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中:“通”,“順”,字意如何解?出自何處?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7-10

漢字中:“通”,“順”,字意如何解?出自何處?網友4f17f90dc 2009-03-26

通 tōng

〈動〉

(1) (形聲。從辵( chuò),甬( yǒng)聲。本義:沒有堵塞,可以透過)

(2) 同本義 [open;through;unimpeded]

通,達也。——《說文》

往來不窮謂之通。——《易·繫辭》

推而行之謂之通。

坎為通。——《易·說卦》

道遠難通。——《國語·晉語》。注:“至也。”

血脈欲其通也。——《呂氏春秋·達鬱》。注:“利也。”

凝絕不通聲暫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中通外直。——宋· 周敦頤《愛蓮說》

(3)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達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運);通塞(指境遇的順利與滯澀);通水(通水運;能行船的地域);通暢(通行無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達的城市)

(4) 通往 [lead to]

指通豫南。——《列子·湯問》

道不通。——《史記·陳涉世家》

才通人。——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北通巫峽。——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5)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後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喪家弔唁)

(6) 傳遞;傳達 [pass on;communicate]

主簿通語言。——《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通其意。——漢· 賈誼《過秦論》

信耗莫通。——唐· 李朝威《柳毅傳》

(7) 又如:通狀(申遞各級官廳的上行公文);通訊;通訊息;通辭(呈遞書面意見;傳達話語);通化(傳達教化);通書(通訊);通問(互相致意問候;互通訊息)

(8) 溝通;接通 [link up]

阡陌交通。——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始能少通。——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通流入海。——清· 張廷玉《明史》

(9) 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謀劃);通腳(跑腿說合);通靈(與神靈相通);通房連閣;通源(源頭相通);通屬(連線);通同(串通,勾結)

(10) 往來友好 [friendly intercourse]

數通使相窺觀。——《漢書·李廣蘇建傳》

(11) 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譜(同姓的人互認為同族);通正(和暢平正);通關(交往聯絡);通歡(往來交好);通交(結交;交往)

(12) 瞭解;精通 [understand;comprehend;be proficient in;be well versed in]

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後漢書·張衡傳》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不能通其意。——唐· 韓愈《雜說》

諸母皆通文。——清· 林覺民《與妻書》

(13) 又如:通玄(通曉深奧的道理);通方(通達道術);通心(內心通達);通明(洞曉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曉幽深的道理);通悟(洞達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領悟力)

(14) 通報;說 [report;tell]。

(15) 如:通報(通知稟報);互通姓名;通志(表達意趣志向);通呈(通報呈遞)

(16) 疏通;開通 [dredge;remove obstacles from;open]

疏之慾其通。——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17) 又如:通路(開通道路);用瀉藥通便;通急(排解急難);通堙(開浚堵塞的水道);通溝(疏通溝渠);通瘀(疏通瘀滯)

(18) 通行;通用 [pass through;in common use]。如:通關文牒(通行證);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語(普遍通行的語言);通義(通行不變的道理、法則);通禮(通行的禮儀)

(19) 流通,互相交換 [exchange]

商而通之。——《史記·貨殖列傳》

通魚鹽。

(20) 又如:通關節(暗中行賄、勾通官吏);通刺(通報名刺;交往)

(21) 陳述 [state]。

(22) 如:通款(向敵方表示願意降服);通誠(在神前表白誠意)

(23) 通姦,過非婚性生活 [commit adultery]。

(24) 如:與人有通

(25) 調和 [reconcile]

以通八風。——呂氏春秋·慎行論》

順 shùn

〈動〉

(1) (會意。從頁,從巛。頁( xié),頭。本義:沿著同一方向)

(2) 同本義 [along;be in the same direction]

順,循也。——《釋名》

順彼長道,屈此群醜。——《詩·魯頌·泮水》

曹操自 江陵將順 江東下。——《資治通鑑》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荀子·勸學》

(3) 如:他順著籬笆一直爬到大門邊;順流(水順地勢而流瀉;順著水流的方向);順衽(按衣襟的方向順序);順領(順著次序);順緒(順著次序);順數(順著次序計數)

(4) 順從;順應 [obey;yield to]

順,從也。——《廣韻》

順彼遠方。——《禮記·月令·孟秋》

不識不和,順帝之則。——《墨子·天志中》

順天之意。

文王順 紂而不敢逆。 武王逆 紂而不肯順。——《莊子·天運》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幹名,但順吾性而已。——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5) 又如:順情(依順人情);順率(順應天理而統率仁義之師);順變達權(順應形勢變化而權宜行事);順風旗(比喻隨聲附和,一邊倒);順時頤養(順應季節變化,注意保養身體);順守(遵循正道而固守之);順常(遵循常道、常典);順人(順從人心);順天(順應天道);順化(順應造化);順命(順從天命);順俗(隨順習俗);順時(順應時宜);順義(順從正當的義理);順天應人(順承天意而合乎民心);順腦順頭(順順從從);順行(遵循道理行動);順機(順循時機)

(6) 透過潤色加以改動或刪除 [polish;embellish]。如:文章還得順一順;順硃兒(紅仿;描紅習字帖)

(7) 通“訓”。教誨 [instruct;teach]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孝經·開宗明義章》

民有心而兵有順。——《莊子·天運》

順民之經。——《管子·牧民》

是夷是訓,於帝其順。——《史記·宋世家》

詞性變化

————————————————————————————————————————

◎ 順

順 shùn

〈名〉

(1) 道理 [reason]

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之本也。——《漢書》

(2) 姓

◎ 順

順 shùn

〈形〉

(1) 合理的 [reasonable]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

(2) 又如:順逆(順正與邪逆);順政(順理的政治);順言(順理的話);順成(因順理而成功);順備(合理完備)

(3) 事情進行順利,合乎心意 [go well;be agreeable]

曹公,豺虎也,兵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資治通鑑》

(4) 又如:順成(順利成就);順溜紙(給鬼神燒紙,以求要辦的事得以順溜);順濟(順利地渡過)

(5) 邏輯上前後保持一致和合條理的 [coherent]

文從字順各識職。——韓愈《樊紹述墓誌銘》

(6) 和順 [mild]

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詩·鄭風·女曰雞鳴》

(7) 又如:順女(和順的女子);順美(和順善良);順氣(和順正直之氣);順順(服服帖帖的樣子);順親(相順相親);順慈(和順慈祥)

(8) 通“慎( shèn)”。謹慎 [prudent;careful;cautious]

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易·升》

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荀子·勸學》

故君子順其在己者而己矣。——《淮南子·繆稱》

教以順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 順

順 shùn

〈副〉

(1) 順便;趁便 [conveniently;in passing]。如:順訪(順路拜訪);順勁(乘勢);順會(乘方便會晤)

(2) 依循次序 [successively;in proper order]。如:順續(順次接續);順遞(依次遞接);順推(連詞順接前項,而使意思推進一層)

漢字中:“通”,“順”,字意如何解?出自何處?真正的小易 2009-03-26

通,順也。 順,通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