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記文言文翻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3-01-14

寒亭記文言文翻譯順心還婉順的君子蘭5882 2022-10-25

1。 寒亭記翻譯

永泰二年夏天,作者巡視道州到了所轄的江華縣。

向身邊的江華縣令瞿令問問詢道:“縣南邊河水山巒相映成趣,看上去很可愛呀。據說這山峰無法登頂,(有人)便想辦法尋找登臨的道路。

後來找到一個洞穴進入,在危險的地方修築了棧道來拾級而上,看到了這座建於山峰上的亭子。到了亭子跟前才發現,(由於通道在山洞裡面)臺階和欄杆看上去懸空而立,下面緊臨長江,屋脊和柱子則高聳入雲,上面和山峰的最高點在一線上。

如果天氣晴朗,縈繞山頂的雲霧山氣會呈現出異常美妙的色彩,四周的圍牆內外青綠濃郁,亭子在水光林色的輝映之中。想給這個亭子取個名稱,(卻)又找不到合適的詞,想請您給亭子取個名稱,把築亭的因由告訴後代人。”

於是登臨遊亭在上面休息,為了取亭名的事,與瞿令問商量道,“今天我們在大暑這個最熱的節氣登山,可亭內卻十分涼快,使人懷疑快入寒冬。我們本處天氣炎熱的南方,而這裡卻是一片清涼。

命名為“寒亭”您意下如何?”於是為寒亭作了註解,刻在了亭的背面。

2。 《晉書·華軼傳》原文及翻譯

【《晉書·華軼傳》原文】 華軼,字彥夏,平原人,魏太尉歆之曾孫也。

祖表,太中大夫。父澹,河南尹。

軼少有才氣,聞於當世,泛愛博納,眾論美之。初為博士,累遷散騎常侍。

東海王越牧兗州,引為留府長史。永嘉中,歷振威將軍、江州刺史。

雖逢喪亂,每崇典禮,置儒林祭酒以弘道訓,乃下教曰:“今大義頹替,禮典無宗,朝廷滯議,莫能攸正,常以慨然,宜特立此官,以弘其事。軍諮祭酒杜夷,棲情玄遠,確然絕俗,才學精博,道行優備,其以為儒林祭酒。”

俄被越檄使助討諸賊,軼遣前江夏太守陶侃為揚武將軍,率兵三千屯夏口,以為聲援。軼在州其有威惠,州之豪士接以友道,得江表之歡心,流亡之士赴之如歸。

時天子孤危,四方瓦解,軼有匡天下之志,每遣貢獻入洛,不失臣節。謂使者曰:“若洛都道斷,可輸之琅邪王,以明吾之為司馬氏也。”

軼自以受洛京所遣,而為壽春所督,時洛京尚存,不能祗承元帝教命,郡縣多諫之,軼不納,曰:“吾欲見詔書耳。”時帝遣揚烈將軍周訪率眾屯彭澤以備軼,訪過姑孰,著作郎幹寶見而問之,訪曰:“大府受分,令屯彭澤,彭澤,江州西門也。

華彥夏有憂天下之誠,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頃來紛紜,粗有嫌隙。今又無故以兵守其門,將成其釁。

吾當屯尋陽故縣,既在江西,可以捍禦北方,又無嫌於相逼也。”尋洛都不守,司空荀籓移檄,而以帝為盟主。

既而帝承製改易長吏,軼又不從命,於是遣左將軍王敦都督甘卓、周訪、宋典、趙誘等討之。軼遣別駕陳雄屯彭澤以距敦,自為舟軍以為外援。

武昌太守馮逸次於湓口,訪擊逸,破之。前江州刺史衛展不為軼所禮,心常怏怏。

至是,與豫章太守周廣為內應,潛軍襲軼,軼眾潰,奔於安城,追斬之,及其五子,傳首建鄴。 初,廣陵高悝寓居江州,軼避為西曹掾,尋而軼敗,悝藏匿軼二子及妻,崎嶇經年。

既而遇赦,悝攜之出首,帝嘉而宥之。 (《晉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三十一•苟晞、華軼、胡毋輔之、庾珉、王裒傳》) 【參考譯文】 華軼,字彥夏,是平原(今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人,魏太尉華歆的曾孫。

他的祖父華表,官至太中大夫。他的父親華澹,官至河南尹。

華軼年輕時就很有才氣,聞名於當世,博愛而交際廣泛,當時人都稱頌他。華軼初任博士,不斷升遷任散騎常侍。

東海王司馬越做兗州刺史,提拔華軼為留府長史。永嘉年間(307-313)歷任振威將軍、江州刺史。

雖然時逢“八王之亂”,但華軼仍然重視傳統的禮儀典章制度,他設定儒林祭酒來弘揚儒學道統,傳達教諭說:“今大道頹喪,禮法沒有傳承,朝廷也未予討論,不能糾正,我常常因此感嘆,覺得應當特別設立此官職,來弘揚此事。軍諮祭酒杜夷,寄情玄妙幽遠,堅定脫俗,才學精深博大,才能優秀,可以擔任儒林祭酒。”

不久被東海王司馬越檄令輔佐討伐各路叛賊,華軼派前江夏太守陶侃為揚武將軍,率三千兵馬屯軍夏口,作為聲援。華軼在江州很有聲望和恩澤,豪族儒士都用朋友的態度與他結交,深受江南百姓的愛戴,因亂而流亡江南的人都樂意歸附他。

當時天子孤立危急,民變四起,但華軼有匡扶天下的志向,派人到洛陽上貢時,嚴格按照臣子的禮儀要求自己。華軼對(他派去的)使者說:“若通往洛都的路阻斷了,可以進獻給琅邪王司馬睿,來表明我是司馬氏的臣子。”

華軼自認為受洛陽朝廷(晉懷帝)所任命,又為壽春所統領,而當時洛陽朝廷(晉懷帝)尚在(洛陽),不肯接受司馬睿的指令,屬下郡縣的官吏大都勸諫華軼但都未獲接納。華軼說:“吾想見到皇帝的詔書罷了。”

司馬睿於是派揚烈將軍周訪率兵駐屯在彭澤(今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東)防備華軼,周訪經姑孰,著作郎幹寶見到了問他,周訪說:“我受上級官府的指令,讓我駐屯彭澤,彭澤是江州的西門。華彥夏有憂慮天下之至誠之心,不想庸庸碌碌像別人一樣受人控制,近來政事紛亂,(我這次來這裡)略有嫌疑。

現在又無故率兵把守江州的門戶,(我怕)會出事。我會駐屯潯陽故城,(這樣)既在江西,又可以抵禦北方,還沒有逼迫(華軼)的嫌疑。”

不久洛都失守,司空荀藩釋出告示,承認司馬睿為盟主。司馬睿於是承製改換重要官員,但華軼不服從。

司馬睿於是派左將軍王敦率領甘卓、周訪、宋典、趙誘等人討伐華軼,華軼派別駕陳雄駐屯彭澤抵抗,自己則待領水軍作為外援。武昌太守馮逸駐紮在湓口(今江西省九江市東)。

周訪擊敗了馮逸,前江州刺史衛展未得到華軼的禮遇,心中早有不滿,至此時,就與豫章太守周廣作為司馬睿的內應,暗中派軍襲擊華軼。華軼兵敗,逃到安城(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衛展追擊他並斬殺華軼和他五個兒子,將他們的首級運到了建鄴。

起初,廣陵人高悝寄居在江州,華軼徵召他為西曹屬吏,不久華軼敗死,高悝藏匿了華軼(另外)兩個子及妻子,輾轉各地若干年。後來遇到大赦,高悝就帶著他們自首了,皇帝很讚賞他並寬恕了他。

【註釋】 1、泛愛:也作“泛愛”“泛愛”。博愛。

《論語·學而》:“泛愛眾,而親仁。”《莊子·天下》:“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陛下臨制天下,一齊海內,泛愛蒸庶,布德施惠。

3。 高手:“爽”再古文裡怎麼解釋

爽1 〔shuǎnɡ ㄕㄨㄤˇ〕 〔《廣韻》疎兩切,上養,生。

〕 亦作“ 慡1 ”。 1。明亮;清朗。

《書·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 商 郊 牧野 。” 陸德明 釋文:“爽,明也。

昧爽,謂早旦也。” 南朝 宋 鮑照 《望水》詩:“苕苕嶺岸高,照照寒洲爽。”

唐 棲白 《八月十五夜玩月》詩:“清光凝有露,皓魄爽無煙。” 楊朔 《香山紅葉》:“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淨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

2。昌明。《書·大誥》:“爾庶邦君,越爾御事:爽邦由哲。”

孔穎達 疏:“爽,明也;由,用也。有明國事用智道。”

清 龔自珍 《臣裡》:“三世耳相續,三世目相續,三世心知相續,社鬼護之,其爽十世;水不溺,火不燒,雷霆不求,其爽百世。”3。開闊;寬闊。

晉 陸機 《齊謳行》:“ 營丘 負海曲,沃野爽且平。” 宋 歐陽修 《會聖宮頌》:“地爽而潔,宇敞而邃。”

宋 陸游 《南堂雜興》詩之一:“屏除長物軒楹爽,洗濯塵襟肺腑涼。”4。豪爽。

《晉書·王濟傳》:“[ 濟 ]少有逸才,風姿英爽,氣蓋一時。”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至於 魏 之三祖,氣爽才麗。”

宋 陶谷 《清異錄·文用》:“ 蕭穎士 文爽兼人而矜躁為甚。”5。暢快;舒服。

唐 王勃 《滕王閣序》:“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懽。” 元 耶律楚材 《過夏國新安縣》詩:“氣當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老舍 《駱駝祥子》十一:“路本來極寬,加上薄雪,更教人眼寬神爽。”6。《左傳·昭公七年》:“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

孔穎達 疏:“精,亦神也;爽,亦明也。精是神之未著,爽是明之未昭。”

後用以指心神、神志。 三國 魏 曹植 《釋愁文》:“寂寂長夜,或群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 荀彧 之於 曹操 ,本許以天下。及議者欲加九錫, 彧 未之許,非不之許,欲出諸己耳。

操 不悟,遽殺之。然則天奪其爽以誅 彧 ,寧不信乎?”7。用以指依附於形體的精神,即所謂“魄”。

唐 韓愈 《為裴相公讓官表》:“承命驚惶,魂爽飛越,俯仰天地,若無所容。” 金 王若虛 《故朝列大夫劉君墓碣銘》:“懼夫魂爽之無依也,於是招之以葬於先塋。”

8。差失;不合。《詩·衛風·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朱熹 集傳:“爽,差。”《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誠骨肉之恩,爽而不離。”

李善 注引《爾雅》:“爽,差也。”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記上》:“非惟與 左氏 有乖,亦於物理全爽者矣。”

《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三》:“雖逾 孔子 之文,未爽 周公 之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織成》:“因各出相較,長短不爽毫釐。”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究之,因果報償,未或有爽。”9。差別;不同。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進讓之道,其何爽與?”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爽,差異也。”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二途如爽,即用兼通。”

參見“ 爽籟 ”。10。喪失;失去。

《國語·周語下》:“ 晉侯 爽二,吾是以雲。” 晉 張載 《雜詩》:“君子守固窮,在約不爽貞。”

唐 杜甫 《病橘》詩:“剖之盡蠹蝕,採掇爽所宜。” 清 湘靈子 《軒亭冤演說》:“這時候不早了,怎麼還沒有來,莫非他們爽了約麼?”11。傷敗;敗壞。

《老子》:“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王弼 注:“爽,差失也。

失口之用,故謂之爽。”《楚辭·招魂》:“露雞臛蠵,厲而不爽些。”

王逸 注:“爽,敗也。 楚 人謂羹敗曰爽。”

《列子·仲尼》:“耳將聾者,先聞蚋飛;口將爽者,先辨 淄 澠 。” 張湛 注:“爽,差也。”

12。受傷害。《漢書·賈誼傳》:“夫樹國固必相疑之勢,下數被其殃,上數爽其憂,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王先謙 補註:“《廣雅·釋詁》:‘爽,傷也。’言上數為憂所傷也。”

13。古代 南詔 國所設官制名。《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幕爽主兵,琮爽主戶籍,慈爽主禮,罰爽主刑……督爽,總三省也。”

14。句首助詞。《書·康誥》:“爽惟民迪吉康。”

《書·康誥》:“爽惟天其罰殛我。”15。書法用語。

肅穆飄然。 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卷六:“肅穆飄然曰爽。”

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卷五:“勁力外爽,古風內含。”16。古水名。

爽水 。在 函谷關 城東,又名 紵麻澗 。

《山海經·中山經》:“又西五十里,曰 谷山 ,其上多谷,其下多桑。 爽水 出 焉 ,而西北流,注於 谷水 ,其中多碧綠。”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谷水》:“ 爽水 ……世謂之 紵麻澗 ,北流,注於 谷 。”17。通“ 鷞 ”。

《左傳·昭公十七年》:“爽鳩氏,司寇也。”《爾雅·釋鳥》 郭璞 注引作“鷞鳩”。

18。草鞋上的絞繩。《西遊記》第一回:“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槎就之爽。”

爽2 〔shuānɡ ㄕㄨㄤ〕 〔《集韻》師莊切,平陽,生。〕 通“ 驦1 ”。

《左傳·定公三年》:“ 唐成公 如 楚 ,有兩肅爽馬, 子常 欲之,弗與。” 杜預 注:“肅爽,駿馬名。”

參見“ 肅爽 ”。 【爽口】1。清爽可口。

南朝 梁 蕭統 《七契》:“金盤薦美藉之珍,玉杯沈縹清之酒,義曰和神,事非爽口。” 元 劉壎 《隱居通義·古賦一》:“猶蝤蛑瑤柱,食之爽口,終不免動氣而嚬眉。”

《金瓶。

4。 翻譯文言文:李樸,字先之,虔之興國人。登紹聖年進士第,移西

李樸,字先之,虔之興國人。

登紹聖元年進士第,調臨江軍司法參軍,移西京國子監教授,程頤獨器許之。移虔州教授。

以嘗言隆祐太后不當廢處瑤華宮事,有詔推鞫。忌者欲擠之死,使人危言動之,樸泰然無懼色。

旋追官勒停,會赦,注汀州司戶。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範純禮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聞玉音,謂樸曰:“某事豈便於國乎?某事豈便於民乎?”樸曰:“承旨知而不言,無父風也。”

純禮泣下。 右司諫陳瓘薦樸,有旨召對,樸首言:“熙寧、元豐以來,政體屢變,始出一二大臣所學不同,後乃更執圓方,互相排擊,失今不治,必至不可勝救。”

又言:“今士大夫之學不求諸己,而惟王氏之聽,敗壞心術,莫大於此。願詔勿以王氏為拘,則英材輩出矣。”

蔡京惡樸鯁直,他執政三擬官,皆持之不下,復以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論樸為元祐學術。

不當領師儒,罷為肇慶府四會令。 有奸民言邑東地產金寶,立額買撲,破田疇,發墟墓,厚賂乃已,樸至,請罷之。

改承事郎,知臨江軍清江縣、廣東路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欽宗在東宮聞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歲凡五遷至國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書監,趣召,未至而卒,年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7623365六十五。贈寶文閣待制,官其子孫二人。

樸自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將強致之,俾所厚道意,許以禁從,樸力拒不見,京怒形於色,然終不害也。

中書侍郎馮熙載欲邂逅見樸,樸笑曰:“不能見蔡京,焉能邂逅馮熙載邪?”居官所至有聲。在廣南,止其帥孫竢以文具勤王,不若發常賦助邊。

破漕使鄭良引真臘取安南之計,以息邊患,人稱其智。樸嘗自志其墓曰:“以天為心,以道為體,以時為用,其可已矣。”

蓋敘其平生雲。有《章貢集》二十卷行於世。

5。 李樸,字先之,虔之興國人

宋史·卷三百七十七·列傳第一百三十六·李樸傳【原文】李樸,字先之,虔之興國人。

登紹聖元年進士第,調臨江軍司法參軍,移西京國子監教授,程頤獨器許之。移虔州教授。

以嘗言隆祐太后不當廢處瑤華宮事,有詔推鞫。忌者欲擠之死,使人危言動之,樸泰然無懼色。

旋追官勒停,會赦,注汀州司戶。徽宗即位,翰林承旨範純禮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聞玉音,謂樸曰:“某事豈便於國乎?某事豈便於民乎?”樸曰:“承旨知而不言,無父風也。”

純禮泣下。右司諫陳瓘薦樸,有旨召對,樸首言:“熙寧、元豐以來,政體屢變,始出一二大臣所學不同,後乃更執圓方,互相排擊,失今不治,必至不可勝救。”

又言:“今士大夫之學不求諸己,而惟王氏之聽,敗壞心術,莫大於此。願詔勿以王氏為拘,則英材輩出矣。”

蔡京惡樸鯁直,他執政三擬官,皆持之不下,復以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論樸為元祐學術。

不當領師儒,罷為肇慶府四會令。有奸民言邑東地產金寶,立額買撲,破田疇,發墟墓,厚賂乃已,樸至,請罷之。

改承事郎,知臨江軍清江縣、廣東路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欽宗在東宮聞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歲凡五遷至國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書監,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贈寶文閣待制,官其子孫二人。

樸自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將強致之,俾所厚道意,許以禁從,樸力拒不見,京怒形於色,然終不害也。

中書侍郎馮熙載欲邂逅見樸,樸笑曰:“不能見蔡京,焉能邂逅馮熙載邪?”居官所至有聲。在廣南,止其帥孫竢以文具勤王,不若發常賦助邊。

破漕使鄭良引真臘取安南之計,以息邊患,人稱其智。樸嘗自志其墓曰:“以天為心,以道為體,以時為用,其可已矣。”

蓋敘其平生雲。有《章貢集》二十卷行於世。

【註釋】1、推鞫:亦作“推鞠”。審問。

《隋書·裴蘊傳》:“蘊知上意,遣張行本奏威罪惡,帝付蘊推鞫之,乃處其死。”唐陸贄《商量處置竇參事體狀》:“若不付外推鞠,則恐難定罪名。”

宋司馬光《論皇城司巡察親事官札子》:“有百姓殺人,私用錢物休和,事下開封府推鞫,皆無事實。”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累絏多人,輾轉推鞫,始有一人吐實。”

2、危言:聳人聽聞的言論。宋無名氏《道山清話》:“絳欲以危言中傷大臣,事既無根,徒搖眾聽。”

明張居正《上六部稟帖》:“且巧為詆說,捏造危言,遂為纂修所影藉。”3、泰然:安然。

形容心情安定。《莊子·庚桑楚》“宇泰定者,發乎天光”晉郭象注:“夫德宇泰然而定,則其所發者天光耳,非人耀。”

唐權德輿《丙寅歲苦貧戲題》詩:“中憶裴子野,泰然傾薄糜。”《雲笈七籤》卷六四:“心既泰然,不壽何待。”

清趙翼《甌北詩話·白香山詩》:“實由於食貧居賤之有素;汔可小康,即處之泰然,不復求多也。”4、追官勒停:指追回官銜,勒令停職。

《宋史·理宗紀一》:“李全之叛,淮東提刑司檢法吳澄等出泰州城謁賊,各追官勒停。”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二》:“熙寧三年敕:‘今後官員失入死罪,一人追官勒停,二人除名,三人除名編管。

’”《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降了三個聖旨:第一開封府問官追官勒停。”5、待罪:古代官吏任職的謙稱,意謂不勝其職而將獲罪。

舊時官吏常怕因失職而獲罪,便以待罪為自己供職的謙詞。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賴先人緒業,得待罪輦轂下,二十餘年矣。”

漢司馬遷《史記·季布傳》:“臣無功竊寵,待罪河東。(當時季布任河東守。)

”宋范仲淹《滕君墓誌銘》:“予時待罪 *** ,嘗力辯之。”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老夫待罪錦衣,多歷年所,門戶黨援,何代無之?”6、玉音:原系尊稱帝王的言語。

《尚書大傳》卷四:“皆莫不磬折玉音、金聲、玉色。”漢司馬相如《長門賦》:“願賜問而自進兮,得尚君之玉音。”

宋蘇森《後序》:“孝宗皇帝玉音問曰:‘子由之文平淡而深造於理,《欒城集》天下無善本,朕欲刊之。’”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三:“癸未,(上)臨雍講學,玉音朗朗。”

後用以對別人言辭的敬稱。三國魏曹植《七啟》:“將敬滌耳,以聽玉音。”

唐元稹《酬孝甫見贈》詩之十:“開坼新詩展大璆,明珠炫轉玉音浮。”宋楊億《送劉秀州》詩:“騎置迢迢阻玉音,左魚江海遂初心。”

7、召對:君主召見臣下令其回答有關政事、經義等方面的問題。宋蘇轍《謝除中書舍人又表》:“一封朝奏,夕聞召對之音;眾 *** 攻,終致南遷之患。”

明高啟《西清對雨》詩:“坐詠西清暇,君王召對稀。”《兒女英雄傳》第40回:“及至他得了講官,大考起來,漸次升到國子監祭酒,便累蒙召對。”

8、政體:為政的要領。漢荀悅《申鑑·政體》:“承天惟允,正身惟常,任賢惟固,恤民惟勤,明制惟典,立業惟敦,是謂政體也。”

唐吳兢《貞觀政要·論政體》:“自此百官中有學業優長兼識政體者,多進其階品,累加遷擢焉。”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一》:“若將六部案牘中有關於政體者一一録出,修為一書,則累朝之事更無遺漏矣。”

9、圓方:謂隨物賦形,或方或圓。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