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梁河岳家的來源,岳家元字輩是第幾輩,是否是岳飛後裔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娛樂
  • 2021-07-15

德宏梁河岳家的來源,岳家元字輩是第幾輩,是否是岳飛後裔閒大人塗牆 推薦於2016-05-21

一、姓氏源流

嶽(Yuè 嶽)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姜姓,為帝顓頊之臣伯夷的後代,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記》、《姓苑》等所載,上古時,有一種官事叫“四嶽”,是專管祭祀三山五嶽的官。因為古代人們認為山是神靈,所以 “四嶽”官是很重要的官事,嶽姓就是四嶽官的後代。相傳帝顓頊之臣伯夷,為首任太嶽,其四子掌四方諸侯,稱四嶽。後世子孫以官為氏,稱嶽姓。

2、出自他族有嶽姓或他姓改姓而來:

① 元時畏兀兒(即維吾爾)人有嶽姓,嶽柱是也。

② 清滿洲人有嶽姓,世居瀋陽。

③ 景頗族恩昆氏、木孔氏、恩孔氏等漢姓均為嶽姓。

④ 今滿、蒙古、土家、臺灣土著、朝鮮等民族均有嶽姓。

得姓始祖:伯夷。姜姓,炎帝神農氏之裔共工的侄孫。曾擔任帝顓頊的大祭司,後為第一代太嶽。太嶽即華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神,以為山高接天,可通天神,而華山在其眼中為第一高峰,故稱之為太嶽。後因祭祀天神的緣故,產生了太嶽這一官職,伯夷為第一任太嶽。太嶽部落每遷一地,不忘崇拜山嶽的傳統,是故產生了四嶽(指以太嶽部落為中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最高峰,後演變成為官職,由部落首領擔任),分管四座神山的祭祀。他們都是伯夷的子孫。四嶽助堯治理部落聯盟,很有政績,並拒堯帝美意,不肯接受禪讓,而讓位給舜。四嶽在禪讓制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助大禹治水,功績卓著。後四嶽子孫以祖先官職命姓,稱嶽姓。他們尊伯夷為嶽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嶽姓源遠流長,初見於《姓苑》。惜宋代以前,史書鮮見嶽姓。據《郡望百家姓》等所載,這個源遠流長的家族,秦、漢以前,主要是以山陽地區為繁衍中心。山陽是漢朝所置的一個郡,位於今山東金鄉西北。換言之,目前遍佈於全國每一個角落的嶽姓人家,老家都在今山東,所以長久以來,他們始終相襲著山陽的堂名。金鄉地處魯南,與河南、江蘇、安徽相比鄰,魏晉南北朝時期,嶽姓除繼續繁衍于山陽一帶,並最終昌盛為嶽姓山陽郡望外,亦播遷於上述諸省,並在今河南安陽一帶形成了嶽姓鄴郡郡望。到兩宋之交,民族英雄岳飛橫空出世,光芒四射,使得姓時間漫長,沉寂時間亦漫長的嶽姓為之一振,自此以後,嶽姓名人當仁不讓,紛紛在史籍之上描繪壯麗人生。隨著宋高宗趙構偏安江南,原昌盛於北方之嶽姓開始取道安徽,跨過長江,進入今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或由河南徙奔兩湖,或取道陝西,越過秦嶺,進入四川。其中,岳飛後裔有落籍江蘇宜興者。元末,元兵大舉南侵,宋王室蒙塵,輾轉亡命,最後在廣東之孤島跳海。宋王室逃亡於何地,則蒙古鐵騎紛至沓來,南宋遺民畏之如虎,於是嶽姓在南方各地散居開來。明初,山西嶽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江蘇、陝西等地。明中葉以後,有沿海之嶽姓赴臺,或遷居東南亞。明末,張獻忠屠川、四川之嶽姓有避居雲貴高原一帶者。不久的湖廣填四川,則兩湖之嶽姓有定居四川者。清代以後,嶽姓分佈地更廣,並有河南、山東、河北一帶的嶽姓闖關東進入東三省。在新加坡的宗親團體名單中,沒有岳氏公會或岳氏總會的名字,由此看來,新加坡的岳氏宗親不多。就以中國來說,嶽姓也不是大姓,但是嶽姓族人出了一個千秋萬世共敬共仰的民族英雄岳飛,使嶽姓在中國歷史上大放光芒。如今,嶽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四川、河南等省多此姓,二省嶽姓約佔全國漢族嶽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嶽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