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戒學堂】鄭板橋:難得糊塗,偏偏不做糊塗人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9-15

【無戒學堂】鄭板橋:難得糊塗,偏偏不做糊塗人心理大師17 2022-06-30

古時仕子十年寒窗,做到封侯拜相,位極人臣,便能顯赫一時,但往往時過境遷,就黯然失色。然而清代山東濰縣的一個七品縣令,終一生不過轄一縣之地,卻永遠被百姓放在了心裡。

17世紀中葉,人們都說,蘇州出了一個怪才。怪才往往孤獨,高處不勝寒,只能遠遠欣賞,不能近觀。

詩人們以文采著名,畫工們以技巧傳世,書法家皓首經年,窮其一生才達到“人書俱老”的境界。而這個天才,居然一人佔三樣,詩書畫稱“三絕”,達官顯貴求他一幅墨寶也是難事。

他就是一代宗匠鄭板橋。

回顧他的一生,我們發現,世人所謂的天才,只看到了他成名之後的光芒,前半生的潦倒歲月,各種心酸堪與誰言?

1

鄭板橋名鄭燮,號板橋,是江蘇興化人。他的前半生,用自己的話,只能用“半飢半飽清閒客,無鎖無枷自在囚”來形容。人雖無拘無束,其實生活早已給他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鎖。

康熙五十二年(1713)時,他二十歲,高中秀才。奈何家徒四壁,這點功名遠遠不夠。此後,他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科考之路。

一貧如洗的日子裡,他只好做私塾老師勉強餬口,琅琅的讀書聲一直伴隨他到30歲。

這期間,他幾度赴考,均以落榜告終。他雖心情落寞,卻很快把注意力轉移到書畫上,隨後輾轉揚州,賣畫數十載。

竹隨風動,搖曳之間別有神采,他不禁若有所思。有些竹子可能在成長期,一年只長几寸,但是在成熟後的幾個月間,便成為鬱郁蒼蒼的綠竹。那是因為,它們努力汲取養分,把根扎向了更深,更廣袤的地下。

他的一生,雖然前進很慢,但每一步都很紮實。

2

曾國藩曾說:“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閒境,晚年經不得逆境。”說的明白,但鄭板橋的逆境經歷的也太久了些。

他23歲時,娶了徐氏,育有兩女一子,卻在接下來十年中接連經歷了繼母、父親、兒子的離去,39歲時,徐氏也不幸病亡。

過去的日子,雖然清貧,卻也相互扶持,歷經風雨一步步走來。現在,相愛的人已一個個離他而去,相伴他的,也唯有一棹清風,半輪明月。

他無不哀痛地作詩紀念亡妻:“落日無言秋屋冷,花枝有恨曉鶯痴。”

或許是否極泰來,福禍相依,不久後他赴南京考試,竟得到了當地縣令的資助,終於考中舉人,此時是雍正十年(1732)。

回首心酸往事,如今已孑然一身,鄭板橋真不知是該喜還是悲。

他本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再考進士,卻突然病倒,動彈不得,於是又耽誤了三年。

一晃到了乾隆元年,他44歲了,當年唐朝孟郊中舉,也是這個年紀,真當春風得意,看盡長安花,但可惜,沒有官位空缺,他只好一邊賣畫,一邊等待補缺。

這一等,又是五年。

30年的仕途之路,他終於換到了一個七品地方官的位置,留給50歲的他,還有多少施展抱負的機會?

人常說,人生不如意多八九,難得有一二順境。其實倒過來看,豈不也是人生的極點?

如果他的仕途春風得意,他必然不會在書畫上傾注一生的 精力 ,所有的不順和磨難,都成了培育他的養分。他像筆下的竹子,終於找到了合適生長的土壤。

3

臺灣作家林清玄有一句話;“對順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讓自己用一顆柔軟的心包容世界。柔軟的心最有力量。”

的確,逆境本身並不會成就一個人,全在於自己怎樣對待。

50歲之後的鄭板橋,漸漸聲名鵲起,他的書畫愈來愈讓世人矚目,而他卻依然有一顆平常心,待人接物一如過去困頓的時候。這實在是因為磨難讓他看得更明白,留給他的是他不可磨滅的影響。

因為見慣了風雨,他活得清醒,也更坦然。

當時文人賣畫,並沒有一個標準,通常是買畫者估量斟酌定價。文人嘛,談錢不免俗氣。可鄭板橋卻不然,明碼標價,還專門制定了《板橋潤格》: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

可對待富豪鄉紳和窮苦百姓,又是兩套標準。平民或文人,或有困難之人,可以慷慨相贈,甚至傾盡財寶伸出援手,對待鄉紳或惡名遠播之人,則拉進了自己的黑名單,一幅不賣。

閱盡人世浮沉,才能知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有些人值得,有些人不值得。

人情世故,懂七分足矣,留三分率真,豈不更佳?

因為受過苦楚,他更懂得關心民生,成為人們口中的“鄭青天”。

年過半百才知一方小縣,他也有過失落,但隨即釋然。盡一縣之責,保一方安康,因為,他在那個位置上。

只幹了一年,他從範縣調到濰縣,正逢大災,便開倉放糧,發動當地富豪捐糧、捐資建設公共設施,還帶頭捐款,救活了上萬百姓。

在他的詩裡,心心念唸的是百姓:“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因為從困境崛起,所以他更向往光明,書香墨韻間無不透出散發思想 的光輝 。

他不屑於一般文人的寫意畫風,書畫大家王維和趙孟頫在他的眼中,不過兩個畫匠而已。

他說,從未道過一句民間疾苦,何必寫詩?

所以在61歲為民請命卻被罷官之後,百姓家家出來挽留,哭聲一片,還在家中掛上肖像,在濰縣建立了生祠。

板橋先生雖潦倒半生,卻始終不放棄希望,反而成了一股力量,牢牢紮根在民間的土壤。

宦海沉浮,也不能扭轉他的軌跡,改變他的傲骨,反而讓他更坦然率真,正視自己的靈魂。

如他的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根,立於絕壁之巔,這風,把種子送入峭壁裂隙。假如命運寬厚待我,誰不向往平原的風和日麗?

但我生來如此,只能坦然接受,活就要活出個樣子,還要對風霜雪雨報之以微笑。

人生難得一二順境。不順時,不妨學學板橋先生。

微笑著走好腳下每一步路,也許到了下半場,精彩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