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曲是作者的代表作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10-12

汴河曲是作者的代表作嗎?老漢漢2013.04.25 回答

作者

李益 

懷古詩多從眼前歷史遺蹟起興,以今昔盛衰立意,在抒寫歷史滄桑感之中寄寓某種現實感慨。該篇即為典型的詩例。題內“汴河”,指隋煬帝開鑿的通濟渠。指隋煬帝所開的通濟渠的東段,即運河從板渚(今河南滎陽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當年隋煬帝為了遊覽江都,前後動員了百餘萬民工鑿通濟渠,沿岸堤上種植柳樹,世稱隋堤。還在汴水之濱建造了豪華的行宮。這條汴河,是隋煬帝窮奢極欲、耗盡民膏,最終自取滅亡的歷史見證。詩人的弔古傷今之情,歷史滄桑之感,就是從眼前這條耗盡民膏,成為亡隋歷史見證的汴河發興的。

開頭兩句以汴水長流與隋宮化塵作鮮明對照。汴水悠悠東流的形象,本來就容易引發對悠悠時間之流的聯想,綴以“無限春”,更使這條流貫無數春秋的汴水,帶上某種象徵色彩,而且喚起汴水兩岸春色無限的聯想;而象徵著隋代腐朽統治和豪奢生活的隋宮,卻已荒廢頹敗,只剩下斷井頹垣供人憑弔了。兩相比照,正見出自然永恆、人世滄桑、豪華如煙、歷史無情。而隱含在這種歷史滄桑感中的深層意蘊,則正如劉禹錫《金陵五題·臺城》所說:“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末兩句轉從隋堤楊柳抒發感慨。柳絮春風,飄飛如雪,原是駘蕩春光的標誌,但眼前這汴堤楊柳,卻聯結著隋代的興亡,歷史的滄桑,不免惹人欷歔慨嘆。當年煬帝沿堤植柳,本為南遊裝點風光,到頭來它卻成了荒淫亡國的歷史見證。那隨風飄蕩的楊花,在懷著歷史滄桑感的詩人眼裡,彷彿是隋代豪華消逝的象徵(楊花與楊隋構成一種意念上的關係,容易使人產生由彼及此的聯想)。不過更使人感懷不已的,或許是這樣的現實;儘管隋鑑不遠,覆轍在前,但當代統治者卻並沒有人從亡隋歷史中汲取教訓。在“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這種強烈深沉的感傷中,分明隱現著衰頹時世的面影。

懷古與詠史,性質相近易混。但詠史多因事興感,重在寓歷史鑑戒之意;懷古則多因跡起情,重在抒歷史滄桑之慨。前者實而後者虛。將李益這首詩跟題材相近的李商隱《隋宮》七絕略作對照,便不難看出二者的差異。《隋宮》抓住“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這一典型事例,表現南遊的奢靡浪費,從而寓含奢淫覆國之戒;《汴河曲》則只就汴水、隋宮、長堤、柳樹等帶有滄桑感的物象虛加點染詠歎,抒發今昔盛衰之慨,弔古傷今之情。借用杜詩來概括,可謂一則“舉隅見煩費”,一則“引古惜興亡”。

汴河曲是作者的代表作嗎?匿名使用者2013.05.02 回答

標題 汴河曲 作者 李益 年代 唐 內容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註釋 【註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