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P2P頻現跑路 而銀行類理財機構卻鮮有發生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娛樂
  • 2021-08-05

為什麼P2P頻現“跑路”,而銀行類理財機構卻鮮有發生?

為什麼P2P頻現跑路 而銀行類理財機構卻鮮有發生

記者 胡群

“跑路”,已成為近期P2P網貸行業的關鍵詞。當部分P2P網貸平臺爆雷前,一些平臺負責人第一選擇並非與投資人、借款人主動商談,也非向公安機關報案,而是選擇一跑了之。

作為理財新渠道——P2P網貸曾為數以百萬計的投資人理財,但也有數十萬投資人遭遇跑路等多種問題平臺。相比之下,銀行理財、信託、基金、證券、保險等理財機構為何鮮有“跑路”一說?

這源於監管措施的不完善。銀行理財、信託、基金、證券、保險等理財機構經過十餘年的市場發展,監管已漸趨完善,而P2P網貸作為近年野蠻成長的新型理財方式,監管機構遠未制定出保證行業健康發展的監管政策。

最典型的監管方式即:資產託管與資金存管。

銀行理財、信託、基金、證券、保險等理財機構有著嚴格的資產託管,具備一定資格的商業銀行作為託管人,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與委託人簽訂委託資產託管合同,安全保管委託投資的資產,履行託管人相關職責的業務。

監管機構一直要求P2P網貸將交易資金或平臺相關備付金、風險金等存放於銀行賬戶。2017年2月22日,銀監會發布的《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印發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的通知》顯示,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作為存管人接受委託人的委託,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和合同約定,履行網路借貸資金存管專用賬戶的開立與銷戶、資金保管、資金清算、賬務核對、提供資訊報告等職責的業務。存管人開展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不對網路借貸交易行為提供保證或擔保,不承擔借貸違約責任。

現實情況是,很多銀行的資金存管並沒有義務監督資金流向,平臺依舊能夠隨時從第三方提取這些資金,造成了資金的“存而不管”,因此存管並不能有效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也無法避免平臺跑路情況的發生。

“大資料與人工智慧快速發展,將使得資產託管業務的核心競爭力,由最初的渠道銷售能力競爭發展到目前的託管系統功能及託管專業服務的競爭,未來必將向託管資料探勘和託管增值服務演變。招商銀行率先推出託管大資料平臺,將為招行更好適應託管行業競爭加速和服務層次加深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7月13日,招商銀行資產託管部總經理姜然,在招商銀行國內首個託管大資料平臺儀式上稱。

作為國內託管資產規模最大的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自2002年起開展資產託管業務,目前託管資產規模超過十二萬億,沉澱和積聚了巨量的交易資料與業務資料。為提供更好的託管服務,履行託管人職責,以金融科技引領業務發展,招行自2016年底即開始進行託管大資料平臺的研究,結合本行託管業務經驗和大資料開發技術,制定了招行託管大資料平臺開發方案。2017年9月招行行長田惠宇啟動了招商銀行託管大資料平臺建設。

2017年田惠宇提出:舉全行“洪荒之力”,推進以“網路化、資料化、智慧化”為目標的金融科技戰略,打造金融科技銀行。託管大資料平臺是招商銀行將分散式計算方式、實時處理技術、大資料分析等最新金融科技,運用到託管業務領域,自主設計的託管平臺,由託管經營分析決策系統、全新風險管理系統及新一代風險績效評估系統等主要應用系統所組成。

對資產託管業務青睞的不止是招行。自2012年以來,中國銀行業資產託管規模增速保持在50%以上。《中國資產託管行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截至2016年年末,中國銀行業資產託管存量規模達121。92萬億元,6年間的託管規模年均複合增速高達53。06%。

隨著資管新規草案的釋出及資管新規的落地,銀行業託管規模與收入將可能在中低速增長區間執行。

然而,對於行業的領先者,其優勢仍有望保持。截至今年5月,工行已與國內外5000多家資產管理機構開展業務合作,資管市場客戶覆蓋率超過70%,託管規模超16萬億元,穩居國內同業首位。

招商銀行也冀圖透過託管大資料平臺在在系統架構、開發模式、解決痛點、客戶體驗等方面具有行業領先優勢。

據經濟觀察網瞭解,區塊鏈技術將有望應用於資產託管。

由京東金融研究院和工信部下屬中國信通院雲計算和大資料所共同撰寫的《區塊鏈金融應用白皮書》顯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金託管平臺,可以實現資產委託方、資產管理方、資產託管方、投資顧問和審計方之間的資訊實時共享,不僅全流程的自動化,而且保證了履約的安全性和交易的真實性。在實際業務中,引入區塊鏈技術有望將原有業務流程縮短60%-80%,使信用交換更為高效。

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黃潤中指出,資產託管屬於技術密集型行業,應加大科技投入,特別是大資料、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的應用,建設集資訊互動、業務處理、板塊間關聯支撐、增值服務等諸多功能於一體的創新型科技化、精細化的綜合託管平臺。

但是P2P網貸銀行資金存管目前進展節奏較慢。

零壹財經·零壹智庫釋出的《2018年P2P網貸行業半年簡報》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正式對接銀行存管系統的平臺至少有909家。

而截至6月末,國內P2P網貸仍有1800餘家,亦即行業中近一半平臺仍未能納入銀行資金存管之中。但是即使已進行銀行資金存管,平臺資金就安全嗎?

然而,近期出現風險的P2P網貸平臺中,不乏有平臺進行了銀行存管。截至2018年6月26日,融360大資料研究院統計資料顯示,6月份共計65家平臺出現問題,其中有7家平臺上線銀行存管。

“如果網貸機構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嚴格實施資金銀行存管,將有效規避風險。”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認為,與銀行的資產託管相比,P2P網貸的銀行資金存管仍有一定差距,但監管的創新正在加強,銀行的存管能力也在快速升級,預計未來隨著監管的加強及行業的規範,將能探索出更加有利於行業穩健發展的模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