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中,蘇東坡如何讓巧喻月色?有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9-22

《記承天寺夜遊》中,蘇東坡如何讓巧喻月色?有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匿名使用者2022.09.09 回答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全句無一字寫“月”,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月光臨照,庭下如積水空明,可以推見到月色之明瞭;“水中藻、荇交橫”,可以推見月光之清了。蘇軾寫月夜景,不是明寫,而是暗寫,別具匠心地從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見到月色清朗空明。由於抓到了特點,整個描述就顯得精約而傳神了。寫了月下庭中景物。抒發了對月光,竹柏蔬影的感受。既有欣喜愉悅,也有落寞孤寂。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後一句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對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鑽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了作者安閒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