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7-15

出處是什麼?網友38407ce 2005-11-19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出自《史記·刺客列傳》裡,記的我老師說:當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邊送別荊軻去刺秦王,太子丹和賓客以及荊軻的幾個朋友,全體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送到易水旁邊,今河北易縣附近,揮淚訣別;高漸離擊築,荊軻合著音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悲壯的歌聲激起了送行者無比悲憤慷慨的心情。荊軻唱著,頭也不回地走了。給後人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詩句。

戰國策·荊軻刺秦王裡也有記載

出處是什麼?wangxionghai 推薦於2017-09-11

《史記·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那個人叫丹。荊軻等待的那個時刻丹正帶給他。

丹是燕國的太子。丹的心性容不得雜質。在趙國做人質時他認識了生於趙國的秦國太子政,遂結為少年朋友。政回了秦國,不久丹也到了秦,兩個朋友又見了面,身份卻大異,丹的身份還是人質,政的身份已成了欲吞千里不善之秦王。一個是萬乘之尊,一個是賤如螞蟻,地位的巨大反差遂成不可彌補的裂痕,在其中間豎起難以逾越的鴻溝。政治讓兩個少年時候的朋友結怨,同學不再是同學,轉眼間他們的友誼便如此徹底地走到了盡頭,他們都看透了對方,他們都按自己遵照的遊戲規則上路了。

一口氣堵在心頭,回到燕國的丹怎麼嚥下?惟苦於“國小,力不能”。秦人眈眈虎視,丹找到老師鞠武問計,鞠武出主意丹嫌其策不解燃眉,未從。緊急當口,得罪秦王的樊於期又逃來避難,仁慈的丹竟也收留了他。

丹又找到為人智深而勇沉的田光,但田光說自己老了,精已消亡矣,不敢也不合適再圖國事。礙於丹的誠意,他推薦了荊軻。告辭的時候,丹多了句話: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你可不要洩露出去啊。

田光見了荊軻,說,“我聽說長者為行不使人懷疑,現在太子那麼說是疑我行為不潔。一個人讓人懷疑潔行,非節俠也。”於是言畢自刎。

荊軻見丹,說田光死了,丹說,“我所以告誡田先生不要說的原因是想以成大事之謀。現在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可不是我的本意。”轉而又向荊軻,把話轉到正題,說出了自己的刺秦計劃。

面對可憐的丹,荊軻還能說什麼?“這樣的國家大事,像我這樣愚鈍的人恐怕不能勝任。”然而他仍在遊移不決。丹呢,此刻於他而言可說已是山重水複,頓首,固請毋讓,許諾,尊荊軻為上卿,他動用了渾身解數。

易縣城南偏東有燕子村,燕子村邊的觀音禪寺塔,始建於遼,重修於明,當地俗稱燕子塔。據說燕子塔是今天所能看到的有關丹的有形紀念物。而這個丹,我在歷史的留影中與他相遇的時候,為什麼就不喜歡他呢?

按司馬遷的說法,歷史上確曾發生過一場力量與身份都不對等的刺殺。他的文字明確並肯定。司馬遷在世時,荊軻的同代人還有在世者,司馬遷奔走拜訪於這些先生們,認真求教於荊軻的事蹟,其判斷和結論應當不謬。

燕國如何與窮途末路牽上了手?

公元前228年,政在秦已做了近20年皇帝,他的將軍王翦銜命隨時會飲馬易水,大兵壓境。沒有了燕昭王的燕國,沒有了郭隗、樂毅、鄒衍和劇辛四賢的燕國,黃金臺不過虛名虛設過眼雲煙。站出來力挽狂瀾的只有丹,他是王位繼承人,他必須站出來,不站出來就沒機會了。

相對國之不堪,惟有畢其功於一役,丹寄託於鋌而走險的刺殺行動,除此他想不出更好之法。涿州、固安、高碑店三地交界處,那個叫督亢的膏腴之地,政不是已經垂涎很久了嗎,那麼就給他。

每天造訪,賜物,給上舍,丹對荊軻的關懷無所不至,他的意圖很清楚。荊軻不是個貪婪的人,可,時機不到;丹在荊軻眼裡值得尊敬,因為他尊敬了自己。

秦滅了趙國,訊息傳來,丹感到了實在的棘手的危險。他想荊軻該出發了。荊軻說,不行,如果就這麼去,恐怕秦王不會相信我,更不會取得他的信任;他說,有兩樣東西可得秦王信任,一是燕國的督亢地圖,一是樊於期的首級。前者容易,後者讓心有惻隱的丹有些為難:樊於期投奔我來,我怎麼忍心呢。

荊軻於是私下見了樊於期,“我把將軍的首級獻給秦王,秦王一定高興,他高興後一定會見我。”他推理出了一個結果,“到那時候,我用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到那個時候,你的大仇報了,燕國也得以保全。”家仇、丹的知遇……樊於期感動了:這顆人頭交給你,就按你的打算辦。

繼田光之後,樊於期成為又一個自刎者。丹聽說,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易縣血山村村邊的血山塔,又稱鎮靈塔,已不完整,殘高7米,建於元,傳說這裡即當年樊於期授首處。

刺秦行動尚未真正開始,兩個人已經倒下。政治卻不計較死人多少,只看結果。丹再三催促著荊軻上路,像催命鬼。

送行的時刻終於到了,這是公元前228年即秦始皇19年的一天。我想這應該是深秋的一天下午,荊軻終於不能再盤桓於易水。他聽到好友們的肺腑之聲,“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他看到好友們都來了,他們都穿了一身白衣來了。

夕陽荒村,雄關漫道,這是生命終極的長征啊,半途他有猶豫嗎?他想過回頭嗎?他是已經明明知道不可為而為之嗎?一抹殘陽掉落在封雪的易水河上,一枚棋子帶著赤熱的生命溫度,他有力量叫歷史的棋局別開生面嗎?茫茫前路,一切生命特徵都單調壓抑成靜穆與深沉。

我聽見一種聲音說:“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皎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另一種聲音說:“懷其豢養之私,不顧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強燕而弱秦,不亦愚乎。荊軻為刺客之靡,不可謂義”。

然而也正是自那一刻始,慷慨悲歌有了一種更加豐滿的釋放。那一刻,我可愛的荊軻到達了他的目的地,到達了他一人獨據的歷史時刻。自此那一刻生長了無窮的古之幽情,後生們喟嘆復喟嘆,“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這是陶淵明;“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這是駱賓王;“奈何效曹沫,實謂勇且愚”,這是柳宗元;“我嘆方寸心,誰論一時事”,這是賈島;“督亢圖中不殺人,咸陽宮上空流血,”這是陳子龍;“燕南自古多義俠,至今遺蹟猶斑斑”,這是乾隆帝弘曆……

隔著兩千餘年的歷史我看不見更加生動豐富的歷史細節,只能通過歷史留下的文字,追尋到那個決絕的背影;他到達秦國都城咸陽,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但我看見的是歷史的冬寒,刺目的血色照見的是勇士高貴的血色與血性。

參考資料:

www。yzdsb。com。cn/20050129/ca457132。htm

出處是什麼?網友d35ddc336 2005-11-19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出自《史記·刺客列傳》裡,記的我老師說:當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邊送別荊軻去刺秦王,太子丹和賓客以及荊軻的幾個朋友,全體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送到易水旁邊,今河北易縣附近,揮淚訣別;高漸離擊築,荊軻合著音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悲壯的歌聲激起了送行者無比悲憤慷慨的心情。荊軻唱著,頭也不回地走了。給後人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詩句。

戰國策·荊軻刺秦王裡也有記載

出處是什麼?飄逸寒楓 2005-11-19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出自《史記·刺客列傳》裡,記的我老師說:當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邊送別荊軻去刺秦王,太子丹和賓客以及荊軻的幾個朋友,全體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送到易水旁邊,今河北易縣附近,揮淚訣別;高漸離擊築,荊軻合著音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悲壯的歌聲激起了送行者無比悲憤慷慨的心情。荊軻唱著,頭也不回地走了。給後人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詩句。

戰國策·荊軻刺秦王裡也有記載

出處是什麼?網友c300c8ef5 2005-11-19

荊柯刺秦王裡的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