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中國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改革的關係?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8-26

詳細

論文:中國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改革的關係?wuhuizhan2013-06-14

1、社會主義改革與社會主義改造是一脈相承的(1)社會主義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進行的    社會主義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正是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成果,即我國正是經過社會主義改造才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強調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是以充分肯定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成果作為改革的歷史前提,是以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的確立作為改革的歷史起點的,而不是對這一成果的否定。否定社會主義改造,否定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社會主義改革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國的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於一開始就強調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而蘇東劇變,歸根到底是改革走錯了路,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2)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革的目標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目標,是把中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即實現國家的工業化。為了早日實現工業化,就需要變革不適應工業化發展要求的舊有的生產關係,就要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事實上,社會主義改造就是在工業化程序中被提上議事日程並開始啟動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為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創造了前提。在中國,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離開社會主義改造不行,離開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更不行。今天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方面和環節,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體制,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這一目標,與社會主義改造的根本方向是基本一致的。2、社會主義改革是對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和實踐的進一步發展    肯定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及其實踐的正確和成功,並不是說它沒有缺點和偏差。今天進行社會主義改革,既是對這些缺點和偏差撥亂反正,更是對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和實踐的深化和發展。(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對農業合作化理論與實踐的創造性發展    從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農業集體經濟在經營管理方面主要採用了生產資料公有,集體勞動,統一經營,統一分配的管理方式。它雖然在一個時期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但由於過分集中和平均主義問題嚴重,影響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並直接妨礙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我國農村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是對農業合作化理論與實踐的創造性發展。 ①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業的經營方式。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生產力的這種狀況,反映在經營規模上,就不具備大規模集中經營的客觀必然性。同時,我國人口多,耕地少,為使人盡其力,地盡其用,必須精耕細作,這就要求經營方式具有分散、靈活、適應性強等特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正適應了這種需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堅持農業生產資料集體所有的前提下,把生產經營權適當交給農戶,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適當分開。這種經營方式的改變,使各承包戶獲得了經營自主權,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具有充分的活力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②創造了聯產計酬的按勞分配好形式。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對按勞分配原則的更好體現。聯產計酬與過去的按工分分配形式相比,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進行分配的依據不再是流動勞動,而是物化勞動;二是勞動報酬和勞動成果不再是透過工分間接地結合起來,而是直接結合起來,真正實現了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其結果,一方面在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使全體農民共同富裕起來,另一方面又使那些善於經營、勤奮勞動的能人首先富裕起來,這是貫徹按勞分配的必然結果,也是全體勞動者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由此可見,農村社會主義改革既不是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否定,也不是向舊體制的復歸或倒退,而是對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創新。(2)允許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發展,是對所有制結構認識的深化和發展    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因此,當年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十分必要的。問題在於,在我國生產力水平還很落後的情況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與發展仍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在社會主義改造後期,由於我們對社會經濟模式的選擇和理解過於單一,急於求純,曾經不顧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追求單一的公有制,過於簡單和過於急促地消滅對社會主義發展還有積極作用的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這既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給人民生活帶來不便,產生了一系列長期困擾並嚴重影響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問題。    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不但將長期存在,而且還會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今天,我國社會主義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確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允許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發展,發揮其有利於社會主義的積極作用,這是適應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直接解決社會主義改造的遺留問題,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3)實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對公有制實現形式認識的深化和發展    在社會主義改造中,我們對公有制實現形式的選擇和理解上,存在著過於簡單化的傾向,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只注意到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這兩種基本的實現形式,沒有認識到公有制還可以有其他多種實現形式。第二,把集體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作為公有制從低階到高階發展的過程,實際上是把公有化程度作為判斷的標準,沒有認識到,判斷標準要從實際出發。現在看來,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社會主義改革過程中,我們糾正了長期以來認識上的偏差,採取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提高了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增強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3、社會主義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義社會(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分田單幹”有著本質區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並沒有改變集體所有制的性質,土地、大型農機具和水利設施等主要農業生產資料仍然為集體所有,所以它不同於合作化以前的“分田單幹”和個體經濟,而只是經營方式的改變,是農業集體經濟的一種經營管理方式,即屬於集體所有的生產資料,不再像過去那樣,一律由集體集中使用和集中經營,而是採取統分結合的原則,集體所有,分散經營。這只是對不適應農業生產力發展的經營方式的改革,而不是從根本上否定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沒有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所建立起來的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這一前提,就不可能產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現階段允許和鼓勵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的存在與發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義社會允許、鼓勵、引導個體、私營經濟健康發展,不是由社會主義社會退回到新民主主義社會,不能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將過渡時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同當前鼓勵發展私營經濟的政策對立起來。當年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因為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無政府狀態同國家大規模的有計劃經濟建設及其生產社會性之間存在著不可克服的矛盾,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道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它關係到中國走什麼道路,適應了歷史發展要求。透過“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得以確立,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階段發展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是當前中國基本國情的現實需要,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它適應了現階段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新民主主義條件下的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作為新民主主義五種經濟成分中的一個部分,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的比重是相當大的,雖然它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積極一面,但不利於國計民生的消極方面也是顯而易見的,與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處於對立地位,反映了新民主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關係,這正是當年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然性。而現階段的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已經不同於新民主主義條件下的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它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佔主體地位的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有益補充,要受公有制經濟的引導和影響,它的生產經營活動必然與公有制經濟發生密切聯絡,它之所以取得長足發展,也與黨的正確政策分不開。    允許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並不是搞“私有化”。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我們之所以把非公有制經濟納入基本經濟制度之中,是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不具備公有制囊括一切領域和一切方面的生產力水平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基礎,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但是,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以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的,而不是否定或削弱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更不是改變公有制的性質,搞“私有化”。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是由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的,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只能是公有制,這不僅是當年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目標所在,也是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改革必須堅持的原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