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野文言文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12-29

屏野文言文戶如樂9318 2022-11-21

1。 文言文屏是什麼意思

屏 bǐng

動詞義:

1、退避;隱退。

侯生乃屏人間語。——《史記·魏公子列傳》

又如屏居:辭官隱居,不問世事。屏語:避開他人私下交談。屏伏:隱退,避匿。屏移:退隱。

2、隱藏。

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書·金縢》

又如屏匿:隱藏。屏跡:隱避。屏藏:隱藏。

3、擯棄;除去;去掉(某人、某物)。同“摒”。如屏絕:屏棄斷絕不相來往。屏棄:屏除廢棄。屏除:除去;放棄。

4、保護。如屏衛:護衛。屏翰:保衛。

5、抑制。抑止不出氣。

宋將軍屏息觀之。——明· 魏禧《大鐵椎傳》

又如屏息:止住聲息。即屏氣。屏氣:暫時抑制呼吸。

6、掩蔽。

屏王耳目,使不聰明。——《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又如屏處:隱蔽之處。屏遮:遮蔽。

屏píng

1、遮擋。

屏風。屏障。遮蔽。屏藩(“屏風”和“藩籬”,喻衛國的重臣)。屏翰(喻衛國的重臣)。

2、字畫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

畫屏。四扇屏。

2。 《後漢書·朱暉傳》翻譯

朱暉,字文季,南陽宛人士。朱暉早年死去父親,是個孤兒,有志氣。十三歲的時候,王莽失敗,天下大亂,朱暉與外婆家人從田間投奔進宛城。路上遇到一群賊人,持白刃劫諸婦女,略奪衣服財物。昆弟賓客都惶恐,趴在地下都不敢動彈。朱暉拔劍上前道:“財物都可拿走,諸母衣不許動。今日是我朱暉死的日子了!”賊人看他年紀小小,其志氣很壯,笑道:“小朋友把刀收起吧!”就捨棄他們而走掉了。

起初,光武帝與朱暉之父朱岑都在長安學習過,有舊交。等到光武即位後,找朱岑,這時朱岑已死,於是召朱暉做郎。朱暉不久困病離職,卒業於太學。性情矜持嚴厲,進止必守禮節。諸儒生稱讚他品德很高。

永平初年,顯宗的舅父新陽侯陰就仰慕朱暉的賢能,親自去問候,朱暉避而不見。陰就又派家丞送禮,朱暉就閉門不受。陰就就聽見了,嘆息道:“真是有志之士呀,不要奪其氣節。”後來朱暉做了郡吏,太守阮況曾經想買朱暉家的婢女,朱暉不答應,等到阮況死了,朱暉便送厚禮至其家。有人譏諷他,朱暉說:“從前阮府君有求於我,我之所以不敢聽命(行事),(當時)是怕以財貨汙辱了他。現在相送,表明我們並不是沒有感情的意思。”驃騎將軍東平王劉蒼聽說後而提拔他,很有禮貌地待他。正月初一天明,劉蒼應當入賀。按照舊例,少府給玉石。這時陰就為府卿,貴而驕,官吏傲而不守法。

劉蒼坐朝堂之上,更漏將盡,而求玉石找不到,劉蒼回頭對掾屬說:“怎麼回事?”朱暉望見少府主簿手持玉石,就去欺騙他道:”我多次聽說有壁玉而不曾見過,請給我看看。”主簿把璧給朱暉,朱暉回頭召令史奉之於劉蒼。主簿大吃一驚,連忙報告陰就。陰就說:“朱掾是義士,不要再求他了。”劉蒼行禮已畢,對朱暉說:“屬者掾自認為與藺相如哪個強些?”皇上聽說稱其勇敢。後來當幸長安時,想嚴格調整宿衛,所以用朱暉作衛土令。再升為臨淮太守。

朱暉好講節操,有所拔用,都嚴厲執行。—些報怨之人,以義犯率,朱暉都替他們求其理,多得到生濟。那些不義之囚,立即倒下。吏人對朱暉十分畏愛,作歌道:“強直自遂,南陽朱季。吏畏其威,人懷其惠。”幾年後,因違法免去官職。

朱暉做官很剛直,被上司所忌,多次被彈劾。自從去臨淮後,屏居野澤,布衣蔬食,不與邑里交往,鄉黨譏諷他不與眾同。建初年間,南陽大饑荒,米每石值錢千餘,朱暉全部分散家資,分給宗裡故舊中的貧弱之人,鄉族都歸附他。後來朱暉升為尚書令,朱以老病請求退休。

3。 李愬的文言文翻譯

李愬憑父親的功德而得到官職出仕,被授官衛尉少卿。李愬善於謀略,精於騎射。元和十一年,朝廷出兵討伐蔡州吳元濟。七月,唐鄧節度使高霞寓戰敗,朝廷又命袁滋為統帥,袁滋作戰也沒有成效。李愬向皇帝上奏章自薦,希望能到軍中效力。宰相李逢吉亦認為李愬有才能可以任用,於是就任命他擔任隨、唐、鄧節度使。唐軍兵士在遭受挫敗之後,士氣不振,李愬料想到了這樣的情況,就不去整頓軍隊。有人認為他不當不整頓軍隊,愬曰:“叛賊正安於袁尚書指揮作戰的寬緩,我不想使他們改得加強防備。”於是就欺騙三軍說:“皇上知道我軟弱,能承受戰敗之恥,所以讓我來撫慰你們。作戰,不是我的事情。”兵士們都相信了並因此都很高興。對於受傷計程車兵,李愬親自安撫他們。叛賊以為曾經打敗過將軍袁滋,又因為李愬的名望不是他們所畏懼的,所以並不怎麼加強防備。李愬沉著勇敢,長於謀劃,能以誠心對待兵士,所以能夠發揮兵士們的低下敗落計程車氣,出乎叛賊的意料。過了半年,李愬覺得軍隊可以承擔作戰任務了,武器裝備也準備充足了,於是就計劃奇襲蔡州。李愬先前俘獲了叛賊的將軍丁士良,召他來審問他,丁士良言辭和精神都不屈服,李愬認為他與眾不同,就解開了他的綁縛。丁士良為之感動,就說:“叛賊的將軍吳秀琳統領幾千軍兵,難以迅速擊敗他。我能夠使吳秀琳投降。”李愬聽從了他的意見,十二月,吳秀琳率領三千軍兵來降。李愬就派吳秀琳的軍隊進攻吳房縣,佔領了它的外城,得勝而收兵。有人勸李愬乘勢進軍攻下吳房縣,李愬說:“攻下它叛賊就會集合兵力來固守他們的巢穴,不如留下它用來分散他們的兵力。”

當初,吳秀琳投降時,李愬單人獨騎至他的營寨前與他談話,並親自解開他的綁縛,讓他暫任秀衙將。吳秀琳感激他的恩遇,希望能立功來報效。他對李愬說:“如果想要擊敗叛賊,必須得到李佑,我是無能為力的。”李佑是叛賊的騎兵將軍,有膽識才略,守衛興橋柵,常常侮辱蔑視官軍,往來無法防備。李愬召來他部下的將軍史用誠告誡他曰:“現在李佑率領他的軍隊獲在張柴收割麥子,你可以率領三百騎兵埋伏麥田旁的樹林中,再派士兵讓他在麥田前搖動軍旗,顯示將要焚燒麥田。李佑向來輕視我軍,一定會輕率地前來追擊,你率領輕裝的騎兵突襲他,一定會俘獲李佑。”史用誠等按照他的預料,果然擒獲了李佑而回。李愬親自解除李佑的綁縛,並以待賓客的禮儀對待他,讓他暫任散兵馬使,允許他佩刀巡視警戒,可以自由出入中軍帳中,對他一點也沒有猜忌防範。李愬有空閒時常召見李佑,摒退別人和他交談,有時直至夜半。李愬更清楚地瞭解叛賊的虛實情況。

陳許節度使李光顏勇武為唐軍各部之首,叛賊用全部精兵抵禦李光顏。因此李愬乘著叛賊對自己沒有防備,十月,準備奇襲蔡州。十日夜晚,夜色陰暗,下著雨雪,李愬讓李佑率領突擊將士三千人作為先鋒,李愬親自率領中軍出征。叛賊依仗著吳房縣的堅固,安逸自在,沒有一個人發覺。李佑在城牆上挖洞率先登城,勇敢精銳的將士們跟從著他,全部殺死了守城門計程車兵,登上了城門。吳元濟投降了,李愬就用囚車把他押送往京城。

4。 《童心說》文言文翻譯

龍洞山農在為《西廂記》寫的序文末尾說:“有識之士不以為我還有童心的話,就知足了。”

童心,實質上是真心,如果認為不該有童心,就是以為不該有真心。所謂童心,其實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擾時一顆毫無造作,絕對真誠的本心。

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個真人的資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誠為本,就永遠喪失了本來應該具備的完整的人格。

兒童,起人生的開始;童心,是心靈的本源。心靈的本源怎麼可以遺失呢!那麼,童心為什麼會貿然失落呢?在人的啟蒙時期,透過耳聞目睹會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長大之後,又學到更多的理性知識,而這些後天得來的感性的聞見和理性的道理一經入主人的心靈之後,童心也就失落了。

久而久之,做得的道理、聞見日益增多,所能感知、覺察的範圍也日益擴大,從而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計地去發揚光大;知道惡名是醜的,便挖空心思地來遮蓋掩飾,這樣一來,童心也就不復存在了。人的聞見、道理,都是透過多讀書,多明理才獲得的。

可是,古代的聖賢又何嘗不是讀書識理的人呢!關鍵在於,聖人們不讀書時,童心自然存而不失,縱使多讀書,他們也能守護童心,不使失落。絕不像那班書生,反會因為比旁人多讀書識理而雍塞了自己的童心。

既然書生會因為多讀書識現而雍蔽童心,那麼聖人又何必要熱衷於著書立說以至於迷人心竅呢?童心一旦雍塞,說出話來,也是言不由衷;參與政事,也沒有真誠的出發點;寫成文章,也就無法明白暢達。其實,一個人如果不是胸懷美質而溢於言表,具有真才實學而自然流露的話,那麼從他嘴裡連一句有道德修養的真話也聽不到。

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童心已失,而後天得到的聞見道理卻入主心靈的緣故。 既然以聞見道理為本心,那麼說的話就成了聞見道理的翻版,而不是出自童心的由衷之言。

哪怕他說得天花亂墜,跟我又有什麼相干。這難道不是以假人說假話,辦假事,寫假文章嗎?因為人一旦以虛假為本,一舉一動也就無不虛假了,由此去對假人說假話,正是投其所好;跟假人講假事,肯定信以為真;給假人談假文章,必然讚賞備至。

這可真是無處不假,便無所不喜呀!滿天下全是虛假,俗人哪裡還分辨得出真偽。即使是天下的絕妙文章,因被假人忽視埋沒而後人無從得知的,不知有多少。

原因何在?因為天下的好文章,沒有不是發自童心的。如果童心常在,那些所謂的聞見、道理就會失去立腳之地,那麼,任何時代,任何人,任何體裁都可以寫出極好的作品來。

詩歌,何必一定推崇《文選》;散文,何必非得看重先秦。古詩演變成六朝詩外,近體格體,古文也發展為唐朝傳奇,金代院本,元人雜劇,《西廂記》,《水滸傳》,還有當今應科舉的八股文,凡是講求聖人之道者都是古今傑出的文章,絕不能以時代先後為標準,厚古薄今。

所以,我對那些發自定心的文章體會最深,實在用不著言必稱六經,言必稱《論語》、《孟子》。 六經、《論語》、《孟子》,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辭,就是臣下的阿諛之言,不然的話,也是那班糊塗弟子們,追憶老師的言語,或有頭無尾,或有尾無頭,或是據自己聽到的隻言片語,寫下來彙集成書。

後代書生,不明此理,就以為全是聖人的精闢理論,而奉若經典。又哪裡曉得,這其間多半根本不是聖人的精論呢!即使真有聖人講的,也是有的放矢,不過就一時一事,隨機應答,以點撥那些不開竅的弟子罷了。

對症下藥,不拘一格,怎麼可以當成萬古不變的真理呢!顯而易見,六經、《論語》、《孟子》早已被拿來用做道學家唬人的工具,偽君子藏身的擋箭牌了,絕對沒法和發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同日而語的。嗚呼!我又到哪裡去尋找童心未泯的真聖人,與他一起探討作文之本呢?。

5。 一段文言文求準確翻譯

為官作宰的人大都清廉自矜。制度很好的監管著手握重權的王公、皇親國戚的家眷,家族強勢的豪紳狡猾之人,都畏懼其威勢而斂聲屏跡,沒有一個敢欺負下人的。商旅從野外住宿,沒有一個盜賊,監獄年年空缺,牛馬遍野,門不閉戶。而且年年有好收成,米一斗才賣三四兩錢,趕路之人從京師至嶺表,從山東到滄海,都不帶糧食,從路上人家求取補給。進入山東的村落,經過那得路人,一定會得到當地的熱情招待,有時路人出發時,還回得到禮物。這全都是古代過去所沒有的。

6。 文言文翻譯“葉夢得《樂君》(選自《避暑錄話》) 線上等,超高分懸

我給你大概說一下意思吧。。這古文都丟了好多年了。

樂君,達州(四川達州)人士,生於四川的很偏僻的地方(也就是今三峽這裡)。不怎麼於外面的人打交道,所以過著很淳樸的生活,而樂君非常博學。我的父親很欣賞這樂君,就叫我去求學於樂君。到現在我還能背出“六經”,都是又樂君所教。樂君家裡甚為貧窮,也不經常打理,有一妻和二個兒女,加一個有跛腳的傭人。教授學生的地方在城西,有草房三間,有兩間日常所用,妻子居住了第三間。

樂君性格坦率,臉上常帶微笑,很少叫到樂君發怒。一天,到了中午一家人都還沒吃飯,妻子讓傭人告訴樂君家裡米沒了。樂君聽說:“捎忍一會,自會有人送米來。妻子聽了後很生氣,從屏風後面出來,取書案上的書打樂君的頭,樂君見狀便走出房間,到了書外躲起來,兒女騙笑開了。一會便有人送迷三鬥,樂君便慢慢的告訴妻子說:我沒騙你吧!好了,餓死了,速速開飯!依然象昨天一樣臉掛微笑。

樂君依然是每天早上很早就起來,教授小孩子們知識,每天都要讀幾遍,都不曾倦怠,一直堅持了幾十年。也有時,樂君喜好慢慢的在那吟讀文章,孩子們悄悄的跟在其後,學著他的摸樣,樂君也不生氣。樂君喜歡做詩,有數百篇之朵。我的父親當時在達州任司理一職,尤其記得樂君曾贈一聯:“未末路清淡得陶令,他時陰德頌於公。”

大概意思就這樣了,可能有不對之處,不過大體意思算是清晰了!

7。 朱暉退賊 文言文翻譯

翻譯:朱暉字文季,南陽宛城人。

他家世代為官。暉早年死去父親。

十三歲時,天下大亂,隨母親家族的人到宛城去。路遇一群賊人,持刀劫掠隨行的婦女。

搶奪她們身上的衣物。兄弟賓客們都驚惶失惜,趴在地上嚇得不敢動彈。

朱暉拔劍走上前說:“財物你們都可以拿走,各位女長輩的衣物你們不能動一下,否則,今天我朱暉與你們同歸於盡!”賊人看他年紀很小,卻有如此雄壯的志氣,便笑著說:“小孩兒,把你的刀收起來吧!“ 於是便放棄搶劫他們而離去了。當初,光武帝授於朱暉郎官的職務,他不久便因病離職,在大學完成了學業。

永平初年,顯宗皇帝的舅舅新陽候陰就派家丞給他送禮,朱暉閉門不接受。陰就聽說後,讚歎說:“真是志士啊。

還是不要改變他的氣節了吧!”後來朱暉做了郡吏,大守阮況曾經想買朱暉家的牌女,朱暉不答應。等到阮況死了,來暉便送厚禮給阮家。

有人為此譏諷他。朱暉說:“以前阮府君有求於我,我不敢答應做的原因,實在是怕金錢玷汙了府君的好名聲。

現在送禮物他家,表明我並不吝嗇啊!” 朱暉崇尚志節氣慨,他選拔任用的官員都是高潔的人。他做官很剛直,被上司忌恨。

在任職期間多次被人彈劾。建初年間,甫陽發生了大的饑荒,一石米漲到千餘錢。

朱暉散盡家產,分給宗族故舊中貧弱的人。起初,與朱暉同縣的張堪平素有好名聲,曾在大學見過朱暉,十分敬重他,以朋友之道與他交往。

並握著朱暉的手臂說:“我想把妻子孩子託付給您。” 朱暉認為張堪是前輩,只抬了抬手沒敢答話。

張堪去世後,朱暉聽說張堪的妻子孩子生活貧團,便親自去張堪家探望,並花很多錢接濟他們。朱暉的小兒子朱頡覺得奇握就問道:“您沒有同張堪交朋友,也從未聽您說起過這個人,我們這些做晚輩的感到很奇怪。”

朱暉說:“張堪曾對我說過知己的話,我早已在心中答應了他。”朱暉又與同郡陳揖交情很好,陳揖死得較早,有遺腹子陳友,朱暉常同情他。

等到司徒恆虞徵召朱暉之子來駢做官時,朱暉推辭不讓朱駢去而薦舉了陳友。元和年間朱暉升遷為太山太守,他上書提出對國家有益的辦法,陳述機密事宜,深受皇帝的嘉獎和採納。

皇帝下詔回覆說:“補救國末的闕失,不損害清白純潔,正是善良美好之士。”官府日常用度不足,朝廷對此很擔憂。

尚書張林向皇帝提出採用“均輸法”的建議。皇帝認為張林的辦法好,下詔命令實行。

朱暉單獨上奏說:“均輔之法同販賣沒有區別,實在不是聖明之主所應當施行的。” 皇帝最終還是認為張林等人所說的是對的,看到朱暉奏摺,龍顏大怒,嚴厲責備朱暉。

朱暉自請坐牢。三天之後,皇帝下詔讓他出獄。

詔書上說:“國家願意聽取不同的意見,老人家沒有過錯,是詔書錯了。您為什麼要把自己關在監獄裡呢?”朱暉便聲稱病重,不肯再到官署議事了。

過了幾天,皇帝派直事郎問候朱暉的起居,派太醫給他看病。後來朱暉升為尚書令,因年老有病請求退職,皇帝授予他騎都尉的職務。

原文:朱暉字文季,南陽宛人也。暉早孤,年十三,王莽敗,天下亂,與外氏家屬從田間奔入宛城。

道遇群賊,白刃劫諸婦女,略奪衣物。昆弟賓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動。

暉拔劍前曰:“財物皆可取耳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暉死日也!”賊見其小,壯其志,笑曰:“童子內刀。”遂舍之而去。

永平初,顯宗舅新陽侯陰就慕暉賢,自往候之,暉避不見。復遣家丞致禮,暉遂閉門不受。

就聞,嘆曰:“志士也,勿奪其節。”建初中,南陽大飢,米石千餘,暉盡散其家資,以分宗裡故舊之貧羸者,鄉族皆歸焉。

暉同縣張堪素有名稱,嘗於太學見暉,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暉臂曰:“欲以妻子託先生。”暉以堪先達,舉手未敢對,自後不復相見。

堪卒,暉聞其妻子貧困,乃自往候視,厚賑贍之。其子怪之。

暉曰:“堪嘗有知己之言,吾以信於心也。”暉又與同郡陳揖相善,揖早卒,有遺腹子友,暉常哀之,及司徒桓虞為南陽太守,召暉子駢為吏,暉辭駢而薦友。

元和中,遷太山太守,暉上疏乞留中,詔許之。因上便宜,陳密事,深見嘉納。

詔報曰:“俗吏苟合,阿意麵從,進無謇謇之言,卻無退思之念,患之甚久。惟今所言,適我願也,生其勉之。”

(范曄《後漢書》) 擴充套件資料:朱暉早年隨父征戰。弘治五年,授勳衛,嗣保國公,督神機營。

弘治十三年,更換京營大帥,命其督三千營兼領右軍都督府事。當時火篩進攻大同,平江伯陳銳等不能抵擋,於是命朱暉佩大將軍印代之。

大軍剛至,邊寇已退,於是班師。次年春,火篩連小王子再次進攻延綏、寧夏,右都御史史琳求援。

於是明孝宗再次命朱暉佩大將軍印,統都督李俊、李澄、楊玉、馬儀、劉寧五將前往,以中官苗逵監軍,大軍抵達寧夏時,蒙古軍已經掠奪而去。於是,朱暉率領五路大軍,在河套地區進攻,但當時蒙古已經撤軍,只獲馬駝牛羊千五百以歸。

不久,蒙古軍進入固原,轉而掠奪平涼、慶陽,關中地區大震。兩鎮將嬰城不敢戰,朱暉亦畏怯不急赴。

大軍趕至時,只斬十二人,追回所掠生口四千。此役非勝,而大軍迂迴無紀律,擾民傷財甚多,斬獲甚微。

廷臣御史交相彈劾三人罪,明孝宗不予追問。當時上報有搗巢有功將士萬餘人,兵部。

8。 龐參傳 文言文閱讀

譯文供參考:龐參傳,龐參字仲達,河南緱氏人。

開始在那裡做官,不知名,河南尹龐奮看見了認為很奇特,舉為孝廉,拜為左校令。犯了法關進了若盧獄。

永初元年(107),涼州先零鍾羌人反叛,朝廷派車騎將軍鄧騭討伐他們。龐參在流放中使他的兒子龐俊上書道“:當今西州流民擾動,而徵兵不絕,水潦不止,地力不恢復。

加上大軍出動,遠戍很疲勞,農功忙於轉運,資財盡於徵發。田畝不能開墾,莊稼不得收割,兩手無計,來秋沒有希望。

百姓力竭,不堪承受。臣愚認為萬里運糧,遠就羌戎,不如總兵養眾,等到人家疲勞。

車騎將軍鄧騭應該帶兵出征,留下徵西校尉任尚讓他督涼州士民,轉居在三輔。讓徭役休息以助其時,停止繁賦以增其財,使男的能夠耕種,女的能夠織布,然後養精蓄銳,乘懈狙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那麼邊民的仇能報,奔北之恥可雪了。”

書奏上去,碰上御史中丞樊準上疏薦龐參道“:臣聽說鷙鳥上百隻,不如一隻鶚。從前孝文皇帝領悟了馮唐的話,而赦了魏尚之罪,使他做了邊守,匈奴不敢向南一步。

用一個臣子之身,解一方之難,選用得人哩。臣看見故左校令龐參,有勇有謀,與眾不同,高才武略,有魏尚的風度。

前因犯了微法,輸作很長時間。現在羌戎為患,大軍西屯,臣認為像龐參這種人,應在行伍之列。

希望明詔採前世的舉措,觀魏尚之功勞,免赦龐參之刑,用作軍鋒,必有成效,宣助國威。”鄧太后採納了他的話,立即從德徒中提拔龐參,拜為謁者,使他向西督三輔諸軍屯,而召鄧騭回來。

四年(110),羌寇又捲土重來,兵費日廣,且連年收成不好,谷每石需五萬餘錢。龐參報告鄧騭道“:連年羌寇特別困擾隴右,供徭賦役開支甚大,官府負債達數十億萬。

現在再向百姓,調取谷帛,。。賣什物,以應官吏之需求。外傷羌虜,內困徵賦。

於是千里運糧,遠給武都西郡。道路險阻,困難太多,走得快就鈔暴為害,走得慢就糧食受損,運糧散於曠野,牛馬死在山澤。

縣官不足,常向百姓借貸。百姓已經窮困了,將向誰去索取?名義上救金城,實際上困了三輔。

三輔已經貧困,反轉來又成為金城之禍了。參以前數次說過,應放棄西域,卻被西州士大夫所笑。

現在如果貪戀不毛之地,憂恤無用的百姓,讓軍隊在伊吾之野受苦,替三族之外擔心,如果破了涼州,禍亂至今不止。開拓之邊境不得安寧,對國家之強大毫無益處;有許多田地不去耕種,怎能救得饑荒!所以會治國者,一定著眼國內,不求外利;讓百姓富足,不貪廣土。

三輔山原曠遠,民眾稀少,故縣空城,可住人之地方甚多。今應將邊郡不能自存的,遷入諸陵,田戍故縣。

孤城絕郡,強迫遷去;轉運遠費,聚而近之;徭役太多,休而息之。這是好中之好計策哩。”

鄧騭及公卿們因國用不足,想聽從龐參的建議,眾多人不贊同,才停止了。後來拜龐參為漢陽太守。

郡人任棠有奇節,隱居教授學徒。龐參到任,先去拜訪他。

任棠不和他說話,只把薤一大本、水一盂放在戶屏之前,自己抱著孫子伏在戶下。主簿報告,認為任棠倨傲。

龐參想了一下他的用意,過了好久便說:“任棠是想告訴太守:水,是想我清白哩。拔一大本薤,想我打擊強宗哩。

抱兒當戶,想我開門憐惜孤兒哩。”於是嘆息而回。

龐參在職時,果然能抑強助弱,用惠政贏得民心。元初元年(114),升為護羌校尉,叛羌懷念他的恩信。

第二年,燒當羌種號多等都投降,才又得到還都令居,通河西之路。這時先零羌豪強在北地僭號,朝廷詔參率領降羌及湟中起義的胡兵七千人,與行徵西將軍司馬鈞約期會合於北地攻打他們。

龐參在路上被羌人打敗。已經失了期,於是稱病帶兵回來,犯了詐疾罪召而下獄。

校書郎中馬融上書請求道“:西戎反叛,寇抄五州,陛下同情百姓之疾苦,哀百姓之失業,用盡府庫之財物以養軍隊。從前周宣王時,獫狁侵略鎬和方,孝文帝時,匈奴也入侵上郡,而宣王立了中興之功,文帝建太宗之號。

不只是兩個皇帝有明睿又的天資,也因為有虎將捍衛城池的幫助,所以‘南仲赫赫’,列在《周詩》‘,亞夫糾糾’,載在漢策。前護羌校尉龐參,文武全才,智略遠大,既有義勇果毅的氣節,兼有博雅深謀的天資。

又度遼將軍梁忄堇,前時統領西域,勤苦數年,回來留在三輔,能立功效,閒在北邊,單于降服。現在都關起來,陷於法網。

從前荀林父在必阝打了敗仗,晉侯恢復了他的職位;孟明視在崤喪師,秦伯不廢他的官。所以晉景並赤狄的土地,秦穆公於是稱霸西戎。

應該遠看兩君,使龐參、梁忄堇得到寬宥,的確對摺衝有好處,對聖化有幫助。”書奏上,梁忄堇、龐參得到赦免。

後來用龐參為遼東太守。永建元年(126),升為度遼將軍。

四年(129),進朝廷做了大鴻臚。尚書僕射虞詡薦參說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幹,順帝時用他為太尉,錄尚書事。

這時三公之中,龐參名聲忠直,多次被左右所陷害與毀謗,認為所舉用的人有違帝旨,司隸承風案之。這時當會茂才孝廉,龐因被奏,稱疾不得會。

上計掾廣漢段恭因會上疏道“:臣看到道路行人,農夫織婦,都說‘太尉龐參,謁忠盡節,徒因直道不能做違心之事,孤立在群邪之中,自處被中傷之地。’臣還希望在陛下之世,當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