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諸葛亮為何最後不知所言?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9-07

《出師表》諸葛亮為何最後不知所言?鬧鬧媽2019.11.22 回答

《出師表》我們剛剛學過的,翻譯之前,我本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還自言自語的問,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還寫這麼多?可翻譯以後才知道,原來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知道說了些什麼”,全文中,可能有某處會得罪劉禪,但又不得不說出來,所以最後寫到“不知所言”,希望能夠幫到你~!

《出師表》諸葛亮為何最後不知所言?戒不掉丶對你的依賴2019.01.01 回答

,《後出師表》的行文不像出自諸葛亮之手。《表》是上給後主的。諸葛亮這時儘管攬蜀漢大權於一身,他也清楚地知道後主窩囊無能,但後主畢竟是他的君主,而且他受劉備臨終之重託,因此,他對後主一向是恭謹的,雖時時苦心勸諫,但措辭總是誠懇委婉,《前出師表》就是這樣。不像這篇《後表》,開頭就直說後主無能,當面指問:“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計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這不是臣下對君主的口氣,更不像諸葛亮說的話。

諸葛亮一向有膽略,有抱負,有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毅力。未出茅廬,他就自比管仲、樂毅,劉備請他出山,正是勢單力孤,處境最困難的時候,他卻在這時為劉備畫出了據荊州、取益州,以成帝業的宏偉藍圖。就在上《後出師表》的同一年,他上《前出師表》,先主崩殂,益州疲弊,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但他仍相信,只要後主親賢臣,遠小人,“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而他率軍北伐,也有決心“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但不到一年,在《後出師表》中,這一切全不見了,消沉、沮喪,列舉的六條不解,都是對北伐缺乏信心。“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亡,孰與伐之?”北伐全然是無可奈何的。“凡事如是,難可逆料”,只有盡力而為,“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對前途悲觀渺茫。這不是《前出師表》中那個諸葛亮的精神狀態。

不像是諸葛亮寫的,張儼為什麼又收進《默記》呢?其實,張儼並不是一個嚴肅嚴謹的史學家,他只是一個周於禮儀、搞搞外交的人物,他的身份,他“博聞多識”的特點,使他能接觸到很多別人不易見到的材料,但又不可能嚴格加以甄別。《後出師表》可能就是未加甄別就收入進去的一種。

不過,《後出師表》有一處卻很可取,就是它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兩句話。這兩句話,準確地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精神品質。《後出師表》的全部價值也就在此。羅貫中把《後出師表》寫入《三國演義》,大約也是看準了這一點,他抓住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塑造了一個光彩奪目,為世代人們景仰的藝術典型。

《出師表》諸葛亮為何最後不知所言?匿名使用者2007.03.20 回答

表示請罪

《出師表》諸葛亮為何最後不知所言?匿名使用者2007.02.16 回答

今日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諸葛要遠離陛下去南方平定孟獲,面對奏表熱淚縱橫,不知說了些什麼了

《出師表》諸葛亮為何最後不知所言?匿名使用者2006.12.19 回答

主要是剛寫完出師表,回顧了先帝劉備對自己的厚愛和過去隨先帝征戰開創蜀國基業的歲月,思緒萬千,情緒激動難抑,故言:不知所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