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條灸操作者將拇指及食指置於施灸穴位兩側何用?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10-08

艾條灸操作者將拇指及食指置於施灸穴位兩側何用?匿名2018.06.06 回答

足三里穴可以每週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區域性皮膚髮紅,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區域性面板為度。以上兩法只要使用其一,堅持2-3個月,就會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三陰交可以灸5~15分鐘。內關溫灸10-20分鐘,可透勞宮穴,酸脹感向指端放散。艾灸沒有固定的時間。什麼時間都可以灸。飯前飯後都可以,飯前只要不是太餓就行,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灸,太飽太餓都不能灸。

艾條灸操作者將拇指及食指置於施灸穴位兩側何用?匿名2017.06.23 回答

穴位: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分組:第一組,關元、氣海、左側足三里;第二組,關元、氣海、右側足三里。 方法:選準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分別對準第一組穴位,每穴懸灸10分鐘,以各穴位面板潮紅色為度。第二天用同樣的方法懸灸第二組穴位。如此交替懸灸,連續三個月為一個療程。休息一週,再繼續第二個療程。使用時注意力要集中,艾火與面板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面板。 說明:關元、氣海、足三里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成書於宋代的《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 特別是女士,艾灸此三個穴位後,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此種感覺一般要連續灸半個月後才明顯)。 二、艾灸治凍瘡 穴位: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足三里穴。 方法:在凍瘡區域性先揉按5分鐘。選準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對準已發或將發凍瘡處,各懸灸3~5分鐘,以區域性面板潮紅色為度。若凍瘡在上肢或耳朵,必須加灸合谷穴3~5分鐘;若凍瘡在下肢,必須加灸足三里穴3~5分鐘。艾火與面板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面板。用本法連續艾灸3天,凍瘡不再復發。 三、艾灸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 方法:選準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在中脘穴、一側足三里穴上各懸灸10分鐘,以穴位上面板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使用時要注意力集中,艾火與面板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面板。 說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痙攣趨於弛緩,胃蠕動強者趨於減弱;又能使胃蠕動弱者立即增強,胃不蠕動者開始蠕動。因此,除胃潰瘍出血、穿孔等重症,應及時採取措施或外科治療外,其他不論什麼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及胃神經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時止痛。 艾灸分類: (一)、艾灶灸:即用艾絨或艾粉做成因錐型或自貼灸型進行施灸。 a:直接灸一將艾泣直接放在面板上灸至起泡,對咳喘、肺癆、痞塊有良好的作用。 b:間接灸一即隔物進行施灸、有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隔附子餅灸等。 (二)、艾條灸: a、溫和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進行燻灸,病人感到舒適無灼痛感,以面板潮紅為度。 b、在啄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象鳥雀啄食一樣, 一起一落,一遠一近。 c、迴旋灸:將點燃的文條懸於施灸部位上方2-3cm左右移 動,往返回旋。 d、太乙神針:加十一味中藥製成的藥艾條,點燃藥艾條, 用七層棉布包裹著艾火,緊按在穴位上,稍停留1-2分鐘。如感覺過熱可提起等熱減再灸。 e、雷火神針:加八味中藥製成的藥艾條,灸法同太乙神針。 (三)、溫針灸:把針插入艾絨球或艾粒邊燃燒邊行針。 (四)、灸器灸:把艾灸放在灸器裡施灸。 (五)、天灸:與直接的灸法相同,千旦有蒜泥灸、毛莨灸、斑蟊灸、早蓮灸、白芥子灸,吳某芙灸之分。 (六)、燈火炙:用燈草蘸油點燃火苗對準穴位猛一接觸,迅速 離開,反覆若干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