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俗社會和法理社會有什麼不同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2-09-27

禮俗社會和法理社會有什麼不同無雅詩hx 2020-10-25

禮俗社會與法理社會是社會生態連續體上的兩個端點,二者之 間是過渡的中間形態,這些社會同時具有禮俗社會和法理社會的某些特徵。

研究者可以透過個人訪談、調查,或利用全國人口普查及衛生統計中心的資料,從家庭收入、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技術複雜度和普及度等方面衡量一個社會的人口特徵變化。

文化層面,Greeneld將文化操作定義為文化價值,反映在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和文化產品中。在特定時代,研究者可以透過對某項價值觀的調查,如調查父母在養育兒童時更注重培養兒童的獨立自主還是幫助他人,也可以透過對姓名、書籍、音樂、電視節目、藝術設計等文化產品的內容分析來探究一個社會的文化變化。

人類發展層面,主要是個體在認知、情緒、社會化、行為等方面的發展和變化。研究者可以透過心理學的相關量表、問卷或行為實驗來測量。

在Greeneld的多水平理論框架中(圖1),體現社會變化的社會人口特徵處於最上層。

一個社會在城市化水平、教育水平、經濟型別、技術型別或普及度等方面的變化,會影響這個社會的文化價值(第二層),換句話說,文化價值的變化是對社會變化的適應。學習環境處於第三層,受文化價值和社會人口特徵變化的影響,同時也會反作用於文化價值。

人類發展處於第四層,受學習環境的影響。

在該理論框架下,研究者可採用不同的研究設計,包括在不同時間點收集資料的跨時設計或在同一個時間點收集資料的橫斷設計,也可結合二者來使用。

舉例來說,Greeneld曾採用跨時設計,研究了一個瑪雅社群三代人的行為變化。在這個研究中,Greeneld透過訪談、社群和政府資料調查社會的變化;透過對三代人手工編織品(當地最重要的生產和文化產品)的內容分析調查文化的變化;透過對編織學習過程的錄影分析調查學習環境的變化;透過實驗任務測量個體認知的變化。研究發現:從1970到1991,該社群最重要的社會變化是經濟型別從保障生存的農業經濟發展為金錢為主的商業經濟;這期間,女孩學習編織的環境,從依賴母親姐妹轉變為獨立學習;編織產品中出現了更多新的圖案。而從1991到2012,該社群最重要的社會變化是正規教育的普及和女孩入學率的提高;這期間,女孩可以不再學習編織,選擇去別的社群讀高中或進入市場工作;編織產品中出現了更多抽象的圖案。此外,該社群兒童的思維發展符合皮亞傑的認知理論,經由前運算階段進入具體運算階段,且女孩可能由於學習編織的緣故,在具體運算能力的發展上優於男孩。

最後,Greeneld強調,在研究社會變化、文化和人類發展時,研究者要避免方法中心主義,要注重對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多學科方法的融合;此外,研究者還要特別注意研究方法對來自不同社會形態的被試的公平性。在研究中多采用對話、故事等普遍適用的研究程式;使用當地人的語言;研究對當地重要的技能;結合當地人熟悉的事物設計實驗任務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