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遊戲
  • 2023-01-13

《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鮮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2022-06-22

2020。07。09

1。榮偉玲說:戀愛是一種特殊的選擇。其實,我們無意識中都將戀愛當做了治療,目的是為了修正我們童年的錯誤,其表現就是,戀人多數時候都是我們選中的理想父母。(P2)

2。戀愛到深處,我們會變成孩子。要治療這個問題,就必須去碰觸這個膿包。如果是童年受的傷,就必須退行到孩子時的樣子。我們將這個願望投射到戀人的身上,如果戀人很在乎我們,他就會主動去滿足我們這個來自無意識的願望,去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一旦我們覺得戀人的確符合自己理想父母的形象了,我們就會變成孩子。(P7)

3。在轉嫁時,我們就是一個蠻不講理的孩子。戀人越愛我們,我們越不講理。一方面,我們明白自己的很多不良情緒不是因為現在的戀人才產生的,而是過去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戀人繼續給予我們無條件的愛。(P11)

4。不把自己全交給潛意識去指揮。戀愛是與家庭分離的最後一步。(P13)

5。兩個人總是黏在一起,這並不是生命的自然狀態和健康狀態。建立一個好的關係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你永遠無法完全左右另一個人。“建立關係很難,因為另一個人不可控制;發展理論很容易,因為這完全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你知道,只要付出了,就會有結果。你對未來可以預測,但關係卻是不可預測的。”榮偉玲說。戀愛不僅是一種治療,也是一種嘗試。重複童年的幸福,修正童年的不幸。但問題是,無論我們選中的是怎樣一個理想父母,那只是我們的投射。對方有過完全不同的生活經歷,他也有一套屬於他自己的理想父母的形象,而你卻未必符合。你再親密的人也是另外一個人,是和我們一樣重要、一樣獨立的人。(P15)

6。我們習慣從自己的座標體系出發,去推測、揣摩、評價甚至抨擊另一個人,卻完全忘了,對方也有一個現象場,有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座標體系。同一件事情,因為座標體系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認識。家裡主要處理的是感覺,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你渴望理解對方,就必須學會放下你的座標體系,嘗試著進入對方的座標體系,這是抵達理解的唯一途徑。當事人總是無法做到如其所是地去理解對方。“什麼叫如其所是呢?就是,對方怎麼感受的,這才是事實,我們要按照對方的感受去理解他。”黃家良說,“但是,很多人習慣上認為,重要的是發生了什麼事實。但是,他卻不知道,這只是他眼中的事實,而不是對方的事實。”揣測、評價、出主意(P28)

7。感受遠比所謂的事實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並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太執著於自己的座標體系,認為事實比感受更真實。如果找不到事實,她就去揣測出一個事實。與其花九牛二虎之力去揣測“真正的原因”,不如坐下來聆聽對方的感受。評價包括誇獎和抨擊。自己是唯一的主體,對方是客體。(P31)

8。評級是阻斷交流的最常見原因。急於評價的人著眼點也是“解決問題”,而不是交流感受。“交流感受”才是配偶、密友等親密關係進行絕大多數溝通的目的。(P34)

9。感受的溝通在親密關係中是最重要的。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則日益突出。心理需求的核心是感受,親密關係的一個重要價值就在於交流並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P39)

10。溺愛是一種懶惰的、不負責任的愛。(P99)

11。帕萃絲·埃文斯在《不要用愛控制我》中寫道:“如果我們總“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定義,就會相信他們的評價更真實。透過別人的觀點來認識自我,這種從外在因素認識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對自我的認識更加模糊。”(P105)

12。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他成為他自己的過程。(P107)

13。《聖經》中寫道,人類齊心協力想造一個通天塔,上帝為破壞他們的努力,教他們學會說話,但學會說話後,他們便起了爭執,通天塔就修不下去了。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沒有語言,人能通心,從而可以建立真正的連結,於是齊心協力,但有了語言,就隔斷了心,人們都以為自己的語言是正確的,因而起了爭執。(P149)

14。教育孩子的一個原則是,不要只緊盯著孩子的問題,而是要尋找並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P152)

15。如果那個人只是傾聽,並表達出對我們的理解,這就夠了。做父母的應該靜下心來,耐心地和孩子溝通,先理解他們的感受,然後再和他們一起決定該怎麼做。(P15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