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雍正皇帝真的是篡位了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1-09-27

歷史上的雍正皇帝真的是篡位了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09-29 回答

雍正皇帝沒用篡位。是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後,胤禛才繼承了皇位的。

雍正(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的習稱)(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託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在熱河和南苑行獵之後“偶感風寒”,住在暢春園休息,命皇四子胤禛往天壇代行冬至祭典。十一月十三日凌晨,病情惡化,至夜間猝然逝世。康熙讓皇四子代為祭天。說明康熙此時已無傳位皇十四子的意思。而對皇四子似乎更加器重。

據說康熙駕崩之前曾經將皇三子誠親王胤祉、皇七子胤佑、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等八人招至御前安排後事,並命隆科多草詔傳位於皇四子胤禛。

康熙駕崩7天后,隆科多才拿出康熙的遺詔,宣諭:“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幾天後,胤禛在太和殿即位登基,改年號為雍正元年。

搜狗問問

擴充套件資料:

雍正帝在儲位鬥爭中的勝利,有其必然性,這就是:

第一,他有一個集團,在關鍵時刻用上了力,如透過隆科多穩定京中局勢,透過年羹堯控制胤禵和穩定西北地區。

第二,他的才能和務實精神會取得一些人的支援,他的屬人戴鐸曾向大學士李光地稱道其主子:“才德兼全,且恩威並施,大有作為。 ”事實上,在爭奪皇儲的鬥爭中,雍正帝提出整頓積習的振作有為的政治方針,與八皇子胤禩的仁義方針相對立,以爭取人心。

第三,他善於耍兩面派手法,從而欺騙了對手和康熙帝,使政敵不以他為意,沒有集中力量對付他,從而輕巧地取得成功。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愛新覺羅·胤禛

歷史上的雍正皇帝真的是篡位了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09-29 回答

不是。。。

雍正篡位說只見野史,任何一部權威的文學都並未提及。

且野史所謂的證據都站不住腳,野史最有名的兩個證據:1、矯詔說,即“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這種說法漏洞百出,基本有點歷史常識的人就可以判斷出真假。第一、清朝的詔書不是隻有漢文的,所以就算他把“十”字改成“於”,另外幾種文字他如何改;第二、童鞋,請你回憶一下,貌似以前用的是繁體的說。。。所以十改成於,根本不可能,純屬現代人YY的。

第二個所謂的證據就是十四最後幾年戰功顯赫,且小康在最後關頭將他召回,所以很多人認為召回十四就是要傳位給他。但是小康最後幾年幾乎所有關乎朝廷的要案及代表皇權的事務都是交由小四兒做的,連祭天這種除了皇帝只能是太子做的事都讓小四兒做了,還能是什麼意思呢。。。

是想,你若是小康,你會將繼大統的人選常年累月的放在外面打仗,不留在身邊培養,熟悉朝政,等自己氣都快沒得了才召回,給他人篡位的可乘之機麼?別忘了小康可不是一般人,一般人可拿不下鰲拜這種BOSS。。。據推測(不是本人哈,是很多史學家),小康只是在臨死之前想再見見最喜歡的兒子。。。小康在太子二廢之後,最喜歡的是十四,這個可能是真的,但是最喜歡的不一定最適合當皇帝是吧。。。你得知道小康留下的是個什麼東東,是天下最大的權利,也是天下最大的爛攤子,得有足夠的能力才說服小康傳位,我想這也是小康最後幾年得大案都拿給雍正處理的原因吧,他得看看這個繼承人的能力是否足以說服自己。

還有一個比較被人拿來說的理由,即小四把所有知道真相,助他登基的心腹都滅了,有人認為是因為小四心虛,殺人滅口。。。其實翻翻資料,你會發現這些大臣在小四登基之後都自恃功高做了很多藐視皇權、威脅皇權的事,所以他們的死是很正常滴。

寫這個東東,不為什麼,看《步步》有感啊,連續劇誤導青少年奧。。。

歷史上的雍正皇帝真的是篡位了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09-30 回答

不是篡位,在康熙末年吏治敗壞,國庫虧空,康熙已經有心無力了。唯有雍正才能力挽狂瀾。傳位於他合情合理。再則,清朝詔書都是以滿。蒙。漢三種文字書寫,三份,所以不可能修改。臺北故宮博物館已經展出了那份詔書。

雍正是個好皇帝。他即位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很多都是對老百姓有利的,侵犯了當時很多權貴,士紳的利益,而在當時老百姓是沒幾個識字的,史書都是那些個權貴士紳寫的,可想而知會把雍正寫成什麼樣子

歷史上的雍正皇帝真的是篡位了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09-30 回答

康熙遺詔繼位

康熙遺詔。遺詔最後關鍵的話: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乘大統,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 關於雍正篡位說,篡位,那麼必然有一個人是太子,雍正把皇位奪過來,但是沒有太子,雍正並非篡位,這一說法值得研究。有學者說,篡十四的位,認為康熙晚年遺詔是傳位於十四子,雍正把“十”字改成“於”字,這是不成立的:當時的“於”字是繁體“於”,那麼把“十”字改成“於”字是不可能的。另外,清朝行文習慣稱“皇十四子”,前面有皇字,如果改字,就變成“傳位於皇於四子”不通。再者,詔書分為滿文,漢文,漢文若勉強能改,滿文沒法改。所以,篡改之說並沒有力證據。是不成立的 市檔案館文史專家認為,遺詔用滿文和漢文兩種文字寫成,漢文可以篡改,滿文則不易改,短短的31個字足以還雍正清白。而且遺詔寫明“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封號及名諱一目瞭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