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常用術語和名詞解釋有哪些?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9-26

登山常用術語和名詞解釋有哪些?匿名使用者2014.09.17 回答

登山常用術語和名詞解釋

氧氣裝備:登山運動器材。用於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或因登山缺氧產生的各種高山病的搶救。由鋼瓶、面罩、輸氣管道、流量調節器、氣壓表和背架組成。 繩結:登山運動中發揮繩索作用的手段之一。有三十多種式樣,常用的主要有六種:(1)拴馬扣。國際上稱“布林結”,用於保護和自我保護。(2)透過結。用於保護和自我保護,或固定繩索。(3)抓結。用於上攀下降的保護,以及渡河搭繩索橋時,將橫掛在兩岸支點上的繩子繃緊。(4)馬鐙結。也稱“雙套結”。攀登陡峭巖壁時與抓結並用。用於雙腳上攀。(5)平結。用於連結兩條繩子。(6)交織結。用途與平結同。

結組:登山運動、登山旅遊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按全隊成員的性別、年齡、體力、體質,以及登山經驗、技術水平和處理突然事件的能力等,編成便於以強助弱、安全登山的小集體,並由有組織能力和登山經驗的隊員擔任組長。透過地形複雜和危險地段時,必須使用繩索或其他保護措施,有組織的安全透過。

攀巖競賽:登山運動比賽專案。分四個單項:個人單攀賽、雙人結組賽、集體攀登賽和自選路線賽。倡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起逐漸發展。1974年正式成為國際競技體育專案,同年開始舉行國際攀巖錦標賽,以後每兩年舉行一次。 坡地難度等級:登山運動攀登難度的分類。分三級:(1)容易。僅用雙腳即能登上的山坡。(2)稍難。除雙腳外,尚需借用雙手才能登山的山坡。(3)難度大。除四肢外,尚需使用各種繩索和攀登器材才能登上的山坡。從第二級開始,登山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山間常識並掌握一定的攀登基礎技術,如三拍法、之字形攀登以及特殊地形攀登法等。

牽引渡河法:登山運動技術名詞。基本技術之一。主要用於山澗水流急端,水深,河底多尖石,水溫低而河面不很寬的河流。先將牽引繩捆紮於河一端樹上,由一人涉水或繞道貌岸然上游過河,將繩另一端固定於河對岸較低樹幹或地面上,後繼者即以滑車或鐵 鎖在牽引繩上滑行渡河。

三大北壁:阿爾卑斯山上三座險峰的北壁登山路線。分別為(1)瑪達霍隆峰(Matterhorn,海拔4478米)。位於義大利與瑞士邊境的阿爾卑斯山上,北壁垂直高度為1100米,海拔3,400——4478米,平均坡度為55度——60度,中間夾雜冰雪坡。(2)古蘭特。焦拉斯峰(Grandesorasses,海拔4208米)。北壁的垂直高度為1200米,海拔3,000——4200米,全程平均坡度為70度——80度。(3)埃格爾峰(Eiger,海拔3970米),北壁垂直高度為1800米,海拔3,000——4208米,平均坡度為70度。是國際化認的三條難險度很高的登山路線。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官方網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