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曆史上有過兩位狀元,一位是張謇,另一位我不說,你知道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2-10-01

南通曆史上有過兩位狀元,一位是張謇,另一位我不說,你知道嗎?金色盛典歷史 2022-07-09

全國教育看江蘇, 江蘇教育看南通,南通JJ想說的是這不僅不是空穴來風,還是有歷史依據的,除了南通連續十三年的高考成績一直名列江蘇省最前列外,在清朝就出過兩位狀元,下面南通JJ就給大家介紹下:

“狀元實業家”張謇

張謇

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近代中國傑出的愛國創新的政治家、實業家、教育家。清咸豐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853年7月1日),張謇出生於江蘇南通。同治七年(1868)考取秀才。光緒十一年(1885)應順天府鄉試,中“南元”(南方人第一名)。光緒二十年(1894)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

張謇開中國紡織高等教育先河

張謇創辦中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開中國紡織高等教育先河;首次建立棉紡織原料供應基地,進行棉花改良和推廣種植工作;努力發展近代紡織工業實踐,為中國民族紡織業的發展壯大作了重要貢獻。他一生創辦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

南通JJ給大家介紹的另一位就是他:

剛正不阿胡長齡

南通天寧寺北邊有個胡長齡狀元府。胡長齡(1758-1814),字西庚,號印渚,江南通州(今江蘇省南通市)人,生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卒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享年五十七歲。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魁天下欽點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六年大考二等,提升為侍講學士,武會試副考官。

胡長齡是怎樣中狀元的呢?據野史記載:胡長齡殿試後按成績名次本來排在第十名,當主考官將卷子“進呈御覽”時,乾隆皇帝當時年已七十九歲高齡,一看胡長齡的名字,不禁欣喜異常,說“胡人乃長齡呀”,乾隆皇帝是出生於北方遊牧氏族的“胡人”,而“胡長齡”這個名字的意思正合這位“胡人”乞求長命百歲的心境,為借這個名字圖吉祥,“龍心一大悅就把胡長齡提拔為第一,封胡長齡為狀元。當時文人有筆記稱之為《胡長齡以名得大魁》(《清稗類鈔·五》)。

胡長齡為官清正廉明,剛正不阿,反對趨炎附勢,曾多次智鬥當朝權傾一時的和珅,表現出了機智果敢、不畏權勢的個性。胡長齡考中了狀元的時候,按禮節,就是當朝宰相和珅的門生,應該去拜謁和珅。可是胡長齡卻因為不齒和珅的作為,不願交結,就沒去拜謁和珅。和珅十分惱火,就讓胡長齡當了翰林院修撰。這在朝廷是一份沒有油水的“清差”,這一晾十年,朋友們看他日子過得太清苦,就悄悄在和珅做壽時,用烏賊魚的墨汁仿照胡長齡的筆跡寫了一副壽聯,送給和珅,並解釋說,由於胡長齡太窮,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可出門做客,不能親自來賀壽。和珅這才讓他去山東任學政。事後,朋友又同樣替他寫了一個謝帖送給和珅。

嘉慶年間,和珅倒臺,家中被抄,人們發現朝廷大臣與和珅都有往來,惟獨沒有胡長齡的隻字片言。原來用烏賊魚墨汁寫字,時間一長,字跡就消失了。由於胡長齡的正直和才幹,得到嘉慶皇帝的賞識,官職逐步提升,位至禮部尚書,兼戶部職。

胡長齡一生唯嗜讀書,過目成誦,住京都時,每夜燃燭數寸,用以讀書,偏閱經史,工詩賦,史學造詣尤深。他才譽卓著,位“江東三俊”(馬有章、李懿曾)之一,與山陽汪氏合稱“汪經胡史”。由於勞累過度,不幸死於回鄉途中。胡長齡著作有《胡三餘堂存稿》等傳世。

胡長齡的文才、清名,得到世人稱道,南通人更引以為榮。上述故事中,胡長齡朋友出於好心瞞著胡拍和珅馬屁雖不足取,但說明一個無情現實:那就是窮京官縱然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只憑舞文弄墨是活不下去,非得趨炎附勢不可,方可謀得一個實職差事那才有活路,怪不得古人云:“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老老實實吃這份官俸也就夠可以的了。胡長齡的朋友為他謀得一個學臺實缺,就使他有了“活路”。但話得說回來,胡長齡到底是清官。當學政時行旌所至接受一點“程儀”,門生屬吏奉上一點“贄敬”是可想而知的,只要不違常規就行。按現代規定,款待上級官員也得備個“四菜一湯”嘛。記得早年從天寧寺北經過時,看見胡長齡狀元府的儀門,也不過像一般人家的“大門堂”一樣,並不顯眼。這正是一位清官的寫照。

說了這邊大家都知道兩位狀元郎分別都是誰了吧,南通JJ立誓也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好美食讓南通的孩子們都能吃上健康美味的食物,茁壯成長,長大也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禧沁家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