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雲壓城城欲摧”出自哪裡?作者?全首?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3-01-05

“烏雲壓城城欲摧”出自哪裡?作者?全首?yinlong2004 2005-12-06

共 1 條

雁門太守行

作者: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雁門太守行》是樂府《相和歌·瑟調曲》三十八曲舊題之一。漢代古辭今存一篇。六朝和唐人的擬作都是詠歎征戍之苦。本篇亦寫邊城將士苦戰報國之意。唐張固《幽閒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後也很欣賞。時在元和二年(807)。雁門: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

2。黑雲: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瀰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一說是實寫天空中的黑雲。

3。甲光句:形容鎧甲在日光下閃耀。日:一本作月。據說王安石批評這兩句詩不合理:“方黑雲壓城,豈有向日之甲光?”楊慎則認為既有黑雲也有日光的自然景象是有的“賀之詩善狀物”,而王安石則是“宋老頭巾不知詩”(《升庵詩話》)。沈得潛也說“陰雲蔽天,忽露赤日,實有此景”(《唐詩別裁》)。

4。塞上句解說不一:一說是寫暮色漸濃,夜幕將臨,晚霞變為暗紫色,天光和山色都黯淡了。如王勃《滕王閣序》有“煙光凝而暮山紫”之句。一說是寫戰鬥激烈而且殘酷,從白天到晚上,戰場上的血跡在夜色將臨之際呈現出一片片的暗紫色。

5。易水:今河北省易縣。易水距塞上尚遠,此借荊軻故事以言悲壯之意。戰國時燕太子丹在易水邊送荊軻去刺秦王,荊軻唱《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6。聲不起:由於天寒霜重,鼓都敲不響了。此句暗示戰事慘烈,乃至戰鼓都喑啞了。

7。黃金臺:《戰國策·燕策》載燕昭王求士,築高臺,置黃金於其上,廣招天下人才。

8。玉龍:寶劍名,此代指劍。

此詩詠唱的是一個古老的生命主題——報效君王,為國赴難,士為知己者死。《中晚唐詩叩彈集》引杜詔曰:“此詩言城危勢亟,擐甲不休,至於哀角橫秋,夕陽塞紫,滿目悲涼,猶卷旆前徵,有進無退。雖士氣已竭,鼓聲不揚,而一劍尚存,死不負國。皆極寫忠誠慷慨。”唐王朝自安史之亂後,邊境戰爭時有發生,詩中所寫的戰爭或非實指某地某次。“甲光向日”句又有“向月”一說,則這場戰事發生的時間即有白天、夜間兩說。不管怎樣,肯定是極慘烈、極悲壯的。這有點像屈原的《國觴》,寫的不是勝利而是失敗,在慘烈的失敗中謳歌將士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精神。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自己渴望為君為國建功立業的願望。

陸游說:“賀詞如百家錦納,五色眩耀,光彩奪目。”這首詩就是用黑、黃(金)、紅、白、紫等濃豔色調描寫緊張悲壯的戰鬥場面,色彩反差較大,對比很鮮明強烈,與詩中激盪著的悲壯情調相得益彰。

李賀寫詩喜歡用奇怪的色彩,用濃色、重色、豔色、雜色。比如他寫綠色則有:寒綠、頹綠、絲綠、凝綠、靜綠;寫紅色則有:笑紅、冷紅、愁紅、老紅;寫鬼燈曰“漆”,鬼火曰“碧”,燭光曰“冷翠”等等。

“烏雲壓城城欲摧”出自哪裡?作者?全首?swn127 2005-12-06

出自<雁門太守行>作者是李賀。全詩為:墨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烏雲壓城城欲摧”出自哪裡?作者?全首?春暖大家人5765 2005-12-06

《雁門太守行》

唐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烏雲壓城城欲摧”出自哪裡?作者?全首?霧說2831 2005-12-06

唐 李賀《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烏雲壓城城欲摧”出自哪裡?作者?全首?i4ibm 2017-06-24

這首詩出自唐詩《雁門太守行》,句中的烏字應該為“黑”字,具體的介紹如下:

1、《雁門太守行》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賀;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

2、此詩成文年代約在元和三、四年間(公元808~809年),當時是寫《雁門太守行》送給大文豪韓愈的。此詩用不同的色彩描繪出悲壯的戰鬥場面,動感的畫面準確地表現了不一樣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爭場景。

3、《雁門太守行》的原文如下: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