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亞紐幾內亞波爾蓋拉金礦床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2-03-30

巴布亞紐幾內亞波爾蓋拉金礦床czzcym2020-01-18

1。地質背景

波爾蓋拉(Porgera)金礦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山巒起伏、森林茂密的中西部芒特哈根鎮北西西約130km處。該礦床是以侵入體為中心的金銀礦床,在沃魯沃裡(waruwari)Ⅶ為號礦帶,屬高品位低硫化淺成熱液礦床。

該礦床與許多侵入到白堊系含黃鐵礦鈣泥質和炭泥質沉積岩中的中中新世鎂鐵質侵入岩有關,侵入岩為鈉質和鹼質的。沿北東東向的羅馬內(Roamane)斷層是Ⅶ號帶的主要控礦因素(圖10-20),斷裂作用控制著礦體分佈。礦區內熱液作用強烈。構造角礫岩發育廣泛,特別是在Ⅶ號帶中,構造角礫岩逐漸過渡為有網狀裂隙的岩石。

早期普遍蝕變礦物為絹雲母、白雲石和黃鐵礦,在深部還有硬石膏。這是一套被脈和細脈控制的石英-釩雲母-碳酸鹽-黃鐵礦蝕變疊覆的礦物組合。早期蝕變伴有黃鐵礦、閃鋅礦和方鉛礦的富硫化物網脈,尤其是在沃魯沃裡段的侵入岩接觸帶和角礫岩附近(圖10-20)。金大多呈固溶體產在含砷黃鐵礦中,難選難煉。高品位易選易煉的金與硒化物伴生,在與第二個蝕變礦物組合有關的淺成熱液脈和細脈中,硫化物含量低得多。易選易煉的金礦石多產在Ⅶ號帶中(圖10-20)。表生氧化作用大多不超過幾米深。

圖10-20 巴布亞紐幾內亞波爾蓋拉金礦圖

(引自G。A。Handley和D。D。Henry,1990)

圖中示出了疊覆在低品位、與侵入岩有關的網脈礦床之上的高品位、受斷層控制的低硫化淺成熱液Ⅶ號帶

波爾蓋拉礦床的地質儲量為1。18億t,平均品位為Au 4。7×10-6,即含金555t,邊界品位1。5×10-6。這個總儲量中包括Ⅶ號帶中可露天開採的儲量456萬t(Au 5。0×10-6),可地下開採的儲量590萬t(Au 27。0×10-6)。

2。勘查與發現

20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政府官員在巡查期間,發現有人在流經礦床南側的小河(圖10-20)裡淘金,1938年首次報道波爾蓋拉區有金。1948年掀起了一次小小的找金“熱”,但後來證明金礦不多。50年代和60年代,在一些小河及其階地上(主要是支流階地上)淘出了少量砂金。此後芒特艾薩礦業公司於1973年收買了砂礦礦地,並開始有組織地淘金。但流槽採礦結果令人失望,只維持到1984年。

波爾蓋拉區的首次地質工作是1948年晚期由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局進行的。結果在沃魯沃裡山圈出了巖金礦化和蝕變閃長巖的位置。1964~1966年,布洛洛採金公司(普萊瑟開發公司下屬的一家子公司)對沃魯沃裡段進行了勘查。它對沃魯沃裡段進行了填圖並進行了1070m的刻槽取樣;接著打了7個垂直鑽孔和6個傾斜鑽孔,總進尺977m。所有鑽孔打到的都是低品位礦石,Au<1×10-6,於是終止了工作。60年代,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局的一位地質學家考察了波爾蓋拉區幾次,對沃魯沃裡區進行了填圖,並對布洛洛採金公司所做的工作給予好評。

1967~1969年,卡奔塔利亞勘探公司(芒特艾薩礦山的一個勘探子公司)買下了波爾蓋拉區的探礦權,公司挖了11000m的探槽,同時進行了填圖和6700m的刻槽取樣,但沒進行鑽探,因為相對於當時的金價來說金品位很低。1969~1970年,安納康達(澳大利亞)公司買下了礦地,並在沃魯沃裡和蘭布萊段進行了填圖,檢查了1300m的刻槽取樣結果,隨後打了7個傾斜岩心鑽孔,總進尺1833m。7個鑽孔中有6個含Au(3~4)×10-6。於是卡奔塔利亞公司決定與阿納康達公司聯營,但所有權問題沒有解決。1970~1974年,波爾蓋拉礦地被蘭布萊公司買下,它與金伯利證券公司成立了聯營公司。卡奔塔利亞公司在聯營公司中佔1/3的股份。他們在沃魯沃裡山下掘進了兩個平硐(總進尺326m),並從主平硐中掘進了兩個平巷,以檢驗阿納康達公司打的鑽孔得到的>10×10-6Au值,並證實了一個窄的高品位礦帶。雖然當時的金價為150美元/盎司,但冶煉有困難,因此工作就此作罷。

1975~1978年,普萊瑟公司買下了蘭布萊和金伯利公司擁有的巖金礦地的2/3開採權。公司進行了地質填圖、5000m的地表刻槽取樣和270m的地下刻槽取樣。此後又打了6個傾斜岩心鑽孔(總進尺949m),以檢驗沃魯沃裡段的金品位的連續性。當時已在那裡求出了平均金品位約3×10-6的礦石儲量1000萬t。取自平硐的大樣表明,用直接氰化法處理,金的回收率<50%。這時普萊瑟公司又就參加波爾蓋拉專案問題與統一金田(澳大利亞)公司(接著與雷尼森統一金田公司)進行了協商。統一金田公司在參加波爾蓋拉專案之前採集了地下樣品,並在其南非的母公司的實驗室用氰化法進行冶煉試驗。結果比以前得到的結果更好,於是在1979年成立了普萊瑟公司、芒特艾薩和統一金田公司三家組成的聯營公司,由普萊瑟公司具體操作。聯營公司在南沃魯沃裡段進行了詳細地質填圖,在沃魯沃裡段和以前阿納康達公司調查過的地區以東打了10個傾斜岩心鑽孔,在蘭巴里段打了3個傾斜岩心鑽孔。總進尺為3631m,其中有248m打到含Au 3。0×10-6的礦層和50m含Au 28。3×10-6的礦層,證實沃魯沃裡段有一個可能較好的礦床。

1980年,波爾蓋拉聯營公司進行了區域性地質調查、河流沉積物地球化學調查和航空磁法測量,但沒發現另外的礦化侵入中心。沃魯沃裡礦化範圍主要是透過直升機支援的鑽探工作圈出的,鑽探工作包括間距為60m×60m的43個傾斜岩心鑽孔,但這個間距太寬,不足以對鑽孔之間的金品位進行對比。這些鑽孔中有一個打到了124m含Au 14。8×10-6的礦層。1981年,在沃魯沃裡段又打了間距加密到30m×60m的71個鑽孔,總進尺19603m。最後一個鑽孔打到了92m含Au 9。9×10-6和含Ag 81。5×10-6的礦層。沃魯沃裡段的地質儲量為4500萬t。但預可行性研究表明,如果用露採/焙燒氰化法每天處理15000t礦石則無利可圖。此後繼續進行了冶金研究並開始進行環境調查。

1982年,為了提高專案的經濟效益,加強了鑑定高品位、近地表金礦和更有效的冶金方法的工作。在對整個礦化系統進行系統地表重新取樣的最後幾天,在沃魯沃裡段東北的羅馬內斷層的難以攀登的絕壁上,發現了以前沒記錄過的“明金”和含金異常的岩屑。於是打了6個岩心鑽孔,第一個鑽孔打到了40m含Au 13。2×10-6和含Ag 58。1×10-6的礦層,其餘的打到了20~60m含Au>4×10-6的礦層,從而發現了Ⅶ號帶(圖10-20)。事後認識到,以前打的幾個鑽孔已經打到了Ⅶ號帶,但沒從成因上把它同羅馬內斷層聯絡起來。對沃魯沃裡段的礦石來說,在用氰化法處理前,用加壓氧化焙燒是可取的處理辦法。雖然沃魯沃裡段的6個礦化帶都含Au>4×10-6,但其他經濟評價指標表明,日產2000t的露採場難以贏利。

1983年,鑽探工作集中在Ⅶ帶,以便更好地確定首選採場的場址和採集供小規模冶金試驗用的樣品。這些樣品是些多餘的岩心,按礦石型別進行了仔細分類。第一個鑽探計劃並未圈出深部的或沿走向的Ⅶ帶,所以1984年又打了42個鑽孔(總進尺9116m),在深部發現了高品位礦石(24m含Au 80。1×10-6和含Ag 111。5×10-6的礦層)。1985年,對這個高品位礦化帶進行了間距30m的更詳細的鑽探(88個鑽孔,總進尺25770m)。同時,小型試驗廠證明對硫化物精礦(這些精礦是對沃魯沃裡段的27t礦石樣品浮選後得到的)進行加壓氧化是有效的。1986年在Ⅶ帶中掘進了1。6km的平硐,以便在1987~1989年期間探明是否存在高品位亞帶。

20世紀80年代中期,進行了幾輪地面物探。磁法和VLF電磁法有助於確定岩石型別和構造,前者還更好地確定了蘭巴里段的含金磁黃鐵礦脈。也進行過地面和孔中脈衝電磁測量,試圖圈出Ⅶ帶中的導電體。但和激發極化測量一樣,所圈定的界限都在該帶大部分是已知的範圍內。

1988年終於得到肯定的可行性研究結果。第二年,巴布亞紐幾內亞政府獲得了其10%的股權。1990年早期,聯營公司制定了分期開發計劃。1990年完成的第一期計劃是用地下法開採Ⅶ帶的高品位礦石,用重選(現在不用了)、浮選和氰化物浸析 CIP法回收金,日處理礦石1850t。1991年中期,後者被引進的3個高壓釜對難選難煉的浮選精礦進行加壓氧化代替,而前者由在沃魯沃裡段進行露天開採代替。後來的擴建使選冶能力達到目前的每天8500t,其中約有一半是地下開採的礦石。1992年的金產量最高,達到149萬盎司(46。3t)。這一年的早期,巴布亞紐幾內亞政府透過強迫聯營公司的每一方讓出5%的股本使其股份增加到25%。目前,波爾蓋拉礦床仍在繼續加速進行鑽探。

3。小結

挖探槽,繼之以地質填圖和取樣,是波爾蓋拉區找礦的最有效方法。土壤地球化學測量並未廣泛使用。因為地形太陡,各種物探方法也未對找礦做出多大貢獻。多次的鑽探“會戰”,創新的選冶技術和麵對一系列負面經濟評價而不灰心喪氣,是波爾蓋拉取得成功的關鍵。

從在波爾蓋拉區沃魯沃裡段首次系統找金,到最終從原生礦床中生產金,花了近27年的時間。但是,如果從發現Ⅶ號帶的高品位礦石(它對波爾蓋拉礦床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到生產算,只花了6年時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