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平原皮影戲的名家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2-10-14

江漢平原皮影戲的名家小夥5xU1 2016-06-02

龔本槐(1907-1993),男,漢族,沔陽(今仙桃市)長埫口人。是沔陽漁鼓皮影隊創始者。解放前,懷抱漁鼓沿門趕酒,茶館清唱。七七事變後,隨同黃玉堂等藝人流浪黃陂、應城、孝感、武漢等地。解放後,沔陽縣人民政府將四散的皮影藝人組織起來,還拔優成立縣級皮影隊、辦皮影劇院,固定於仙桃、彭場等大集鎮演出。皮影藝人從此有了施展才華的場所,生活也有了保障。皮影隊自一九五二年在長徜口成立後,參加土改運動,清匪反霸等宣傳工作。一九五三年,他改編的皮影戲《武松打店》在全省民間音樂、舞蹈匯演中獲一等獎。一九五八年參加全國曲藝匯演,把沔陽漁鼓推向全國,正式定名“湖北漁鼓”。

他的漁鼓各種唱腔在《湖北說唱音樂整合》第一集上刊登。原沔陽曲藝皮影隊在他的帶領下,改革創新,是江漢平原最有藝術的皮影隊。文革前期,曲藝皮影隊走遍湖北各地。

別道洋,藝名別洋(1912-1988),男,漢族,沔陽毛嘴光華人。別道洋從小跟隨舅父吳運年學唱漁鼓腔沿門趕酒,以後唱茶館皮影戲。聰明的別道洋在演唱技藝上超越了前輩藝人的演唱水平。他對漁鼓唱詞很有研究,用成語與民間的方言土語(即順口溜)相結合,每一段唱詞讓人們聽了是鬨堂大笑。解放前他在徐淵一帶演唱《四下河南》一戲,孀婦田氏夜嘆家事,用漁鼓悲腔唱得滿場觀眾鴉雀無聲。戲場內一寡婦聽得流涕痛哭,回家要尋短見,多虧領居相救。別道洋是天、潛、沔漁鼓皮影戲最有名的老藝人。他的唱詞與唱腔流行江漢平原各地,別洋是仙桃最大一門派(即別派),他的傳承人高鳳成是仙桃德高望重的皮影藝人。一九八八年,別道洋與世長辭,仙桃各地的皮影藝人都去參加喪葬,弔唁別洋名老藝人。

江漢皮影“湯格”湯先成,江漢平原皮影戲專案代表性傳承人,“湯格”皮影第八代傳承人,2008年二十七歲的兒子湯瑞華已成為“湯格”皮影第九代傳人;

江漢皮影“郭格”劉年華,專案代表性傳承人,傳徒何良田、趙善信、朱代雄、劉執慧等人,長期帶領土地在江漢平原一代巡演,劉年華之女,江漢平原皮影雕刻藝術的下一代傳人之一。

江漢平原皮影戲的名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