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家長作風?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11-10

什麼是家長作風?kitty小小貓 2020-12-02

天下家庭合久必分。中國人從原來幾世同堂的大家庭,分化到如今獨自輕鬆的三口、四口的小家。

大家庭存在的原因分析起來不外乎幾種,一是社會養老體系不發達,諸多老人沒有退休金,父母、長輩需要養兒防老,所以與兒孫住在一起;二是農耕家庭共同耕種和經營土地,春種秋收是一家老小共同的事業,彼此在一起有事做;三是出於安全的考慮,人多力量大,可以共同抵禦外姓欺侮;四是家族文化所致,老少在一起合情合理,再正常不過。

如今的小家庭是當代社會新的存在與組合形式。土地已經不是家庭收入的唯一來源,兒女利用上學、打工、考公務員或做生意的手段進城,父母自然就留在家裡,且國家也開始以上保險的方法對農村老人進行養老回饋。即便在農村,父母與兒女基本也都分開住,因為每個人都經濟獨立,年輕的家庭更願意把日子過得開放和自由。

從大到小,從聚到分是一種規律。但有些父母總強而行之的把兒子和兒媳安排在一起住。於是,家庭矛盾頻發。

無恥的家長作風:大多父母知道自己是父母,卻忘記了孩子是孩子

老子曰: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夫,在這裡是語氣助詞。物,指的是萬物。芸芸,是茂盛、紛雜、繁多之意。雖然萬物紛紛芸芸,但各自都會復原、回到它的根本。

譬如家庭結構。古代的大家庭是生存的根本,而現在的小家庭是日子的根本。非要把小家庭歸攏到大家庭就會出現矛盾。但很多父母寧可頂著壓力、不顧矛盾也要與兒子和兒媳住在一起。

住在一起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告知社會,我的家庭很和諧,很團結,兒女很孝順;二是家長作風的無禮、無知甚至無恥。無論如何都要以自己為中心。而大多家長的中心都是自己的私慾,即這個家庭裡誰都不能有異樣的聲音,我的標準就是家庭的標準,我的脾氣就是家庭脾氣。然後,他把自己所謂的成就稱為尚好家風。實則,這純粹是家庭裡的州官隨便放火,百姓不敢點燈。

在父親或者母親的淫威下,確實可以相安無事幾年。直到有一天,家庭主人病了、病危或病死,孩子懦弱得連家裡的醬油瓶子都不知安放何處。但他繼承了父親或母親的強勢脾氣,就開始外強中乾地發怒、剛愎自用地抉擇、患得患失地憂愁。

太多父母知道自己是父母,卻忘記了孩子是孩子,是個人。是人就需要七情六慾,小兩口打情罵俏,甚至縱情歡愉,都是人之常理。可父母高高在上,誰敢放肆呢?

老子說:返回到人性的根本就叫做清靜,清靜就是復歸於生命。原文為: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在一個凡事看父母臉色,就連夫妻之間的爭吵和溫存也要壓抑和憋屈的家庭裡,是對孩子的戕害,是對人性的摧殘。到最後,父母完成了人前顯貴、酒桌吹噓的資本,而孩子被壓抑得連本帶利都輸給爹媽。

每個人都要清靜。屬於自己的清靜就是毫無顧忌、心情綻放,可以大聲講話,可以竊竊私語,這都是一種明朗和坦蕩。但,父母的高高在上卻扼殺了孩子本身的清靜。

無恥的家長作風:大多父母知道自己是父母,卻忘記了孩子是孩子

老子又說: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意思是,復歸於生命的本真才叫自然,認識了自然的規律就叫做明智。

自然的規律就是該合則合,該分則分。當今時代,不是所有的大家庭都值得懷疑。有些真正孝敬父母的兒女,夫妻雙方都明理而寬懷,主動與父母住在一起,他們不是為了對外炫耀,而是真心考慮父母的感受,盡兒女敦倫職份。這也是本真。孝道的本真。

譬如天津市武清區孫志傑和孫志峰哥倆,十幾年前,擔心父母寂寞,兩家商議與父母同住、同吃、同生活。大義人家,一拍即合。哥倆出錢買了一三層別墅,父母住一樓、志傑住二樓、志峰住三樓。大哥志傑作為家庭秘書長,大事小情、人情份往皆在家庭會議上表決。而且家庭會議有個主要議程,就是自我檢討。

家裡沒有人耍威風,都是替對方著想,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如此,父慈子孝、夫義妻賢、兄友弟恭。我十分喜歡他們這個家庭,經常帶著妻子和孩子到家裡做客。也同時完成了我對孩子的教育和妻子的影響。

這就是家庭的自然規律。

自然規律在於每個人都是歡喜的、舒心的、和悅的,而不是為了虛榮和私慾把自己抬得很高,讓自己一個人舒服、過癮、縱情和為所欲為。

什麼是家長作風?草原上之狼 2017-03-08

家長式作風就是強行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想法和意圖去做事,認為自己有資格指使或命令別人必須這樣做,並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全面看待問題。

什麼是家長作風?厲曉曼ug 2017-03-08

1、孩子的點滴進步,離不開你的教育,你孩子的關心,耐心,讓我不知如何感激。

2、在你的教育下,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了,給我和孩子卸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我和孩子永遠感謝你。

3、你不僅教給了孩子知識,還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家長心目中的好老師。天涯海角有盡處,只有師恩無窮,感謝你老師。

4、孩子的進步,你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我們感謝你。

5、你比我們家長的責任心更強,你給了孩子父母般的愛。

6、孩子的好習慣,離不開你的引導教育。

7、孩子在你的教育下,我們家長放心。

8、你的溫柔善良,讓孩子願意與你接近樂學善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