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8-06

地面效應這一詞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不一定知道是什麼。地面效應又稱之為翼面效應,最早是由科林。查普曼的路特斯車隊在1977年賽季的阿根廷大獎賽上將其引入到F1賽事中。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而1977年的路特斯78就是這個專案的鼻祖,它的側箱內部形狀如同倒過來的飛機機翼,這種形狀使穿過賽車底部的空氣,在車身和地上之間的狹小區域內加快,由此形成了低壓區。將賽車會被緊緊地吸在地面上,使得賽車在彎角中的速度會大幅度提升。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但是從賽車兩邊進入底部的空氣會破壞底部的真空效果,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蓮花工程師在賽車的側箱邊加裝了側裙,這樣使得賽車底部完全被密封住。就這樣路特斯78誕生了。但是路特斯78在1977年賽季由於引擎的問題,沒有取得這一年的世界冠軍。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到了1978年,路特斯車隊對路特斯78的缺陷進行改造,並在最新開發的蓮花79賽車的新款後翼規劃。蓮花79賽車毫無懸念地贏得了當年的總冠軍,其他車隊也開始注意了這一點,紛紛開始效仿蓮花車隊的這種地面效應設計。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在這些車隊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布拉漢姆車隊的“風扇車”BT46B,BT46B的設計者就是之後參與設計傳奇賽車邁凱倫MP4/4的戈登?穆雷。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由於當時搭載阿爾法羅密歐的12缸發動機來製造地面效應是行不通的,然後他從Chaparral 2JCan-Am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吸盤車”中得到靈感,這輛賽車用兩個大風扇將車體下方的氣流抽走。但是在當時主動空氣動力裝置是被禁止的,但穆雷以引擎散熱這一目的從而偽裝了BT46B的主動地面效應。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但是由於在F1賽車上,汽車和駕駛員身上的作用力和速度越來越高,賽車非常容易出現失控情況,導致發生了非常多嚴重事故。因此在1983賽季的時候F1的地面效應被禁止。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在2021賽季技術新規中表示:“為了解決超車難題,車身空氣動力學進行了徹底修改。在簡化空氣動力套件的同時,引入地面效應底板來確保下壓力,側箱底部會有兩個大尺寸的氣流通道和直達尾部的擴散器”。這也就意味著地面效應將重回F1。

貼地飛行—F1的那些黑科技之地面效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