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共有多少音?怎麼吹啊?拜託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2-04-29

葫蘆絲共有多少音?怎麼吹啊?拜託orgsky 2006-04-26

當你對葫蘆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當新葫蘆絲拿到手裡時,最急的就是想要把它吹出聲音來,正因為如此,由於你用氣方法不當,甚至是不會用氣,使得葫蘆絲髮出一種怪音“喔”音,嚴重影響了你的情緒!這是因為你在氣息的運用上沒有把握好,由於氣息力度不夠,未能使簧片與竹管產生耦合振動,所以發不出葫蘆絲的正常音。另一方面在增強力度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呼氣方法,切不能呼氣過猛,要均勻逐漸的加力,一旦發出正確的聲音就要及時把握好這一瞬間的感覺,然後反覆練習。應該注意“呼氣過猛會使簧片變形,嚴重時會發不出聲音來,只有掌握好正確的呼吸方法後,才可以進行吹奏”

葫蘆絲是用超吹的方法發音的,超吹是比葫蘆絲上原有的基因高八度,主要是透過吹奏的呼吸力和唇部肌肉控制力的加強,呼吸速度加快,以及腹部肌肉的控制力來實現的。氣息與手指的配合也是初學者應注意的,首先要注意手指要按住指孔不能漏氣,氣息要平穩,這一點非常重要,當手指變化時,氣息應用不應受到影響。葫蘆絲上最容易吹出的音是“1”音,最不容易吹出的是高音“5”“6”和低音“5”“6”,所以,當初學者拿起葫蘆絲吹奏時,先吹“1”音,然後可以按指法表和練習曲反覆練習,直到熟練為止,另外,初學者對姿勢往往不得要領,顧此失彼,或者乾脆馬馬乎乎。要吹好葫蘆絲,第一步就是要擺好姿勢,這樣才可以使身體各部位更加放鬆,利於氣息的流暢,在今後的演奏中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第二部是按孔有漏氣現象,如果養成習慣,對演奏樂曲的音色,音準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要注意克服,再就是不重視長音的練習,確實來說,長音月口氣要吹十幾秒甚至更長,聲音要漂亮要穩定是不太容易的,長期練習枯燥無味,但是要保證將來能夠完整流暢的演奏一首樂曲,練習長音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重視長音練習,即使將來可以演奏樂曲那音色也一定不會太美,嚴重的影響演奏效果,所以要重視長音的練習。

怎樣練好一首樂曲:

我認為要練好一首樂曲首先要分析樂曲的內容和表現方法,可以結合試奏進行。然後再以較慢的速度,後逐步加快至原速,透過試奏一是瞭解一下樂曲的大致音響效果,二是檢查一下原定表現手法是否適合,再就是發現難點,為進一步練習做準備。然後再分段練習,在這個階段的練習中一是要突破技術難點,力求達到技巧上的熟練,二是體會感情,進一步研究每段的藝術表現,必要是可插入一些輔助性的基本功練習。最後就是按曲子的規定速度將全曲連貫起來做綜合練習。另外正如大家所說的要多聽一下原曲,瞭解各個不同的音高、節奏、速度、力度音色變化和各種不同的技法產生那些不同的效果,加以利用,或創新!在葫蘆絲樂曲的練習中,切忌追求快,還有過量的加用勁,動作的多餘。有些人不懂正確的方法,越快越難的曲子吹的越快,越使勁,甚至全身都跟著使勁,造成渾身緊張影響樂曲的效果。不僅達不到目的,而且還會使自己的練習失去興趣,甚至半途而廢。練習應該是在慢中進行的,練習演奏、音樂表現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從內心歌唱,預先聽相關音樂,到大腦控制藝術想象等各方面的到位和協調一致,首先是建立,然後才是熟悉鞏固與發展。無論是建立也好發展也好,都是先在慢速度中開始的,動作是在放鬆,自然中進行的,否則如何快了緊了,將無法分析無法選擇無法改正,說穿了就是無法演奏,無法表現。所以說練習應該是慢練,快改。只有慢練才能分析檢查,只有快改,才能使練習少走彎路。慢練不等於鬆懈,而是利用小拍子,在嚴格的節奏中,時刻似均,準美的標準進行慢練。總之為了不浪費精力,有限的利用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議大家必須學會正確的練習方法,掌握一套科學的,對自己有效的方法,這樣才能練好一首樂曲的效果!

怎樣掌握好樂曲的強弱:

怎樣掌握好樂曲的強弱先吸好氣,然後收緊唇部肌肉,使口風略細一些,再把氣息慢慢撥出,所產生的就是弱音。吹奏低音5、6、7是要特別注意,因為這三個音本身就要求氣流要強的,想要獲得弱音的效果有一定的難度,還不好控制尾音。只有經過反覆的練習,慢慢的去體會,才可以從中找到最佳感覺。只能緩吹的5、6兩個音氣流更要緩些才能獲得弱音效果,同時也應該注意氣流太緩發不出正常音,掌握好弱吹的前提下,可以將聲音吹到正常的力度或再強些,然後由強變弱。吹奏低音時氣息要下沉,吹高音時氣息上升,不可以鬆懈。特特別注意控制氣息的變化,用力過大會使簧片變形或發不出正常音,用氣太小同樣也發不出音來。掌握好較弱的長音練習後,要吹出弱漸強的音就很容易了。要注意的是控制好氣息使之逐漸加大,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波音、顫音、滑音、打音、疊音

波音——是由本音與上方二度音迅速地交替演奏1-2次形成的一種音波。波音雖然可以稍微吹的明顯一些,但絕不能吹的很強,很生硬,不能使音波比本音還強還突出。手指要快放輕落,手指的動作應該一致,除了本音外,其它各音忌用吐音。波音的速度同樣可以快可慢,要根據樂曲的速度及音符的時值的長短再決定。

顫音——是指由按主要音和上方相鄰音的手指快速、均勻地交替顫動而形成的,一般顫音的演奏方法是先將本音發出,接著迅速、均勻地開閉本音上一位的音孔, 使本音與其上方二度音的迅速均勻交替出現,最後落到本音上。一般用在樂曲的引子或華彩短和高潮中出現,是為了加強效果和烘托氣氛時運用。顫音練習是手指運用技巧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關係到手指的靈活性、獨立性和永續性,還有彈力力度等。所以必須拿出足夠的時間長久的練習。練習時手指要按嚴音孔,不要出現漏氣現象,手指要保持鬆弛狀態,要讓每個手指都能作到富有彈性和靈活跳動。演奏顫音時要有一定的力度,並用吐音吹奏音頭。顫音可以由快漸慢,或由慢漸快。

滑音 ——是葫蘆絲演奏的一種重要的傳統技巧。適當地運用滑音,能使葫蘆絲的旋律更富於歌唱性,表情更為細膩,其具有圓潤華麗的特點,甚至可以產生模擬效果,如人聲等。滑音的演奏是透過口風的緩慢並且配合手指動作快慢來完成的。是利用手指逐漸開放或關閉音孔(向上或向下慢慢移動到需要達到的音位)所產生的效果,從筒音開始至最末一個音孔之間都可以上下滑奏1、上滑音:從某一較低的音向上圓滑地進行至另一較高的音,演奏方法是手指由較低的音孔順次從右向左抹向較高的音孔,逐漸開放各孔。在吹奏上滑音時,氣息要加以配合,口勁由小漸大,風門由大漸小,口風由緩漸急,由粗漸細。

2、下滑音:從某一較高的音向下圓滑地進行到某一較低的音,演奏方法是手指由較高的音孔順次從左向右抹,逐漸關閉各音孔,在吹奏下滑音時,氣息的配合是,風門由小漸大,口勁由大漸下,口風由急漸緩,由細漸組。

疊音——是透過一個或幾個音,起到裝飾作用,這種技巧比較常見,疊音的演奏主要透過手指的敏捷動作,把本音孔與鄰近或間隔的音孔快速而準確地按一下。疊音的使用上,一般在樂句的開始和兩個同度旋律之間加入上方極為短暫的裝飾音,它近似上倚音,但沒有明顯的倚音效果,其實際音響只是被裝飾後的更為突出的本音。這種技巧在民族管樂中較為常見,雖然在一些傳統樂譜上沒有明顯標明,但在實際演奏中可以靈活運用。一般來說,過於快速、激奮的樂曲不適合使用,多用語慢速悠揚的樂段。手指不宜臺的過高,動作要迅速,並富有彈性。

打音—— 是出現在相同的兩個音中第二個音之前的下方二度,也就是說打音主要在連續吹奏相同音高時採用。它與疊音不同之處在於疊音出在本音上方二度音或三度,吹奏打音的方法是用手指輕打本位音孔。這種技巧也較為常用,打音的使用上,是在處理相同音時為了把他區分開而採用的一種技巧,在同一音的按音孔上再用手指打一下。吹奏打音手指按發音孔比要疊音更快些,按閉發音孔手指動作須有力,如果手指按發音孔的動作慢而無力,會出現疊音的效果,這一點必須加以注意!

演奏技巧“扇指音”以及與指震音(虛指顫音)的區別:

因為網友提出這個問題,現在說一下什麼是“扇指音”,扇指音是指在該音上的手指上下迅速扇動,使這個音發出如微波顫動式的特殊音色,這是傣族民間固有的特殊表演方法。可用於《竹林深處》,代替指震音那部分效果很好!記得聽過一次《蘆簫情》,好象也是用次技巧演奏的,在演奏扇指音時,也可以利用手指在本音孔旁大約五分之一處上下快速均勻連續開閉形成一種音波,同樣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建議大家使用。嚴格的說扇指音不是指震音,扇指音是指在該音上的手指上下迅速煽動。

葫蘆絲自學方法:

我認為學好葫蘆絲首先要多聽一些好的葫蘆絲演奏,提高分析和鑑別能力,瞭解樂曲的音高節奏速度力度音色變化和各種不同的技法,加強對樂曲的理解,提高藝術表現能力。另外還要多看一些比較優秀的演奏者的演奏,弄清各種好的演奏效果是透過什麼樣的技巧演奏出來的,看他們都用些什麼樣的表現手法去感動聽眾,自己在練習時也要經常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演奏姿勢和各種手法是否正確,發現了問題及時糾正。另外就是要多動腦子想,搞清哪些演奏方法更科學,怎麼樣才能儘快掌握,透過多想也可以防止一些不良的習慣把學習引入歧途。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多練,只有透過反覆的練習才能熟練的掌握各種演奏技巧和表現手法,多練也必須要和聽、看,想、結合起來,多練多想多看多聽,爭取每次練習都要有體會,有收穫,做到每次都能發現自己的進步,同時必須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

學習葫蘆絲一開始就會遇到許多問題,一個解決了又會出現新的問題,有的時候好幾個問題混到一起,給學習和演奏造成很多的困難。所以我們必須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所產生的問題,找出問題的關鍵和產生問題的原因,集中較多的時間用適當的方法加以解決。比如最初的問題主要是發音問題,能否使葫蘆絲髮出自然,響亮圓潤而純正的聲音來,在音色達到了基本要求後,隨之又會出現音準問題,音準對於葫蘆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從開始就嚴格要求要在加強聽辨能力的基礎上找出並克服造成按音不準的錯誤動作。

初學者都要把基本功當做重點來看待,要用相當長的時間逐步練習各種不同長短,快慢、分連等常用的技法。這一階段也可適當的練習一些簡單的顫音、滑音、裝飾音等常用的手指技巧,但千萬不要過早地追求其他複雜的技巧。解決基本技巧後,再結合音色力度和節奏等方面的變化逐步練習一些比較複雜的技巧。在能夠比較正確並熟練的掌握了葫蘆絲的主要技巧後,因該在繼續鞏固提高的同時,著重研究各種表現手法,努力提高演奏的藝術感染力。主要就是深入細緻的練習一些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曲子,從中找出一些有規律的東西加以利用。

對於練習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掌握,因葫蘆絲的特殊結構,我個人認為不宜練習得太久,否則對葫蘆絲容易造成損壞。以每次一個半小時比較合適。初學者練習基本功的時間應該適當的長些,少練些樂曲。有一定基礎的人也要拿出一定的時間堅持練習基本功,但練習樂曲的時間可以相對長些。有一定基礎的人可以每天拿出半小時的時間練習基本功,其中包括複習和鞏固前一天學過的,使之更加熟練。然後對於尚未掌握的內容可以多花些工夫來練習。從基本方法、音色音準節奏等方面嚴格要求,經過半個小時的練習,兩個手的手指基本活動開了,可以休息一會,然後再進行樂曲的練習。練習樂曲主要是掌握所練樂曲的應用技巧和難點。逐段練習重點曲目,複習已經熟練的樂曲。練習一般是以所練重點曲目為主。

葫蘆絲共有多少音?怎麼吹啊?拜託kintacom 2006-04-26

一、葫蘆絲的介紹、構造

葫蘆絲,主要流傳於德宏州傣族、阿昌、德昂等民族中。是簧管耦合振動類樂器,共有高、中、低音 3種類型,常用有C、D、F、G等調。各民族之間風土人情、地域環境的不同使得葫蘆絲這種樂器在構造上也不盡相同。

葫蘆絲,傣語叫 “篳郎叨”,“篳”為傣語吹管樂器的泛稱、“郎”為直吹之意,“叨”即葫蘆,當地漢語又稱為葫蘆簫。這種樂器以葫蘆做為音箱 ,葫蘆咀做吹口,常見者以各自裝有一片舌簧的3根長短不一的竹管,並排插入葫蘆底部。通體長約 30釐米 。亦有單管,雙管或四管者。無論竹管多少,多以中間一根為主管,其餘為副管。主管上開 7個音孔,前六後一,傳統的葫蘆絲副管上方不開孔,只在管身底部開通,用塞子堵住,塞子與管身之間有線連線,需要時則用小指將其開啟。現在改良的葫蘆絲則沒有使用傳統的塞子,而是跟主管一樣在管身上方開一音孔。這樣更方便於在演奏時對副管音的反覆使用,而且控制自如,更加靈活。吹奏時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音高的音,若主副管同時開啟,吹奏時數管齊鳴,旋律只出自主管,副管僅以和諧持續的單音相襯托,通常是一管發a音,一管發e音,產生和聲效果,給人以含蓄、朦朧的美感。

阿昌族的葫蘆絲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語稱“拍勒翁”,用葫蘆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長 6釐米 ,主管長 50釐米 ,副管分別長 33和 17釐米 ,在兩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側,分別留有一條竹片,用細竹枝與主管捆紮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稱葫蘆絲為“拜洪廖”,3根竹管插入葫蘆底部,用蠟封固,上端和竹製吹管僅長 兩釐米 。尤為獨特的是:主管除開有 7個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還開有兩個氣孔。主管演奏旋律,兩根副管發出純五度音程的持續音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續音或需要單持續音時,還可將副管堵住。

葫蘆絲音域不像大家熟悉的竹笛那樣能達到三個八度以上,通常在9度以內,最多不超過11度,為民族調式音階。其音色輕柔細膩,圓潤質樸,柔美迷人,極富表現力,深受人民的喜愛。無論民樂,還是專業舞臺都能聽到它演奏的優美動聽的聲音。

葫蘆絲常用於吹奏山歌、小調等民間曲調,最適於演奏旋律流暢抒情的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情深意長》等成為其代表性的經典曲目。葫蘆絲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為普及,是娛樂時助興的樂器,在節日裡,不論是在江中划龍舟或是在江邊放 “高升”,還是在廣場上“趕擺”或是在竹樓裡飲酒歡宴,都可以聽到其動聽的聲音。青年男女傳情達意或人們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間勞動,也經常吹響葫蘆絲,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歡樂。

二、葫蘆絲的演奏姿勢

1、葫蘆絲的演奏姿勢分站姿和坐姿兩種:

①站姿。要求是:身體自然站立,雙腳略分開,呈外八字站穩,兩腿直立,身體的重心點放在兩腿之間(必要時可左右移動)。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頭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視正前方。雙肩松馳平衡。兩肘自然下垂,兩臂不可夾住身體,要與腰間保持一定距離(約十公分左右)位於身體正前方中心線。樂器與身體形成45度到50度角。

②坐姿。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處,雙腳分立踏地,一腳稍前,一腳稍後,但不可架腿或兩腳交叉。坐位高低要適當,以免影響呼吸肌肉的充分運動。

2、關於手型:

雙手持葫蘆絲,左手上右手下,手腕平直,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狀。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節指肚分別開閉第一、二、三音孔,(最下面為一孔)拇指託於主管下方(約第三、四音孔之間)。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節指肚分別開閉第四、五、六音孔,拇指開閉位於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左右手的小指分別負責開閉兩側副管的音孔。正確的手型,應是放鬆手臂和手腕,手指自然適度地向裡彎曲,如果手指過於勾曲或過於平直都會造成手指肌肉和手心緊張,影響其動作的靈活性和永續性。開放音孔時,手指抬得不宜過高,也不要太低,一般兩個手指的高度即可。過高影響演奏速度,太低則影響音準和音量。關閉音孔時,用指肚將其按住,嚴密不漏氣即可,若按的太緊會造成手過度緊張。

3、關於口型:

上下嘴唇自然合攏,含住 “吹嘴”於口唇中央處,雙唇肌和兩邊嘴角適當收縮。注意吹奏時兩腮不可鼓起,否則將會阻礙肌肉的控制。

三、葫蘆絲的調及指法:

葫蘆絲的定調是以第三孔所發音樂的音高為準,受其樂器構造本身的限制,常用有以下幾種調:

1。開第三孔為“do”即筒音作“ 5”

C 大調指法表 (筒音做 5 )

低音 5

低音 6

低音 7

1

2

3

4

5

6

第七孔

第六孔

第五孔

第四孔

第三孔

第二孔

第一孔

說明:● 表示“閉” ○ 表示“開” ⊙ 表示“開半孔”

2 。 開第三孔為“fa”即筒音作“1”

F大調指法表 (筒音做1)

1

2

3

4

5

6

7

高音1

高音2

第七孔

第六孔

第五孔

第四孔

第三孔

第二孔

第一孔

說明:● 表示“閉” ○ 表示“開” ⊙ 表示“開半孔”

3 。開第三孔為“so”即筒音作“2”

G大調指法表 (筒音做2)

2

3

4

5

6

7

高音1

高音2

高音3

第七孔

第六孔

第五孔

第四孔

第三孔

第二孔

第一孔

說明:● 表示“閉” ○ 表示“開” ⊙ 表示“開半孔”

4 。開第三孔為“la”即筒音作“3”

A 大調指法表 (筒音做 3 )

3

4

5

6

7

高音1

高音 2

高音 3

升高音 4

第七孔

第六孔

第五孔

第四孔

第三孔

第二孔

第一孔

說明:● 表示“閉” ○ 表示“開” ⊙ 表示“開半孔”

四、葫蘆絲演奏中的呼吸方法

一般可歸納為三種: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認為最科學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優越性表現在整個呼吸肌肉群的協調動作,形成運動整體,因而氣息的吸入量多,氣息較深,呼氣時也容易控制。

現將混合式呼吸法介紹於下:所謂呼吸即包括 “吸氣”與“呼氣”這兩個方面。吸氣時,身體各部位放鬆,口鼻同時吸氣,注意不可提肩和帶出任何聲響。混合式呼吸是把氣吸到小腹、胸腹之間以及胸腔。提肩會阻礙氣息的下沉,將氣息儲存到了胸腔中,那就成了胸式呼吸了。要避免。

吸入的氣盡可能多一些,擴張肺葉,胸腔中、下部和腹腔自然向外擴張使橫隔膜下降。氣後,氣息下沉。這時腹部和腰部都充滿氣息的感覺,而胸部則覺得比較輕鬆。正確的氣體貯藏部位應是胸腔下部和腹腔。因此,吸氣時,腹部不僅不能往裡收縮,而且要微微向外隆起,腰部也隨之向周圍擴張。

吸氣方法的練習,非常重要,管樂用的最多的就是氣,若用氣不對,不但不能演奏好,還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這裡提供幾種方法:第一,先將胸腹內的氣息全部吹出,然後在全身非常輕鬆的狀態下吸氣。如果這時胸、腹腔內有一種冷氣進入的感覺,就說明吸氣方法和氣體貯藏部位基本正確。其次,還可以自己體會你在聞花香以及劇烈運動(如長跑、登山等)後的深吸氣的吸氣動作。吹奏時的吸氣,要求在較短時間內吸入大量空氣,因此,一般是口與鼻同時吸氣,放鬆喉頭。

呼氣時,要求腹肌、腰肌和橫隔膜始終要有控制(即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使氣息在有控制的情況下有節制地、均勻地向外撥出。隨著氣息地撥出,腹肌、腰肌等有關肌肉群隨之逐漸收縮,橫隔膜也隨之復位。這裡特別需要強調一點:剛呼氣時,切不可立即收腹(應略向外“頂”)。因為立即收腹將造成腹部往裡擠壓,迫使本來下降的橫隔膜提前復位,從而把氣息擠到胸部,增加胸部的負擔。這樣,不僅不利於控制呼氣的速度,而且時間長了會影響演奏者的身體健康。當氣息吹出約二分之一時,腹部分自然而然地往裡收,這樣的呼氣過程是比較正確的。還有不要等到氣息全部用完了才去吸。

總之,吹奏中的呼氣始終要在一定壓力的推動下均勻地輸送出來。氣息要平穩,不可忽強忽弱。要達到這種要求,必須反覆練習。可以透過吹長音來進行練習,也可以對著自己的手背呼氣練習。透過練習,學習者將感覺到氣息的速度、壓力、穩定程度等,從而增強有意識控制氣息的能力。 說明兩點:長短、強弱等具體情況,靈活把握吸氣量。

吹奏中有“急吹”和“緩吹”。急吹者氣壓大,氣速較快。緩吹便是氣緩慢地撥出。一般情況下,吹奏低音時用急吹法,吹奏中、高音時用緩吹法。掌握和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對於吹奏葫蘆絲以及其他管樂器至關重要,必須引起學習者的高度重視。

五、葫蘆絲的演奏技法

葫蘆絲在演奏的某種程度上相對於竹笛、嗩吶等民族吹管樂器要簡單一些,沒有那麼多複雜的技法,這也是由於它構造本身的侷限所致,但是它甜美的音色卻好似極富表現力。葫蘆絲在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幾種:

1。吐音。吐音是葫蘆絲演奏中較重要的技法。吐音又分為單吐、雙吐、三吐三種。

① 單吐。利用舌尖部頂住上顎前半部(即“吐”字發音前狀態)截斷氣流,然後迅速地將舌放開,氣息隨之吹出。透過一頂一放的連續動作,使氣流斷續地進入吹口,便可以獲得斷續分奏的單吐效果,完成單吐的過程。單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標示。根據音樂表現的需要,單吐又可以分為斷吐和連吐兩種。

② 雙吐。雙吐是用來完成連續快速分奏的技巧。首先用舌尖部頂住前上顎,然後將其放開,發出“吐”字。簡言之,在“吐”字發出後,立即加發一個“苦”字,將“吐苦”二字連線起來便是雙吐。雙吐的符號是“TK”。

③ 三吐。三吐實際上是單吐和雙吐在某種節奏型上的綜合運用,符號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

2。連音。連音是常用技巧之一。適用於抒情如歌的樂句或樂段。用符號“⌒”(連音線)表示,連音線內的音除了吐第一個音,其餘的音均不用吐,吹奏連音時要強調連貫、流暢。

3。滑音。滑音及技法在葫蘆絲演奏中被廣泛使用,其效果具有圓滑、華麗的特點,應用滑音技法可以模擬人聲和絃樂器上的抹音效果。滑音又有上滑音、下滑音、復滑音三種。

4。 震音。利用震音技巧可以獲得如同歌唱般的“聲浪”效果,極大的豐富音樂的表現力,是人們揭示內心活動、抒發內心情感的重要手法之一。震音又有氣震音和指震音兩種。

5。 顫音。顫音是由兩個不同音高的音快速交替出現而構成。具體要求是原音發出後緊接著快速而均勻的開閉其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的音孔,符號為“tr”或 “tr ~~~~ ”

6。疊音、打音。兩種演奏的技法和效果上差不多,關於它們的定義也是眾說不一。就是在某個音出現前的瞬間加奏一個時值極短的高二度過三度的音,疊音用符號“ 又 ”表示,打音用符號“扌”表示。

除了上述一些常用技法另外還有“倚音”等,在此不作一一敘述。

六、葫蘆絲的歷史及發展

葫蘆絲的歷史較為悠久,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它是由葫蘆笙演進改造而成的。在構造上仍保持著古代樂器的遺制,簫管數目正與三管之龠相同,兩支副管不開音孔也和古簫完全一樣,而發出持續的五度音程,則與古龠的 “以和眾聲”維妙維肖。但它的主管已開有7個音孔,與後世的簫笛非常近似,又顯示出它在歷史上的飛躍。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民族音樂工作者對葫蘆絲進行了不斷的改革。 1958年,雲南省歌舞團首先把它的音域擴充套件到14個音。近年來,北京的一些文藝團體又製成兩種新葫蘆絲。其中的六管葫蘆絲,可以吹奏單音、雙音、單旋律加持續音及兩個和音旋律加持續音。既保持了原來樂器特有的音色和風格,又增大了音量、擴充套件了音域、豐富了音響色彩和表現力。已有人試驗改革,或兩根主旋律管加4根副管、或兩根同調管加高音、低音旋律管,

其目的都在於擴大音域並能演奏和絃。這些改革已初見成效。

近年來在國內外也頗受矚目,雲南的恩德 全 老師就是在讓葫蘆絲走出雲南走向世界這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著名演奏家。現在很多人在演奏上將葫蘆絲與民樂、西洋、電聲等結合,呈現了古典與現代結合的親切婉轉,溫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相信在人們的學習和研究中,葫蘆絲也會得以更全面更成熟的發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