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和“學而不思則罔”以及“博學而篤志”中的“而”分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9-21

“學而時習之”和“學而不思則罔”以及“博學而篤志”中的“而”分別...之那年青春正好 2017-12-09

1、“學而時習之”的“而”:並且,表示順接。

2、“學而不思則罔”的“而”:但是,表示轉折。

3、“ 博學而篤志”的“而”:而且,表示遞進。

一。 作名詞時表示頰毛,作動詞時表示能夠。一般是做定詞後助詞或連詞。

二。 基本資訊

1。拼音:ér

2。注音:ㄦˊ

3。部首:而

4。部外筆畫:0

5。總筆畫:6

三。 詳細釋義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鬍鬚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象兩腮的鬍子,內層象生在嘴下的鬍子。“而”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頰毛) 同本義 而,頰毛也。——東漢·許慎《說文》

〈連〉

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1) 表示並列關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表示遞進關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3) 表示承接關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 蘇軾《石鐘山記》

(4) 表示轉折關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5)表示目的關係,可不譯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6) 表示假設關係

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7) 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8) 表因果關係

野芳發而(因而)幽香。——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代〉

(1) 你;你的

餘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2) 又如:而翁(你的父親)

(3) 這樣,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這人)

〈助〉

(1) 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

虞之與 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2) 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語氣〉

(1) 用於句中,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豈”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2) 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動〉

(1) 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2) 另見 néng

“學而時習之”和“學而不思則罔”以及“博學而篤志”中的“而”分別...蜜小桃3zBJ4 2020-09-13

連詞;而,卻;而且。

“學而時習之”和“學而不思則罔”以及“博學而篤志”中的“而”分別...陳大頭great 2017-12-09

“學而時習之”的“而”:並且,表示順接。

“學而時習之”和“學而不思則罔”以及“博學而篤志”中的“而”分別...

【拼音】: xué ér shí xí zhī

【解釋】:學過的內容要經常複習它。

【出處】:《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學而不思則罔”的“而”:但是,表示轉折。

“學而時習之”和“學而不思則罔”以及“博學而篤志”中的“而”分別...

【拼音】: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

【解釋】:只知道學習,卻不知道思考,到頭來等於白學。告誡人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

【出處】:《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 博學而篤志”的“而”:而且,表示遞進。

“學而時習之”和“學而不思則罔”以及“博學而篤志”中的“而”分別...

【拼音】:bó xué  érdǔ zhì

【解釋】: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

【出處】:《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