已成為各級組織“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教育活動的內在要求和現實呼喚。

於“無人見處”下功夫,功夫下在何處?我以為最佳選擇是兩個字——自律。制度和紀律再嚴,黨員幹部不去執行或者不能很好的執行,都是一種空談。

所以,在他律的同時,重在幹部的自律。在錘鍊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的基礎上,牢牢把握好自己生活的“底線”,自覺做到“小事不越軌”、“大事不違規”,時時處處自覺樹立起“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精神高尚”的良好形象。

於“無人見處”下功夫,檢驗著“自律”的程度,而“自律”的程度又驗收著於“無人見處”下的功夫。它逐步使黨員幹部認知,於“無人見處”下功夫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課。一個人越是在無人監督的時候,越能嚴格要求自己,表裡如一,言行一致,做到謹慎從事,坦誠為人,“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於“無人見處”下功夫,還是道德品質的試金石。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現象,在眾人面前講究衛生,獨自一人時就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有警察時遵守交通規則,一旦路口無人監守就闖紅燈;在自己熟悉的集體中謙恭有禮,置身陌生環境就不守公德。於“無人見處”下功夫,更是社會生活的“淨化器”。人缺少了“自律”精神,就會降低自己的道德水準,只顧個人利益,而無視他人利益。可怕的是這種風氣一旦“傳染”開去,別人仿而效之,世風日下就成必然。

學者們有言,“自律”鑄就著人的品行。“重品行”就是重視培養高尚的道德和操守。一個人的品行,就是一個人的影子。無論你走到那裡,它就會跟到哪裡,只是你自己看不到,而你身邊的人卻看的很清楚。《禮記·中庸》有句名言:“故君子慎其獨也”。“慎獨”,這一具有我國傳統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對今天的人們仍有教益。某種角度看,“慎獨”可謂古代版的“自律”,而時下我們所強調的“自律”,也可謂現代版的“慎獨”。講操守、重品行,於“無人見處”下功夫,就是對傳統自我修身方法的繼承和頌揚。它可助你抵禦各種各樣的誘惑,防範各色各類的“糖彈”;可使你心明眼亮,明辨是非曲直;可使你內心清朗,精神昂然,踏實做事,坦蕩為人。由此觀之,目前正在全黨開展的“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教育活動的收效程度,緊聯著每名黨員幹部於“無人見處”下功夫的力度,應該說已成共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