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之五臟六腑(二)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2-09-15

中醫理論之五臟六腑(二)健康達人雷恩 2022-06-26

心主血脈,主藏神;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肝主疏洩,主藏血;脾主運化,主統血,可藏意與智;腎藏精,主納氣,腎主水。五臟各司其職,卻又互相影響。下面先介紹中醫對五臟各自功能的定義。

心位於胸中,心包圍護於外。心為君主之官,心主血脈,為人體血液執行的動力;主藏神,統攝人的精神、思維等;主汗液;開竅於舌,與小腸相表裡。

(一)心主血脈

心臟的搏動是血液執行的原動力,脈管是血液執行的通道,心臟的搏動是否有力,脈道通利與否,血液的功能是否健全,均直接影響著血液的執行。心臟功能的強弱能夠影響血液流動的盛衰,心氣血充足,脈道通利,則面色紅潤、脈象和緩有力;心氣血不足,脈道不充,則可出現脈搏細弱,面色無華。

(二)心主藏神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稱,“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在中醫學中,廣義的神是指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可以透過人的眼神、表情、語言、動作等反映於外,又稱為“神氣”;狹義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心主神志,主神明,即是指狹義的神。

《黃帝內經》曰,心者神之舍,血者神之氣也。心的氣血充足,則神識清晰,思維敏捷,精神充沛;反之,則常見心煩、失眠多夢健忘、心神不寧等症。

(三)心主汗液

汗液是津液透過陽氣的蒸騰氣化,由汗孔排出的液體,故中醫有血汗同源之說,因心主血液,即汗是血液中分離出來的,故有“汗為心之液”之說。因此,汗多不僅傷津液,心的氣血也隨之耗損,常見心慌心悸等症,嚴重的可見大汗亡陽的症候。

(四)心開竅於舌

心開竅於舌,指舌為心的外候,心的氣血與舌相同。舌主味覺及表達語言,其功能正常要依靠心主血脈和神志的生理功能。心有病變,均可以由舌上反映出來。如心血不足,則舌質淡白;如心火上炎,則舌質紅赤;如心經有熱或痰迷心竅,則出現舌卷、語言不清等症;如心氣虛,心血瘀滯,則舌體出現青紫或紫斑。

肝位於腹部,橫膈之下,右脅下而偏左。肝為將軍之官,肝藏血,調節周身血量;主疏洩,舒展暢達氣血;主筋,開竅於目,與膽相表裡。

(一)肝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調節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稱。血液來源於水谷精微,生化於脾而藏受於肝。《黃帝內經。素問》曰“肝……其充在筋,以生氣血。”及《溫病條辨》:“肝主血,肝以血為自養,血足則柔,血虛則強。”可見,肝不僅可以藏血,還參與血液的生成,並可根據不同的生理情況,改變其血量。

肝藏血功能發生障礙時,可出現兩種情況:一是血液虧虛。肝血不足,則分佈到全身各處的血液不能滿足生理活動的需要,可出現血虛失養的病理變化。如自失血養,則兩目乾澀昏花,或為夜盲;筋失所養,則筋脈拘急,肢體麻木,屈伸不利,以及婦女月經量少,甚至閉經等。二是血液妄行。肝不藏血可發生出血傾向的病理變化,如吐血、衄血、月經過多、崩漏。

(二)肝主疏洩

肝主疏洩,是指肝具有疏通、舒暢、條達以保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鬱的作用。肝主疏洩是保證機體多種生理功能正常發揮的重要條件。肝主疏洩在人體生理活動中的主要作用是:1)調暢氣機。2)調節精神情志。3)促進消化吸收。4)維持氣血執行。5)調節水液代謝。

(三)肝主筋

如肝血充盛,筋得其養,肢體活動正常;若肝血不足,血不養筋,則手足震顫,肢體麻木,伸屈不利;若熱邪傷津,津血耗損,血不營筋,可見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等“肝風”病狀。肝血虛、筋弱無力“爪為筋之餘”,爪甲多薄而軟,變形脆裂。

(四)肝開竅於目

五臟六腑的精氣、血脈運達皆注於目,目與肝臟有內在聯絡。所以肝功能正常與否,常常表現在目的病變上。如肝陰不足,兩目乾澀;肝血不足,夜盲、視物不明;肝經風熱、目赤腫痛;五臟六腑的精氣、血脈運達皆注於目,目與肝臟有內在聯絡。所以肝功能正常與否,常常表現在目的病變上。如肝陰不足,兩目乾澀;肝血不足,夜盲、視物不明;肝經風熱、目赤腫痛。

脾位於於中焦,在橫膈之下。脾為倉廩之官,脾主統血,主運化、升清,即運化水谷精微,並上輸給肺,以營養全身;主肌肉、四肢,開竅於口,與胃相表裡。

(一)脾主運化

脾主運化的功能包括兩方面,即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

(1)運化水谷。脾主運化水谷的生理功能,即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並上輸於肺,灌注於心,經脾經和血脈到達全身,營養五臟六腑。脾的功能強健,才能為化生氣、血、津液等提供充足的養料,使全身臟腑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據此,前人有“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說法,亦有脾為五臟之母一說。若脾的運化失職,就會出現腹脹、腹瀉、食慾不振、倦怠消瘦和氣血生化不足等病理變化。

(2)運化水液。即脾具有促進水液代謝作用,對體內水液的吸收、轉輸和佈散。《素問•經脈別論》雲:“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脾在肺、腎、三焦、膀胱的配合下,共同維持人體水液正常的代謝。若運化水溼失常,可導致水溼瀦留的各種病變。聚溼生痰;溢於肌膚則為水腫;流注腸道而成洩瀉。

脾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溼兩個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在病理上常常互相影響。

(二)脾主升清

“升清”,即是指脾能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吸收並上輸於肺,以營養全身。所謂“升”,是指脾氣的運動特點,以上升為主;所謂“清”,是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脾之升清,是和胃之降濁相對而言,脾升則健,胃降則和。脾升胃降形成了升清降濁的一對矛盾,它們之間對立又通一,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運輸。

另外,臟腑之間的協調平衡是維持人體內臟位置相對恆定的重要因素。故脾氣升發,又能使機體內臟不致下垂。若脾氣不升,則水谷不能運化,會導致人頭暈、神疲乏力、洩瀉等,嚴重者還可導致脫肛,內臟下垂等。

(三)脾主統血

脾主統血,是說脾不但有生血的功能,也有統攝血液,使血液不致溢於脈外的作用。因為血的來源靠水谷精微物質,如果脾的功能旺盛,營養充足,不但血液生化有源,而且能統攝血液。脾統血的主要機理,實際上是氣的固攝作用。

如果脾統血功能不足,從而導致血溢脈外,產生種種出血症狀,如月經量多、尿血、崩漏、肌肉皮下出血等,屬氣不攝血。

(四)脾主肌肉、四肢

脾為後天之本,正常運化可保證營養充足,經脈暢通,肌肉豐滿;反之,則會影響肌肉。同時,肌肉的豐滿健壯與否影響著四肢的功能活動。脾功能正常,則肌肉豐滿,四肢靈活;反之,肌肉萎縮,四肢無力。

(五)脾開竅於口

《黃帝內經》曰:脾氣通於口,脾和能知五味矣。脾失健運,則口味異常,飲食不香,口味乏淡;溼邪困脾,則出現口膩口甜等。口味正常脾氣健旺,則飲食旺盛,肌肉營養充足,則口唇紅潤光澤。若脾氣不健,出現口唇萎黃不澤。

腎位於腰部,左右各一。腎為作強之官,腎主藏精,主人體的發育和生殖;主水液,主納氣;主骨、生髓、通於腦,其華在發,開竅於耳,與膀胱相表裡。

(一)腎藏精

腎所藏的精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稟受於父母的生殖之精,與生俱來,是構成胚胎髮育的原始物質,也是產生新生命的物質基礎。後天之精,來源於攝入的飲食營養,經過脾胃的消化吸收,轉化成能被人體利用的精微物質,也稱水谷精微,或水谷精氣。水谷精微經過脾胃吸收後,進入各臟腑,被利用代謝後,一部分代謝廢物被排出體外,一部分成為更加精微的物質,即後天之精,藏於腎中,對先天之精進行不斷地補充,維持腎中精氣的充盛。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密不可分,先天之精需要後天之精的滋養,後天之精需要先天之精氣旺盛,才能源源不斷產生。

腎精化生腎氣,由腎陽蒸化腎陰產生。腎陽腎陽都是腎精之藏,是物質的基礎,與生長髮育、生殖有著密切關係。腎的精氣不足,往往出現生長髮育方面的異常。如在幼年時期,腎的精氣不足,則可致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囟門遲閉,或五遲(立遲、行遲、齒遲、語遲、發遲)、五軟(手足軟、頭軟、頸軟、肌肉軟、口軟);在成年時期,如腎中精氣虧虛,則會未老先衰,表現為頭髮脫落或早白,精力減退,腰脊痠軟無力,齒搖鬆動,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性功能衰弱等。

精屬陰氣屬陽,因此,腎精指腎陰,腎氣指腎陽。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制約。常見的腎陰虛腎陽虛,實質是腎的精氣不足。腎陽虛常見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頻數等症。腎陰虛常見潮熱盜汗、健忘等症。腎陰虛腎陽虛常見生殖功能衰退,如男子遺精、早洩,女子閉經、宮寒等。

(二)腎主納氣

人體的呼吸功能為肺所主,但是肺所吸入之氣,必須依賴於腎的納氣功能,才能防止呼吸表淺,達到足夠的深度,保證體內外氣體有效交換的作用。因為腎位於人體的下焦,人體所有的生命物質能固攝而不流失,都與腎的藏的作用有關。腎主納氣,其實質是腎的藏的作用在呼吸功能上的具體體現。

腎的納氣功能正常,才能保證呼吸的均勻和呼吸的深度。腎陽充足,則吸入之氣經肺的習肅降作用,下達於腎。如腎氣不足,則氣不能收納而上浮,出現喘息等病變。

(三)腎主骨、生髓、通於腦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說“腎主身之骨髓”,可見,髓由腎精所化生,可以營養骨骼。髓由於聚集的部位不同,可以分為骨髓、脊髓和腦髓,骨、脊、腦都是由骨骼構成的腔體,其髓互通。因為腦是最大的骨骼腔體,脊髓直接通於腦,所以將腦稱為“髓海”。腦為“精明之府”,與人體的智力活動相關,腦髓是否充足,關係到人的智力水平,所以先天不足的小兒多有智力障礙,老年人的常見疾病老年性痴呆,也是由於腎精虧虛,髓海不足,腦失所養所致。所以,《靈樞·海論》說:“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由此可見,腎的功能關係到人體的智力,腎虛會導致智力障礙,補腎可以益智。現在臨床上常見到,慢性疲勞綜合徵的病人主要表現為腎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遲鈍等症狀,這些症狀都是與智力相關的。

(四)腎開竅於耳,其華在發

人體的聽覺功能屬腎所主,腎精充盈,能不斷地產生骨髓,腦髓充足,則聽覺靈敏。反之,腎虛精虧,髓海空虛,腦失所養,則聽力減退。所以,老年人多腎精衰弱,故常見耳聾失聰。一般虛症的耳聾耳鳴,往往與腎虛有密切關係。

毛髮的潤養來源於血,而發的生機來源於腎氣,且血與精互相滋生,故頭髮為腎精是否充足的外在徵象。頭髮濃密、烏黑、順滑是腎精充足、腎氣旺盛的表現;反之,頭髮稀疏、焦黃、脫落、變白等則是腎精虧虛、腎氣不足的表現。因此,青壯年毛髮潤澤是因為腎精充沛,老年人腎氣漸衰,毛髮變白而脫落。

肺位於胸中,上連喉嚨。肺為相輔之官,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與肅降;通調水道;主皮毛,開竅於鼻,與大腸相表裡。

(一)肺主氣

肺主氣,司呼吸是指肺具有主管機體之氣的出入和管理呼吸運動的功能。肺主氣包括肺主呼吸之氣和主一身之氣兩個方面。

肺主呼吸之氣是指肺具有主管呼吸運動,吸入新鮮空氣,撥出體內濁氣,實現體內外自身氣體交換作用,即吐故納新。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透過呼吸運動,具有主持和調節全身臟腑組織之氣的作用。肺與宗氣有密切關係,透過肺朝百脈,運輸至全身。因此,肺在生命活動中佔據重要的地位。

若肺氣功能正常,則呼吸均勻;如肺氣不足,則呼吸無力,聲低氣怯,身倦無力,為氣虛不足的症狀。更甚者,若肺的呼吸功能喪失,清氣不能吸收,濁氣不能排出,新陳代謝難以繼續進行,人體生命活動則必然隨之終止而死亡。

(二)肺主宣發與肅降

宣發,宣佈、發散之意。肺主宣發,即肺氣推動氣血、津液佈散全身。具體表現為:透過肺的氣化,使體內濁氣不斷排出體外;使氣血、津液輸布至全身,以發揮滋養濡潤所有臟腑器官的作用;宣發衛氣,調節腠理之開合,透過汗孔將代謝後的津液化為汗液排出體外。若肺氣不能宣發,則見咳嗽、吐痰、喘促胸悶、呼吸困難以及鼻塞、噴嚏和無汗等症狀。

肅降,即清肅下降之意,又包含有肅清的意思,即肅清、排出肺內毒邪與異物的作用。肺的清肅功能,乃是機體自衛功能的表現。下降是指肺氣向下通降的生理作用。主要體現於三個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清氣;二是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和脾轉輸來的水谷精微下行佈散;三是肅清肺和呼吸道內的異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潔淨。如肺氣不能肅降而上逆,則見咳嗽、喘息等症。

肺氣宣發和肅降是相輔相成關係。肺有宣降,氣血津液才能散佈全身,人體的生理活動才能正常進行。

(三)肺通調水道

肺調節水液代謝的作用稱為“通調水道”。肺主宣發,調節汗液的排洩;肺氣肅降,使水道維持通暢。水道的通行暢達,流通無阻,是維持水液代謝平衡的重要條件。因此,又稱肺為水之上源。

若肺功能減弱,通調水道功能減退,就可發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飲,甚則水泛為腫。

(四)肺主皮毛

皮毛為一身之表,包括汗腺、面板與毛髮等組織,是人體抵禦外邪的屏障。肺透過其宣發將氣血津液輸布全身,溫養肌腠皮毛,維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動。若肺氣虛不能宣發衛氣,則見皮毛憔悴枯槁,亦可見排汗異常。

(五)肺開竅於鼻

鼻是呼吸通道,與肺直接相連,故有鼻為肺之竅的說法。鼻能通氣,可嗅氣味,均需要依靠肺氣作用。肺氣正常,則鼻竅通利,嗅覺靈敏;若肺氣不利,則可出現鼻塞、流涕、嗅覺異常等症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