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的情節概括,及翠翠和爺爺的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娛樂
  • 2021-09-05

《邊城》的情節概括,及翠翠和爺爺的人物形象分析。金果6333 2019-03-03

邊城主要內容:

生活在湘西古城茶峒的翠翠和爺爺擺渡為生,當地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喜歡上了翠翠。但翠翠卻鍾情於兩年前龍舟賽上看到的老二儺送。

兄弟兩個以唱山歌來向翠翠表白,讓翠翠自己決定。天保不敵儺送,憤而獨自駕船遠行做生意,卻不幸出事身亡,儺送為此深深自責,便隻身去了桃源不再回來。

船總順順因為兩個兒子的事情不再與翠翠爺爺交好,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翠翠爺爺安靜地離開人世,自此,翠翠獨自在江邊擺渡,等待儺送的歸來。

人物形象分析:

1、翠翠

翠翠是個天真善良、溫柔清純的小女孩,是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形象。翠翠來到人間,便是愛的天使與愛的精靈。

她爺爺把她領大,一老一少相依為命。她既是愛情的女兒,又是大自然的女兒。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

2、爺爺

爺爺保有著中國傳統的美德,他對孫女翠翠親情無限。為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盡力促成翠翠愛情的實現。在生活上,對翠翠也是無比關懷,不讓翠翠坐熱石頭,惟恐翠翠生病。

《邊城》的情節概括,及翠翠和爺爺的人物形象分析。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邊城》成書於1931年,那正是沈從文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季節。1931年社會雖然動盪不安,但總體上還是稍顯和平,這個時候中國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著人性的本質。

沈從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於是,他希望透過自己對湘西的印象,描寫了一個近似於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給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條明路。人間尚有純潔自然的愛,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賞析:

翠翠的愛情故事,作者所表現出的似乎是一個“誰也沒有錯”的愛情悲劇,作者只是有意識的在人性層面上敘述故事,無意發掘悲劇產生的人為的、社會等方面的因素。

我們不妨來看看在這篇小說中天保和儺送所選擇的求愛方式:天保所選擇的車路—託人做媒,這種婚配方式是漢族人的傳統,在天保的婚俗觀念中還是漢人的“父母之命”。

因此在他一廂情願地託媒求婚失敗後,他反而怨恨老船伕:“鬼知道那老的存心是要把孫女嫁個會唱歌的水手,還是預備規規矩矩地嫁個人!”可見他把老船伕看成是翠翠婚事的主權人。

而且他的弦外之音嫁個會唱歌的水手,就不是“規規矩矩”的了。儺送所選擇的馬路—站在山頭唱歌,這是苗族人的傳統。苗族人是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成婚。

然而自清雍正年間在湘西這邊實施“改土歸流”以來,伴隨著對苗民反抗的武力剿滅,一種無形的東西正慢慢滲透到這片準乎自然的人生天地裡,古樸的民風也在日漸消失。

翠翠和這些上層人物相比,是這般的清純與美麗,天真與善良。她燭照著上流社會的腐朽生活,反襯著城裡人的“庸俗小氣自私市儈”。

沈從文也藉此揭露都市“現代文明”培育的虛偽、自私、怯懦……總之,翠翠是一位清純可愛的鄉村女孩,是美的化身。她的愛情故事是一首悽美的歌。

她是作者鄉戀情感與懷舊思想孕育起來的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作者也透過翠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出了對“現代文明”的無情批判。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邊城

《邊城》的情節概括,及翠翠和爺爺的人物形象分析。匿名使用者 2011-03-04

翠翠:

天真善良、溫柔清純。自幼父母雙亡的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雖然有外公無微不至照顧自己,但是並不能真正理解她作為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懷,內心無比孤獨。她就幻想出逃讓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後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她“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淒涼”。沒有人能體會一個青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她為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內心的哀痛,只能哄勸她說:“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情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對於一個花季少女,這樣的話太不切實際了。天保和儺送為了她唱歌“決鬥”,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希望愛情的實現,現實好像和她毫無相干。最後天保闖灘而死,儺送離家出走,外公為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她卻並不能瞭解這一切前因後果,只能淒涼地守著渡船,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麼時候。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著心上的人的歸來,表現了她愛的執著。

爺爺: 是忠厚善良、勤勞堅強的一個老船工。他經受了女兒女婿雙雙徇情的悲慘人生,但依然懷著強烈的責任心在溪上擺渡。

性格特徵:1、忠於職守 克盡本分 五十年如一日撐船擺渡,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即使是令人神往的端陽龍舟,他都寂寞地守著渡船。“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靜靜地忠實地在那裡活下去。” 他是溪邊渡口的擺渡人,“在職務上毫不兒戲”。

2、古道熱腸 重義輕利 每到“十四中寨逢場”,“因為明白過渡人是要趕回城中吃晚飯的,人來一個就渡一個,不便要人站在那岸邊呆等”,因此,即使外孫女幾次三番地喚他回去,即使看到她情緒異常,他也會堅持渡完最後一個人才收工。過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熱誠盡責,饋贈他,他卻甘守清貧,“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口糧,三鬥米七百錢,夠了’”。

3、善良樸實 深愛至親 雖然他忠於職守,但他是一個深愛著至親的、心細如髮的老人。因為女兒女婿的悲劇,在他心裡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傷痕。他對孫女關心備至,關心她的生活,也關心她的婚姻。為了把翠翠託付給一個實在的人,他親自上街打探訊息,並啟發翠翠去戀愛去響應儺送的愛慕。翠翠愛聽儺送的情歌,他就天天夜裡等候;當儺送在愛神面前猶豫時,他就焦急、盼望,甚至會為外孫女連唱十首歌曲。他既愛孫女,希望她有一個好的歸宿,又害怕她再走母親的老路,卻不能直接說出來。最後他對於翠翠的婚事無能為力。只能帶著孤單和遺憾撒手而去。

《邊城》的情節概括,及翠翠和爺爺的人物形象分析。sheissue 2011-02-27

情節概括: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人物形象分析:

1翠翠:

天真善良、溫柔清純。自幼父母雙亡的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雖然有外公無微不至照顧自己,但是並不能真正理解她作為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懷,內心無比孤獨。她就幻想出逃讓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後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她“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淒涼”。沒有人能體會一個青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她為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內心的哀痛,只能哄勸她說:“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情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對於一個花季少女,這樣的話太不切實際了。天保和儺送為了她唱歌“決鬥”,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希望愛情的實現,現實好像和她毫無相干。最後天保闖灘而死,儺送離家出走,外公為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她卻並不能瞭解這一切前因後果,只能淒涼地守著渡船,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麼時候。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著心上的人的歸來,表現了她愛的執著。

2 爺爺

爺爺是中國傳統美德的典範。他對孫女親情無限。為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盡力促成翠翠愛情的實現。在生活上,對翠翠也是無比關懷,不讓翠翠坐熱石頭,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盡力體諒翠翠的心思,翠翠憂傷寂寞時為她講故事、說笑活、唱歌。外公因為女兒和女婿的悲劇,在他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讓他覺得莫名其妙,他給孫女講母親的故事,更讓孫女感觸不已。對於天保兄弟的選擇,他卻沒有直接告訴翠翠,反而讓孫女“心中不免有點亂”。他對翠翠“溫和悲憫地笑”,表現了他內心的矛盾,既愛孫女,又害怕她再走母親的老路,卻不能直接說出來。節選部分以後因天保的死造成孫女的悲劇,他又無能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訴說,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說他是在孤獨中死去的。

《邊城》的情節概括,及翠翠和爺爺的人物形象分析。布袋裡的毒娃娃 推薦於2017-12-15

《邊城》情節: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翠翠:“在風日裡成長著,面板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撫養著她,教育著她。”翠翠乖巧伶俐又帶有山區女孩的淳樸活潑,天真善良而不嬌嫩,具有大自然賦予的活力。她是一個生動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 1、情竇初開、渴望愛情。十五歲的翠翠朦朧中渴望著愛情。“在成熟的生命中,覺得好像缺了什麼。……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渴望新的生活,“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於是胡思亂想:下桃源縣,過洞庭湖”。聽父母的故事,神往傾心。幻想著能像母親一樣出走爭取自己的幸福,善良的心地又使她難以付諸行動。對儺送一見傾心,但又含蓄而不善表白。她從小失去了父母,與外祖孫相依為命,最擔心爺爺會離她而去。如當她想像自己為愛情私奔就設想到爺爺要搭下水船去殺了她的時候,就嚇怕起來。所以對相依為命的外祖父的無限深沉的依戀使她不能只顧自己的幸福而棄之於不顧。於是,她只能在對美好愛情的期盼與對美好親情的依戀中“無故尋愁覓恨”。

2、內心孤寂 文中寫道“她看天上的紅雲,聽著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淒涼。”因為沒有人能夠理解這位思春少女的情懷,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她為這無可奈何而痛苦。儘管爺爺對她關愛備至,但並不能真正理解這個青春少女的內心世界。天寶和儺送為她而決鬥,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暫時得到愛情的實現。天寶闖灘而死,儺送遠走他方,爺爺為她的婚事而憂慮,她卻並不能瞭解這一切前因後果,只能苦苦等待心上人的歸來,而她要等的人,“也許永遠回不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3、命運自主者 在沈從文小說中,翠翠是為數不多的能為自己命運做主的鄉下女孩。是命運自主的歌者。爺爺為翠翠指定的丈夫是大老,這也是透過媒人提親的“車路”,但翠翠心裡愛的是二老,翠翠沒有接受爺爺的安排,爭取自己的愛情,併為自己的愛情努力過,當她聽說團總的小姐與二老聯姻,就唱了一首歌:“白雞關,出老虎,不要別人,團總的小姐排第一”,這在巫風盛行的湘西,這是翠翠透過巫語捍衛愛情的手段。

4、聰明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甚至有點狡黠。她正當婚姻,面對爺爺不失時機的委婉引導,她“不能忘記”;面對爺爺旁敲側擊地詢問,她會閃爍其辭的表明態度。當爺爺提及到儺送向她攀交情的時候,先是“吃了一驚”,然後藉故走開。 她會把夜晚聽到的為她而唱的愛情,當作夢境講給爺爺;她會把自己未來幸福的擔憂融合在對爺爺的依戀中講給他聽……

總之,翠翠是一個聰慧溫婉、靦腆多情、伶俐乖巧的花季少女,她過著自由的生活,關心爺爺,也被爺爺寵愛關心;但她已經到了情竇初開的年齡,祖父並不能真正理解她,她的內心是清純的,同時又是孤寂的。在她身上,對外祖父深沉的依戀和對愛情的真摯期盼,外表的溫婉靦腆和內心的熾熱乖巧,異乎尋常地融合為一體。她是小說為我們塑造的一個光輝的極富審美意義的少女形象。

爺爺的人物形象分析:爺爺: 是忠厚善良、勤勞堅強的一個老船工。他經受了女兒女婿雙雙徇情的悲慘人生,但依然懷著強烈的責任心在溪上擺渡。

性格特徵:1、忠於職守 克盡本分 五十年如一日撐船擺渡,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即使是令人神往的端陽龍舟,他都寂寞地守著渡船。“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靜靜地忠實地在那裡活下去。” 他是溪邊渡口的擺渡人,“在職務上毫不兒戲”。

2、古道熱腸 重義輕利 每到“十四中寨逢場”,“因為明白過渡人是要趕回城中吃晚飯的,人來一個就渡一個,不便要人站在那岸邊呆等”,因此,即使外孫女幾次三番地喚他回去,即使看到她情緒異常,他也會堅持渡完最後一個人才收工。過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熱誠盡責,饋贈他,他卻甘守清貧,“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口糧,三鬥米七百錢,夠了’”。

3、善良樸實 深愛至親 雖然他忠於職守,但他是一個深愛著至親的、心細如髮的老人。因為女兒女婿的悲劇,在他心裡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傷痕。他對孫女關心備至,關心她的生活,也關心她的婚姻。為了把翠翠託付給一個實在的人,他親自上街打探訊息,並啟發翠翠去戀愛去響應儺送的愛慕。翠翠愛聽儺送的情歌,他就天天夜裡等候;當儺送在愛神面前猶豫時,他就焦急、盼望,甚至會為外孫女連唱十首歌曲。他既愛孫女,希望她有一個好的歸宿,又害怕她再走母親的老路,卻不能直接說出來。最後他對於翠翠的婚事無能為力。只能帶著孤單和遺憾撒手而去。

小說以簡練而生動的筆墨,傳神的勾畫出外祖父的性格特徵。顯現出老船工平凡的生活中與眾不同的 “美”。老船伕的良好品德彷彿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化身,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原始而又純樸的人性之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