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物體能代表人的情感,比如月亮代表思鄉情,還有好多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3-01-08

我只是舉個例子,不一定對。。嘿嘿,謝謝了!~

古代中物體能代表人的情感,比如月亮代表思鄉情,還有好多sqcec2013-03-31

菊花

作為傲霜之花,有人稱

葉探件類

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

化小他鮮既沉規加乙面決

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

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

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溼露華,依前金靨

照泥沙”(宋人范成大《

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裡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梅花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讚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

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

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

了不怕打擊挫折、敢

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

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

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

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

梅花的純淨潔白,收

社解糧戰際

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

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

合汙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潔的

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物件

。李白《贈書侍御黃裳》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

區關宣晶素爭

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

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

比威容範劑藝順括便

。如南朝樂府《西洲曲》

概壓遊映益每讀附遊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

,“青”即“清”

。這裡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

念說固架讀額

,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

的純潔。

梧桐

梧桐則是淒涼

要僅輪永甲核養好

悲傷的象徵。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

臥聽南宮清漏長。”

寫的是被剝奪了青

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淒涼

寂寞的深宮裡,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

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唐人溫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木甚

、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蘭著系

杜鵑鳥

古代神話中,蜀

繼材影田述半乙

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

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

的杜鵑也就成為淒涼、哀傷

就晶後

的象徵了。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

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

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

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

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

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

切同情。宋人賀鑄《

食施松盡衝定鄉

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悽

斷,杜鵑啼血。”三

更月光照在庭院裡雪

白的梨花上,杜鵑

鳥在淒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

班格

人透過描寫悽清的景物,寄託了幽

損徵規

深的鄉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淒涼或思歸的情思。

鷓鴣鳥

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表達哀愁之情。及“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

寒蟬

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悽悽慘慘慼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

鴻雁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等。

另外還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等等。

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嶺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

月亮

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如“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磧,沙漠,茫茫大漠中幾十萬戰士一時間都抬頭望著東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

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如1987年曾考過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由於“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俗始於漢而盛於唐,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說的是笛聲中《折楊柳》的曲子倒是傳播得很遠,而楊柳青青的春色卻從來不曾看見,以此來表達傷春嘆別的感情。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的感情呢?

以蟬品行高潔。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由於蟬棲於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於清高一型。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甚獨抱清高,頓成悽楚。”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吳國的舊苑荒臺上的楊柳又長出新枝(荒涼一片),遙想當年這裡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還美(不勝春:春光也不勝它)。這裡是以楊柳的繁茂襯托荒涼。

“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髮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橋邊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淒涼的巷口。

南浦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南浦是水邊的送邊之所。屈原《九哥·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古人水邊送別並非只在南浦,但由於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

長亭

是陸上的送別之所。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很顯然,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所。

芳草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楚辭·招隱土》:“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歸,不免引起思婦登樓佇望。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以“青青河邊草”起興,表達對遠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以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

芭蕉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絡。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淒涼之音。李清照曾寫過:“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為怨悱。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葛勝衝《點絳唇》:“閒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來就夠悽愴的,夢魂逐著芭蕉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悽惻。

松柏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後世詩歌常用松柏象徵孤直耐寒的品格。劉禹錫:“後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李山浦:“孤標百尺雪中現,長嘯一聲風裡聞。桃李謗她真是佞,藤蘿攀爾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徵高潔的品質,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

烏鴉

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絡在一起。李商隱《隋宮》:“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馬致遠小令《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蟋蟀

作為被吟詠的物件,最早見於《詩經·豳風·七月》。它對蟋蟀的活動規律觀察得相當細緻:“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時古人已經覺得蟋蟀的鳴聲同織機的聲音相仿,時令又屆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紡織,準備冬衣以至懷念徵人等聯絡了起來。蟋蟀被直接喚為“促織”,在古詩十九首中就出現過:“明月皎皎光,促織鳴東壁。”姜夔《齊天樂》:“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寫出了一位緬懷遠人的女性聞蟋蟀聲後的惆悵。

猿啼

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李端《送客賦得巴江夜猿》:“巴水天邊路,啼猿傷客情。”他們都藉助於猿啼表達這種傷感的情緒。

關山

關塞山河。關,關隘要塞;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梅花落”為曲子名。意思是請問笛聲飄到哪裡去了呢?風吹著悠揚的笛聲一夜間就間就飄滿了邊塞大地。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一種悽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宴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的悽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胡笳的作用與此相同,就不再列舉了。

在中國古代詩歌裡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李煜詞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用東流之水來比喻綿綿不斷的愁思。秦觀《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以流水與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

琴瑟

(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出川。”

螟蛉

《詩·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贏負之。”蜾贏(一種蜂)捕螟蛉為食,並以產卵管刺入螟蛉體內,注射蜂毒使其麻痺,然後負之置於蜂巢內,作蜾贏幼蟲的食料。古人錯以為蜾贏養螟蛉為子,因把作為螟蛉養子的代稱。

神器

指帝位、政權。《老子》:“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月老

傳說唐朝韋固月夜裡經過宋城,遇見一個老人坐著翻檢書本。韋固前往窺視,一個字也不認得,向老人詢問後,才知道老人是專官人間婚姻的神仙,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子(見《續幽怪錄·定婚店》)。後來因此稱煤人為月下老人,或月老。

陶朱

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的別號。相傳他幫助勾踐滅吳後,離開越國到陶,善於經營生計,積累了很多財富,後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來稱富商。

祝融

傳說中楚國君主的祖先,為高辛氏帝嚳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稱為祝融,後世祀為火神;由此,火災稱為祝融之災。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連理枝、比翼鳥

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裡用作思愛夫妻的比喻。相傳舊中國時宋康王奪了隨從官韓憑的妻子,囚禁了韓憑。韓自殺,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臺遊玩時自投臺下,大家拉他衣服,結果撐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遺書說是與韓憑合葬,康王卻把他們分葬兩處。不久,兩座墳上各生一棵梓樹,十天就長得很粗大,兩棵樹的根和枝交錯在一起,樹上有鴛鴦一對,相向悲鳴。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有了這些句子,難怪人們把結婚稱為“喜結連理”。

孔方兄

因舊時的銅錢有方形的孔,所以人們把錢稱為孔方兄(含詼諧兼含鄙視意)。

青梅竹馬

出自李白的《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後來用“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問鼎

《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三代以九鼎為傳國寶,楚子問鼎,有覬覦周室之意。後遂以問鼎比喻圖謀帝王權位。

見背

背,離開。謂父母去世。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逐鹿

《漢書·蒯通傳》:“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顏師古注引張晏曰:“以鹿喻帝位。”後來用逐鹿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魏徵《述懷》:“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詞。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所以稱“三尺法”

杜康

《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後即以杜康為酒的代稱。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彭祖

彭祖,傳說故事人物,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八百餘歲,舊時把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徵,以“壽如彭祖”來祝人長壽。

謝家

唐宋詩詞不達意處常用“謝家”之典,這些典故所指意義上主要有二:

(1)用謝安、謝玄家事,意指人有風度。《世說新語·言語》載,謝安曾問子侄:為什麼人們總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說:“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這是說,謝安子弟講究舉止風度,其服飾端莊大方如芝蘭玉樹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風度的人。辛棄疾《泌園春·疊嶂西馳》:“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

(2)指山水詩人謝靈運之事。《宋書·謝靈運傳》載:靈運於會稽山“修營別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後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見於《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獻芹

《列子·楊朱》有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個人在鄉里的豪紳面前大肆吹噓芹菜如何好吃,豪紳嚐了之後,竟“蜇於口,慘於腹”。後來就用“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議淺陋。也說“芹獻”。高適《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

執牛耳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點牲血,主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牛耳”指盟主。後來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左傳·哀公十七年》:“諸侯盟,誰執牛耳?”後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黃宗羲《姜山啟彭山詩稿序》:“太倉之執牛耳,海內無不受其牢籠。”(太倉,人名)

作壁上觀

壁:營壘、壁壘。觀:觀望。在壁壘上觀望。比喻觀別人成敗,不捲入其中。語出《史記·項羽本紀》。

虞美人

罌粟科一年生叢生草本花卉,亦稱麗春、寒牡丹。相傳此花系西楚霸王項羽愛妾虞姬自刎墳下碧血所化,故有聞虞兮歌而起舞之說。辛棄疾有詩曰:“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只今草木憶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佔詩曰:“君王意氣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為江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該詩角度新穎,情切動人。

紅豆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南州記》稱為海紅豆,史載:“出南海人家園圃中”。《本草》稱其為“相思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懷汪進士煜》:“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樹下,日日思念汪進士。在唐時甚紅。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