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德?何謂才?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9-29

德行的具體指向?

德與才的本質?

它們的關係與重要性比較?

何謂德?何謂才?ifnghgf022014-11-19

德與才是什麼關係?

常見的提法有:

1、上下級關係(“德”統率“才”)

2、“本”和“標”的關係

3、思想和行動的關係(好思想支配好行動)

這三種說法都經不起推敲。

有些人品德甚佳,但是沒有什麼本事,這豈不成了“強將手下有弱兵”?還有些人品德不好,但非常能幹,這豈不成了“弱將手下有強兵”?這隻能證明品德領導不了才能,經常“失職”。

如果品德為“本”而才能為“標”,那麼品德好的人才能必然高,根深葉茂嘛!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至於“好思想支配好行動”,則與“才能”無關。一個人品德好,當然會去做好事,但是這不等於他能做大事,因為幹大事需要大才能,這大才能是不能從“好思想”中產生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道德主義”,儒家是代表。為了突出道德,儒家做了兩件事,一件是把“德”和“才”機械地割裂(不割裂無法突出某個側面),尖銳對立起來,另一件是把“德”抬到壓倒一切的地位。

我上面這些話一定會遭到道德家的反對,他們會說我反對德育,或者說我降低德育地位。

可是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的是:

割裂“德”與“才”,結果是把德育架空。

把品德作用抬得過高,結果是造成道德虛偽。

所以我說,很多(不是全部)道德家反而是道德的敵人,不管他們主觀願望如何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對德與才有精闢的論述:“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他給聖人、君子、小人下定義:“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司馬光這一論述是有針對性而發的,他提出的選材標準是:“苟不能的聖人君子,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司馬光所說不無道理。用人最理想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但這一標準的選擇空間太小,自古以來聖人就是鳳毛麟角。在才德不能兼備的情況下,愚人是比較保險的選擇。選一個傀儡操縱,他會很聽話,因為愚,他沒能力做好事,同樣也沒能力做壞事。而小人就不同了,小人無德,但他有才,無德不能做好事,其才卻足以做壞事。選傀儡的前提是,得有一個好的操縱者,否則,傀儡什麼也做不了,結果還是小人得逞。

因才勝德而失天下的例子,數不勝數,如大家熟知的“做個詞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的李煜,死於他鄉的徽宗,還有歷史上的隋煬帝,他頗有文才,是個很清醒的亡國之君。這些人,無德不能服天下,其才又不能治天下,亡國在情理之中。

德勝才,就能穩做天下嗎?唐高宗為人“正直中和”,不是個昏君。可是,有德無才的他,卻是導致唐王朝一度血腥遍野、李氏子孫幾乎被殺戮殆盡的根源。他沒失天下,是因為他的對手有著相當的理智,有才,而又沒有沒完全失德。德才兼亡,卻只有亡國一條路,那些昏暴之君不用說了,連那頗忠厚的劉禪也不例外。

中國的歷史,一向重德輕才。司馬光的標準是歷史的“正聲”,一向為人們所推崇。那麼,小人真的不可用、不能用嗎?也不盡然。

陳平大家都熟悉,當週勃、灌嬰向劉邦告狀,說陳平“盜嫂受金”時,魏無知替他辯護:“臣所言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魏無知的辯護所以成功,是因為他點到了劉邦的要害,劉邦正和項羽爭天下,無德也許成不了大事,無才卻是絕對打不贏的。基於當時的實際,劉邦首選才。即能容才,又會用才,這是劉邦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歷史上有才無德而成大事的例子不少,戰國時吳起殺妻求將,蘇秦和燕文公夫人私通,管仲貪,都是有才無德之人,但吳起幫弱小的魯打敗了強齊,蘇秦以其合從之謀使六國有效的抗擊了秦的擴張,管仲幫齊桓公成就霸業,其功勞名載史冊。

公開和“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這一論斷唱反調的,是曹操。建安十五年,曹操以命令形式公開說:“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何以成霸世!”建安十九年,他再一次下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有行也!”公開舉起了“唯才是舉”的旗幟。當蜀和吳人才“捉襟見肘”之時,魏名臣、名將人才輩出,和曹操提倡的這一用人標準有著直接的關係。

愚人百無一用,這是不爭的事實;才高德薄的小人,無德,有壞事的可能;但有才,卻是成事的資本。把小人棄而不用,於才未免可惜。真正會用人的,在於用其長,抑其短,用其長來幫助自己成事,抑其短可避免其帶來的危害。

在用人方面,劉邦是絕世高手,他身邊即有張良這樣的聖人,又有蕭何、曹參這樣的君子,還有陳平、韓信、英布這樣“才勝於德”的小人。韓信貪,英布反,都不是“正直中和”的君子,但劉邦成功的利用了他們,又及時地遏制了他們所帶來的危害。在如何使用小人上,劉邦是成功的。

但,用小人是有風險的。小人之才能成事,其德也足以敗事,甚至給用他的人帶來生命危險。用小人以至亡國亡家的事例,貫穿於整個人類的歷史。要使用好小人,要求用人者其才足以遏止小人的無德,要有識人的能力,有駕御小人的手段。

關於這個道理,中國古代許多人也都做出了精闢的概括,比如孔子的君子小人論、荀子的人才標準論,還有司馬光也對德與才的關係作了精闢的論述:“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也。

無才無德——廢品有德無才——次品有才無德——危險品有德有才——正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