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淡泊明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9-25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xzixxihu2017-12-07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或實現遠大的目標。

賞析:“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寥寥八字,竟然為天才的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經過人們一千八百多年的傳頌,其影響力早已遠遠超過他的原創——《淮南子》,如果我們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輕易地做出“消極”“過時”“否定”等等的詮釋,那隻能說明我們自身的草率。“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所體現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我國古代的哲人中,如孔子所說:“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老子也明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它同“欲想取之,必先與之”,欲達目的,需先迂迴曲折的道理一樣,現在的“淡泊”“寧靜”,不想有什麼作為,是要透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現代釋義: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鍊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就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功夫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慾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願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敗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不會有益於社會,只是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裡,到那時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