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三章·行於大道》翻譯與解讀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3-01-24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三章·行於大道》翻譯與解讀學海語言教育 2022-10-01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三章 行於大道》翻譯與解讀

使我介然有知01,行於大道,唯施是畏02。大道甚夷03,而人好徑04。朝甚除05,田甚蕪06,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07,資財有餘,是謂盜竽08,非道也哉09!

今 譯

我堅定地認識到,要潔身自好,行於正道,唯恐走上邪路。大道很平坦,人君卻好走邪道:宮室修築得壯觀輝煌,田園荒蕪,倉庫空虛,身穿文采,佩帶利劍,酒飽食足,財貨有餘,這就叫強盜頭子。

評 議

本章揭露和批判奴隸主貴族統治者不走正道,好大喜功,大興土木,興建宮室,致使田園荒蕪,倉廩空虛,民不聊生;他們卻過著“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資財有餘”的奢侈生活。所以,老子憤怒地稱他們為“盜竽”!“盜竽”,諸本作“盜誇”,吳澄曰:“華佩以為飾,豐酒肉以為養,私府庫以為富,是猶為盜之人得物多而誇張於外。”(《道德真經吳澄注》)如此解讀,亦能自圓其說,並不違背老子本意。

西漢末嚴遵《老子指歸》為本章命題為《行於大道》,頗符合老子規勸人君“行於大道”的思想。由此可見,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並非一味地主張順應自然而治。老子對黑暗社會,是堅決批判的。

註釋

01介然:形容詞,堅定不移之意。《荀子 · 修身》曰:“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晉陶淵明《詠貧士》詩曰:“介然安其業,所樂非窮達。”“使我介然有知”句:意謂使我堅定地認識到。按諸家訓“介”為“大”、“微小”、“智慧”;訓“介然”為“固而不化”、“倏然之頃”等,皆不符合老子本意。

02大道:端道 (韓非《解老》篇說),即正道也。施:有二解:其一,訓作“施為”,如河上公曰:“獨畏有所施為,恐失道意。”王弼曰:“言若使我介然有知,行大道於天下,唯施為之是畏也。”林希逸、吳澄亦如此詮解。其二,訓作“邪也”。奚侗曰:“施,讀為‘ ’,邪也。”王念孫曰:“‘施’,讀為‘ ’,邪也。言行於大道之中,唯懼其入於邪道也。”按二解皆通。

03夷:平也。句謂:大道很平坦。

04人:奚侗曰:“‘人’指人主言,各本皆誤作‘民’,與下文誼不相屬。蓋古籍往往‘人’、‘民’互用,以其誼可兩通。此‘人’字屬君言,自不能借‘民’為之,茲改正。”高亨說:“景龍碑、龍興觀碑均作‘人’。”按“民”為“人”字之誤,當改正為“人”。徑:邪道也。句謂:人君好走邪道。

05朝:朝廷,指宮室而言。除:治也 (林希逸說)。句謂:河上公曰:“高臺榭,宮室修。”

06田甚蕪:河上公曰:“農事廢,不耕治。”

07厭:飽也。句謂:飽酒足食。河上公曰:“多嗜慾,無足時。”

08盜竽:各本皆作“盜誇”。韓非《解老》篇作“盜竽”,即盜魁,盜賊頭子。按奚侗曰:“《說文》:‘誇,奢也。’《荀子 · 仲尼》篇‘貴而不為誇’,揚注:‘誇,奢侈也。’以上數者,皆盜竊人民財力以成其奢侈之行,故云‘盜誇’。《韓非子 · 解老》篇‘誇’作‘竽’,說解穿鑿,於誼不合。”按作“誇”,亦能自圓其說。

09非道也哉:意謂不行大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