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談中國文字起源的一篇雜文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2-09-29

魯迅先生談中國文字起源的一篇雜文wangpeikang718 2016-06-15

魯迅雜文體式有以下幾種。

一、論說體雜文。這是魯迅雜文的主體部分,不但量多,而且論辯實力異常雄厚,產生的影響也極為深遠。

論說體雜文,就是採用可見的論證形式鋪排成篇的一種時評或文評。在這種體式的雜文中可以找到論點,可以找到論據,當然也可以找到論證及其形式。魯迅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先說一部分中國人“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這是論點;這前後是一個歸納論證:信地、信物、信“國聯”,後來信神、信佛,“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後面論證中國人並沒有失掉自信力,“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這是論點;下文“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是論據,這中間也是運用了歸納論證。這種正規的、傳統的、常見的論證的因素,是隨處可見的。所以,我們稱它是一種論說體雜文,

當然這種論說體雜文,其中也有文藝的即詩的因素,否則,就不是雜文,而是地地道道、正經八百的論文了;但在論說體雜文中,文藝的即詩的因素,不是整體性的,而是區域性性的,其中出現的形象描繪、詩的語言是零星的、片斷的、點綴式的,如《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對貓的描繪,《忽然想到》之六中結尾一段著名的抒情,⑤都是屬於這種情形。這是論說體雜文,文藝的即詩的因素散佈的最重要的特徵。

二、小說體(或故事體,下同)雜文。這種雜文在魯迅雜文集中不多見。所謂小說體雜文,就是用小說的體裁或格式進行形象論證的時評或文評。這樣的雜文,初看上去,頗類小說,但終因為這種小說體或小說體部分不過是全文的論據而已,就整體看,它仍是一種論證,一種不具論證形式的論證。所以,它仍是雜文。例如收在《華蓋集》中的《犧牲謨》,通篇只是一個老爺要一個窮漢褲子的獨白。全文不過是說,這位窮漢是一個甘願為社會做出犧牲的人,他老爺最近收下一個丫頭,正好沒有褲子,望窮漢把自己的褲子給她;這樣既給丫頭帶來了溫暖,又實現了窮漢的人生宗旨——犧牲主義,成全了他的晚節。這裡,從語言形式看,找不到論點論據,但其實是論點論據都有的,不過是偽裝著,隱藏著。整個“老爺”的獨白,全是論據,論點是犧牲主義的實質,就是要別人犧牲,自己獨享這別人犧牲的成果。周蔥秀先生曾著文認為《犧牲謨》是一篇獨白體小說,⑥這一看法值得商榷。因為魯迅並未把《犧牲謨》編入《彷徨》,而是編在《華蓋集》中。魯迅是不把它看成是小說的。雖說魯迅雜文集收文較“雜”,但從未收過小說。《犧牲謨》是一駁論,它是針對林馬癸文章《致北京農大校長公開信》⑦而發的。林騤在此文中認為教員索薪就是不清高,沒有犧牲精神,索薪者應潔身引退,把位置讓給有犧牲精神,能夠枵腹教書的人。它的針對性十分具體,這與針對社會問題的小說並不一樣。文中的“老爺”也只是一種型別,這正是雜文中人物的特色。所以將《犧牲謨》看成是小說並不符合其文字的實際。它應是一篇小說體雜文。收在《且介亭雜文》中的《阿金》,也是一篇小說體雜文。不過,這一篇論點是出現在文章末尾。文章先寫阿金為軋姘頭,同姘頭們大聲調笑、喧譁、吵鬧,攪得魯迅自己不安的情景;次寫阿金被辭掉,又來了一個胖的女傭,她好一些,只是唱了次《十八摸》之類的民間猥褻小曲;最後作者發一通議論,說阿金的偉力是動搖了他自己原來的信念:在男性社會里,女人絕不會弄出家亡國破的事來,所謂昭君安漢、木蘭保隋、妲己亡殷、西施治吳、楊妃亂唐只不過是一種男性的推卸責任,現在看,自己鄰家一個阿金竟攪得四分之一里的人家不得安寧,如果阿金是皇后怎麼能不亂了天下呢?這種論證的味道較《犧牲謨》是明顯得多了。記得梅志在《胡風傳》中曾說,《阿金》初發表時以為那是小說。其實不是的。魯迅把它編在《且介亭雜文》中,明白表示它是雜文,魯迅還稱它是“一篇漫談”,⑧更明白表示它是雜文,絕不是小說。就我所知,魯迅小說體雜文還應有收於《熱風》中的《智識即罪惡》和《野草》中的《立論》等。

這種小說體雜文與論說體雜文的共同點是二者都是社會的時評或文評,都含有一種論證,不同點是小說體雜文的論證是不可見或只隱約可見的,論說體雜文的論證形式是可見的;小說體雜文中的形象部分是完整的,佔全文比重很大或簡直是囊括全篇。它徒具小說的外表而實具雜文的靈魂;小說體雜文中的形象描繪部分與小說的“再現生活”很不同,它的形象是型別化或影象化的,而不是典型化或形象化的;它的針對性也較小說顯得狹窄而具體。

小說體雜文是魯迅首創,也是魯迅先生對我國雜文文體的發展所做的貢獻之一。現在,書刊上也常見這種體式的雜文,如王宗柱的《佔茅坑》就是一篇很好的小說體雜文,讓我們看一下《佔茅坑》。原文不長,恕我全引。

一個城市新混混兒,踢踢趿趿來到公廁,候一茅坑有空,蹲在那裡等魚兒上鉤。頃刻,

有內急者匆匆跑入,貓著腰提著褲子,定睛一看,坑上客滿,急得團團轉。混混兒起身道:

“想要這坑,拿一元錢來。”“什麼!這也要錢?宰人啊!”“不要拉倒!”混混兒復又蹲

下。來人四下一看,蹲坑者皆無起身之意,為解內急,只得乖乖出資買坑。公廁裡空

佔茅坑為錢,官場上空佔茅坑為官。⑨

此文的體式與風情與魯迅的《犧牲謨》、《阿金》不是十分相仿嗎?

三、散文體雜文。這一類雜文也為數不多,而且易與小說體雜文相混。

現在國內仍襲用文學四分法概念,將雜文歸入散文一類。其實這種分法是很不科學的,就像文學的二分法一樣的不科學。現代文體的發展,不是愈來愈粗疏,而是愈來愈精細。這就要求現代文體學能夠反映文體這種發展趨勢。雜文與散文,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文體。它們之間除散行書寫外,無論選材、表現、佈局、情致、語言都沒有共同之處,這種差異,幾乎比散文與小說差異還要明顯。現實生活中,已把雜文與散文分開。報刊上發表的散文,多在題下標上“散文”二字,雜文則套上花邊,標上雜文欄目。魯迅散文集只有一本,即《朝花夕拾》,而魯迅的雜文集卻有十六本(含許廣平編的《集外集拾遺》),這也表明散文與雜文的概念不是一回事。我們的文體學,仍把雜文歸於散文一類,不是陳舊而又陳舊,過時而又過時了嗎?本文所取“散文”概念,是一種現行超狹義的散文概念。所以,取了一個新名目:散文體雜文。

所謂“散文體雜文”,就是那種形象描繪部分似散文的時評或文評。魯迅《偽自由書》中的《現代史》一篇,就是典型的散文體雜文。作者先寫記憶中所見耍把戲或變戲法的耍或變的情景:其中有耍猴的、變物的、小孩鑽罈子的,耍變之後便要錢。次寫本文的意思不過“淺得很”:耍了幾天,靜了幾天,然而再耍下去。最後寫自己原來寫錯了題目。這最後的部分只佔了一行零二個字。

這一類雜文與小說體雜文很相近,即形象描述部分是論據,論點隱藏著,但又與小說體雜文有明顯不同。它的形象描述部分完全是散文的筆法,是一種場面或情景的概述,內容無波折,是生活中某一類小場景的剪輯。它的語言也是散文式的,文氣恬淡、舒緩,但在適當處雜文味變濃,如《現代史》結尾不過是說題目寫錯了。可實際沒有錯:現代史就是耍把戲或變戲法,這可是一種地地道道的雜文語言。

四、隨筆體雜文。也可叫格言體雜文或小品體雜文。這一類雜文,在魯迅雜文集中,時有所見。

隨筆體雜文,從表面看似一種隨筆,實則是一種雜文味很濃的時評或文評。魯迅雜文集《且介亭雜文末編》中《半夏小集》中的二、三、四、七、八、九各則,都是這種隨筆體雜文。它的特點是篇幅小,有一個簡單的推理過程或就是一句警語格言,一語道破了問題的實質。如《半夏小集·二》:

用筆和舌,將淪為異族的奴隸之苦告訴大家,自然是不錯的,但要十分小心,不可使大

家得著這樣的結論:“那麼,到底還不如我們似的做自己人的奴隸好。”

五、對話體雜文。或稱戲劇體雜文。這類雜文,採取人物對話形式,似戲劇中人物的對白,但又不是短劇,而是雜文。《半夏小集》中的一、五、六各則是採取A角、B角、C角、C太太對話的形式,揭穿了“犧牲主義者”(第一則)、假誠實者(第五則)、說謊者(第六則)的真實嘴臉。

六、日記體雜文。採用日記形式而非日記的一種時評或文評。《華蓋集續編》中的《馬上日記》、《馬上支日記》、《馬上日記之二》便是。如《馬上支日記》中七月三日日記,誠然有日記的形式:記著月日、陰晴、這一天的事。然而從田媽說,萬牲園看門的一個“長人”她認識,現在被美國人僱去,月薪一千元;到《現代評論》言楊振聲的《玉君》所以好,就是因為它長;再到由此作者悟出:長是有價值的。這分明是篇雜文而不是日記。它只是徒具日記的形式而已。這則日記魯迅標明是一九二六年七月三日。查《魯迅日記》這一天記:“晴。上午同母親往山本醫院診。鄭介石來,未遇。午後往伊東醫士寓拔去三齒。訪齊壽山。往東亞公司。訪小峰。訪素園。”而《馬上支日記》這一天,卻寫著:“上半天玩,下半天睡覺。”與《魯迅日記》這一天記的事根本不符。這可證實它是日記體雜文。

當然,如是日記,也可以於日記中寫雜文性的時評或文評的。那既是日記,也是雜文,這似應叫雜文體日記。不過魯迅《馬上日記》等不是日記,而是日記體雜文,這一特殊之處是再明顯不過的了。

七、大事記體雜文。通篇不發一句議論,只採用大事記體鋪排成篇,然而卻是極辛辣、幽默的時評或文評。收在《而已集》中的《擬豫言》就是這樣的雜文。這篇雜文寫了1929年將要發生的大事23件,對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各種動態,作了廣泛的譏諷與批評,如其中兩件:“美國開演《玉堂春》影片,白璧德教授評為決非盧梭所及。”(第14件)“有中國的法斯德挑同情一擔訪郭沫若,見郭窮極,失望而去。”(第15件)是對1929年23個預言中的兩個預言,對白璧德、高長虹(即“中國的法斯德”或“中國的浮士德”)、郭沫若進行了無情的嘲諷。《擬豫言》是一篇典型的大事記體雜文。

八、評點體雜文。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中的《立此存照》一至七則就是這種型別的雜文。這類雜文,大部分為引文,結尾處配上少量的評點文字。這評點部分是這篇文字的核心,那就是作者的論點。

魯迅雜文體式還可能有好多種。大致說來,我們歸納為如上八種,約可見到魯迅雜文體斑斕多姿的總體風貌。

魯迅先生談中國文字起源的一篇雜文盛世造福民生 2016-06-07

是魯迅先生的《且介亭雜文》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