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這是一個( )句。 A、疑問 B、設問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10-01

”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這是一個( )句。 A、疑問 B、設問唯愛丿小獨丶 推薦於2016-12-02

個人覺得是疑問句。

你可以參考下

“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這句話出自《珍珠鳥》一文,這是人教標準實驗版五年級上冊收錄的一篇課文。對於這句話是不是反問句,與其他老師發生了分歧,同事們一致地說這是一個反問句。因為它有一個非常確鑿的標誌——運用了表示反問語氣的詞語“難道”(注:《現代漢語詞典》對“難道”的註釋為“副詞,加強反問的語氣”)。然而,筆者總有一種隱隱地感覺,它只是具備了反問句的形式,而從其本義上來看,似乎並沒有反問的意思。為了證明自己這種感覺,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當然,一定要冒著被人稱為“傻子”的壓力進行研究嘍)。

從語法上分析,反問句的表意功能其實是與陳述句相當的,而在表達時之所以用反問句而不用一般陳述句,則主要是為了加強說話人的語氣,使感情表達得更強烈一些。這句話的課文背景是由於作者對珍珠鳥的愛護,因而與小鳥之間建立了相互信賴的美好關係。一次,在作者寫作時,那隻珍珠鳥竟然落在作者的肩頭睡著了。作者對它進行端詳時發自內心的一句話感嘆:“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

我們暫且承認它是反問句,那麼可以改成“還咂咂嘴,不是在做夢”,作者加強語氣與情感表達的重點應該是在強調“不是在做夢”,這似乎並沒有多大的意義。然而,不是在做夢,是在做什麼呢?是因作者的友善而感到幸福,句子並沒有這方面的資訊。況且,小鳥是在做夢,還是究竟是為什麼“咂咂嘴”,這是作者也無從知道。這樣,句子傳達的資訊就顯得空泛。其實,這句話作者目的並不是在強調小鳥是否在做夢,也不是真正的存疑而問,表達的只是作者一種愉悅的心情與一種美好的感受,或者說是一種情趣,只是對小鳥“咂咂嘴”的一種興致所致的猜測。所以,它雖然用了表示反問語氣的“難道”一詞,但並不應該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反問句。

當然,這只是從句子的表意功能上分析所得出結論。在說服力上還是很有限的。作為一句從教近20年的教師,我深深地懂得。在解決教學中的疑難時,是不能光憑感覺的。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據才行。為此,我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在一些現代漢語書籍中,我發現有一種“猜測疑問句”(有資料稱之為“猜度問句”或者“猜度疑問句”)。採用這種句子時,說話人對事情已經有初步看法,但還不能十分肯定。感覺《珍珠鳥》一文中的“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這句話更適合這種情況,即作者對珍珠鳥咂嘴的原因並不能斷定,而是傾向於它是在“做夢”。

為了證明我的看法,我又查閱了呂叔湘老先生的一些著作,也找到了一些可以作為相關的佐證的材料。對於這個句子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分歧,是因為“難道”一詞既可用於反問句,又可用於測度疑問句。“難道”這個語氣副詞用於測度疑問句,是早經呂叔湘先生認定的。呂先生在《文言虛詞》中解釋“豈”字時說:“豈:(1)難道,表反詰;(2)難道,表測度性疑問。”可為什麼這個義項沒有被收錄到《現代漢語詞典》和呂老先生的其他著作中呢?也許是專家們對於它的爭議所致吧?

有些時候自己也常常感到困惑:我們的教學,尤其是有關知識性方面的教學,必須得找到所謂的證據。當然,這也是我所認可的。可證據畢竟是人研究與探索出來的,如果在研究出來之前,我們又去哪裡找證據呢?古人尚知道“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難道我們現在就只能以書本為標準嗎?那不成了以本本為依據,以書籍為準繩的教條主義了嗎?況且,現在的漢語知識也確實存在著大量有爭議的地方,那我們又能以什麼為依據呢

”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這是一個( )句。 A、疑問 B、設問JumpBumble 2014-11-01

A疑問

”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這是一個( )句。 A、疑問 B、設問愛營養 2014-11-01

A

”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這是一個( )句。 A、疑問 B、設問Morbidgirl 2014-11-01

A

”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這是一個( )句。 A、疑問 B、設問夢醒來了以後 2014-11-01

反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