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聰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11-19

真正的聰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生活寶典17 2022-09-08

真正的聰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

真正的聰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在生活中,從來不缺聰明的人,但是聰明的人不一定能夠成功,聰明人想要成功,就需要加倍努力。下面是真正的聰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內容!

真正的聰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1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需要我們創新求變、彎道超越,避開一切笨拙的方法。

而且很多自媒體不斷地宣傳一些重大理論和發現,似乎可以幫助我們繞開彎路,有捷徑可走。

但是一些真正的聰明人,卻都在暗暗地下笨功夫!

1、聰明之人,鍾愛笨功夫

李嘉誠有個著名的時間表,每晚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12點必須睡覺,早上5:59準時起床,決不拖沓,差不多堅持半個世紀之久。單是這份毅力和自律,如果你也可以做到,不一定能成為第二個李嘉誠,但一定不會太差。

國學大師錢穆說:“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

胡適也說:“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人。”

有人問美國“籃球天才”科比為何如此成功,他卻反問道:“你知道洛杉磯每天早上4點鐘是什麼樣子嗎?”

錢鍾書以博聞強記出名,代表他學術成就的《管錐編》,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萬種著作中的數萬條書證,汪洋恣肆,博大精深,這些都源自他長期堅持閱讀。

他進入清華的目標就是“橫掃清華圖書館”。他的治學心得是:“越是聰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村上春樹到了28歲,突發奇想要嘗試寫作,於是辭去了酒吧的工作,每天早起寫作4—5小時,然後去鍛鍊身體,堅持跑步長大八年之久,中午則聽聽音樂、看看書,晚上推掉應酬,堅持早睡。

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啊!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她的整個青年時期,幾乎都用在寫作上。

即使是在香港戰亂的時期,在不確定明天是否還能活著的情況下,仍在堅持看小說,所以她年少成名,聞名海外。

2、笨功夫讓曾國藩成為極“精明”之人

曾國藩秘書趙烈文的日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

曾國荃攻打南京不下之際,朝廷令李鴻章協助進攻。

李鴻章一方面不想奪了曾家兄弟的首功,向曾家邀功買好;另一方面又想把抗旨之責推給曾氏,因此私下到處解釋,做了很多小動作。

而曾國藩的對策則是回覆給皇帝一道辭氣卑約的奏摺,堅決請派李鴻章前來,不望有功,但求無過,言語懇摯,不溫不火。

相形之下,李氏的小算盤一目瞭然。趙烈文評價說,曾國藩的手段,平直無奇,卻實高於李數倍。

僅此就可看出,曾氏的“精明”已至最高層次,實非常人可比。正是與眾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國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很獨特,那就是尚“拙”。他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能夠打通科舉這條路,靠的‘完全是“笨勁”,而且這種笨功夫在他小時候就養成了。

曾氏一族的天資並不出色,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歲,才勉強過關。

曾國藩小時候讀書,父親要求他,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任務,絕不睡覺。

他不懂技巧、捷徑,只知道一條路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正是這種“笨拙”的學習方式,讓他培養出超乎常人的勤奮、吃苦、踏實精神。

積苦力學的經歷給了曾國藩獨特的啟示,他發現笨拙有笨拙的好處。笨拙的人沒有智力資本,因此比別人更虛心。笨拙的人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擊打能力很強。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鑽過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聰明的人不願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難繞著走,基礎打得不牢固。

所以,“拙”看起來是慢,其實卻是最快,因為打下了紮紮實實的基礎,不留遺弊。

雖然曾國藩考了九年才考中秀才,但是自此之後,他的發展就很順利,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舉人,又四年,高中進士。

他總結說,這得益於自己基礎打得好,所以“讀書立志,須以困勉之功”。

正是堅持不斷地下笨功夫讓曾國藩成為極“精明”之人。

曾國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其一生善打愚戰、笨戰,不善巧戰。他打仗不貪小利,不求奇謀,踏踏實實,穩紮穩打。他說:“打仗要打個穩字。”他一生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戰前,他會花費很多精力去研究敵我雙方情況、戰鬥的部署、後勤供應、出現不利情況如何救援等等,每個環節都算到了、算透了,才能下定打仗的決心。

此外,曾國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誠為本,以拙為用。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說大話,不求虛名”,做事“情願人佔我的便益(宜)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宜)”。別人以巧似偽欺騙他,他卻仍然以誠相待。

左宗棠一生不服曾國藩,始則挖苦打擊,終則以怨報德,曾國藩卻終生未還一手。

李鴻章作為他的弟子,也時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曾國藩卻因為愛李之才,始終不改對李鴻章的關心、愛護、包容、提攜。李鴻章因此終生感激涕零,到晚年更是開口不離“我老師”三個字。

3、笨拙的思維方式,避免“中國式思維”的侷限

曾國藩最有意義的“笨拙”,還是他的思維方式,正是“紮實徹底”的思維方式,使曾國藩避免了幾千年來“中國式思維”的侷限和弱點。

中國式思維尚直覺,重體悟,善類比,卻輕邏輯。那些才子、文人的思緒常如天馬行空,不循規矩,任意跳躍,因此很容易跳過真理與謬誤之間那一步小小的距離。

而西方思維的最大特點是重視實證、重視邏輯、重視差別。西方人從量化分析事物間的不同之處入手,沿著“現象—差別—差別的擴大—精確量化—創新”的思維路徑前進,因此能發展出卓越的理性思維,建立起嚴密的學術體系。

曾國藩的思維方式與西方式思維不謀而合。曾國藩的思維方式因為其“笨拙踏實”,在中國人中達到了少有的嚴密程度。

每遇到一件事,從正反兩方面去看,是曾國藩式思維的秘訣。而“正”“反”這兩個方面,他也要進行細分,把“正”面再分兩面,分析它的正反。同理,“負”面也自有其正反。

他把這件事中包含的每一個因素都研究到位,不使其有一點含混不清之處。這樣分析下去,會觀察得分外透徹。

曾國藩說,自己“天分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曾國藩一生經歷千難萬險,處理過無數大事,大體都很得當。其過人之處就是不怕費心費力,對事物進行不留死角得深入分析。

在對事物進行透徹分析的基礎上,再找出要害,把握關鍵。每次處理完之後,還要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次作參考。

曾國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笨拙之上。確實,“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

4、踏實、堅持、低調、謙和,才是通用法則

聰明人總是生活在外界的讚譽中,受到表揚追捧,光環加持,所以,聰明人往往會被自負、傲慢不知不覺地陷害。

所以,聰明人要成功,需要加倍努力,更要下笨功夫,稍有不慎,就可能步仲永的後塵。

這並不是說天資不重要,而是心態、堅持太重要。笨辦法並不是說是笨人用的方法,而是普通人的方法,這些方法太不起眼,不容易讓人誇獎,可是,卻是最務實的方法。

所以,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聰明的人,都在偷偷地下著“笨功夫”。

真正的聰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2

成功者是很多人的榜樣,更是很多人追趕的目標。然而,年輕人只看到了他們的聰明,卻沒有看到這背後他們付出的努力。

聰明人並不都是生來天賦秉異,即便是如此,他們也懂得下笨功夫,在千萬次的努力和嘗試中朝著成功邁進。

何為聰明?在成功面前,一切的投機取巧都上不了檯面,都不是真正的聰明,只有腳踏實地,真正沉下心來,才可能成功。

在生活中,從來不缺聰明的人,但是聰明的人不一定能夠成功,因為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懂得下笨功夫的人。

1、下笨功夫是大智慧

取巧不是成功之道,耍小聰明可能一時得逞,但是終究會讓你暴露在人前,最終會被大家厭惡,得不償失,這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在古代,方仲永五歲便能夠寫詩,被當地的秀才稱為大才。就是這樣的聰明之人,卻消失在歷史中,沒有留下本應該留下的名字。

他家世代耕田,五歲寫詩絕對是聰明絕頂,但年少成名卻沒有讓他功成名就,原因就在於聰明反被聰明誤,不懂得下笨功夫,浪費了自身天賦。

《菜根譚》中有一句話可謂是經典,“文以拙見,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限意味。”

意思是:做文章沒有必要追求語言上的華麗,簡單易懂的文字反而更讓人喜歡,更能打動人;為人處世沒有必要過於聰明,樸實的人更容易讓人親近,更能與人情感共鳴。一個“拙”字包含了無限的道理,意蘊無窮。

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不瞭解他的人以為他是絕頂聰明之人。實則不然,年輕時的曾國藩反而是別人眼中的“笨人”,經常被人嘲笑。

然而,他懂得笨鳥先飛的道理,每晚都背書,有一次背書到半夜,一篇文章還記不住,躲在他家房樑上的小偷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了。

小偷甚至還嘲笑他,但他不以為然,繼續背書直到自己能背出來為止。就這樣,憑藉著下笨功夫,曾國藩後來在科舉考試中金榜題名,在官場中順風順水。

曾國藩曾經在家書中教導子孫:“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後可以持久”,就是強調做事情不能取巧,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只有“拙”才是正道。

這裡的“拙”就是下笨功夫。相比於投機取巧的小聰明,“拙”才是大智慧。曾國藩年輕時候經歷挫折,正因為懂得下笨功夫,後來才取得大成就。

2、聰明的人,若能下笨功夫會很可怕

聰明的人不可怕,聰明的人懂得下笨功夫才可怕。

老子對下笨功夫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大巧若拙”。在老子看來,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到處顯擺自己,炫耀自己的能力,從表面看,好像是笨拙的人,實則是隱藏實力,靜待時機。

天下最巧的辦法並不是選擇最好的捷徑,成功沒有捷徑可選,反而是在很多人看來的笨辦法更有效果。

龜兔賽跑的故事家喻戶曉。在賽跑上,兔子天賦異稟,烏龜有著巨大的劣勢。不管是烏龜,還是兔子,都是這麼認為的。然而,最終的結果卻讓人意想不到:兔子敗了,烏龜贏了。

兔子耍小聰明,認為即便是睡覺烏龜也贏不了,於是就跑一跑,睡一睡,卻不知道在它睡覺的時候烏龜到了終點。

烏龜很明白自己的劣勢,但是它懂得下笨功夫,一步一步的爬著,一直在努力追趕,成功就是對它的最好的回報。

生活中,很多聰明人何嘗不是兔子,他們的聰明和天賦沒有用到刀刃上,反而成為自己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玩弄小聰明讓他們失去了銳意進取之心,矇蔽了他們的雙眼,看不到成功之道,找不到通向成功的正確道理,迷失了自己。

再看那些成功者,他們中很多人並不聰明,何嘗不是烏龜,但他們懂得努力朝向目標,知道下笨功夫,並且堅持不懈,最終達到了成功的終點。

2020東京奧運會上,中國年齡最小的冠軍全紅嬋可謂是“一鳴驚世界”,三跳滿分,一跳接近滿分,這樣的驚人表現讓人大跌眼鏡,人們對她逆天的天賦讚不絕口。

但是,瞭解過之後才明白,她的成功並不只來自天賦,更離不開每天幾百次的練習,熟能生巧,才是她成功的秘訣。

任何成功都不是輕易得來的。從古至今,多少名垂青史的人物,他們的成功並不是走捷徑,而是真的下笨功夫,他們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很多天資聰慧的人雖然被譽為少年天才,卻最終泯然於眾人,就是眼高手低,不懂得下笨功夫。

因此,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平時多積累,下笨功夫才能成功,身體力行,為達成目標不懈努力,取得成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認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