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樸村墓誌銘》的翻譯,急啊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3-07

《張樸村墓誌銘》的翻譯,急啊 搶我媳婦者斷子絕孫@ 1級 2017-02-03 回答

張樸村名字叫雲章,字漢贍,號樸村,是江南嘉定人。以前崐山的徐司寇喜歡文學,因為招攬人才而聞名,從大江南北年高望重的人到一般鄉里有點才能的人如果不能被他招攬至門下的話,他就會認為這是一種恥辱,那些有才能的人也因此都依附了他。我剛到京師時,看到的徐司寇賓客有十之八九;其中謀求進取的人,多是自恃文采好,競相追逐海口;就是那兩三個資格較老的人也是互相對峙,以自己的名氣來壓制對方;只有張樸村在其中表現出內斂安靜,謙恭和氣。我心裡認為他很不一般,而他也私下願意與我接近。

張樸村開始是因為要校勘《宋元經解》而客居在司寇家裡的,這之後,其他的學士們考證修訂文史資料,必然會和別人發生關係,而張樸村向陸稼書先生求教,自己也獨自暗暗地用名和義來自我勉勵。當時陸稼書先生被當權者所排擠,張樸村上書給崐山相國;此後儀封張中丞和江督噶禮互相上奏摺彈劾對方,相持了很長時間而沒有結果,張樸村上書給安溪相國。在張樸村看來,義是不可以苟且停止下來的,而且因言語與眾不同而被大家飢笑。張樸村在官場幾十年,與他並肩遊學交好的人一個接著一個登上了要職,管理著貢生和舉人,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張樸村都會曲折逃避,因此最終也沒被重用。

康熙52年,上面下詔尋訪隱居而有才能的人。當時華亭的王司空奉命修訂《尚書》,上奏摺讓張樸村做參校;書已經修訂完成,但張樸村久留在別處超過了時間,大家開始懷疑他。我私下責問他為什麼會這樣?他說:“假如我是個急功近利的人,怎麼會到現在還這樣失意呀?只是自己私下想,遇到了聖明之君,我要將平生的志向一一準備在奏摺上,在進見時以便能夠讓我有話說。”出了京師之後,適逢儀封公督查糧倉,讓他主管潞河書院;又過了一年,才回到家鄉。現在皇帝剛剛即位,下詔舉薦孝廉之時,江蘇布政使鄂公將張樸村舉薦為第一名,張樸村年老行動不便,兩次寫信推辭。長江以南,於是就沒有再被舉薦的了。張樸村的思想言行謹嚴合禮,母親去世,除去喪服之後,子孫們請求他稍稍吃些肉湯,張樸村堅決不肯,這一年他已經六十歲。臨終前,所說的話決不涉及私事,只是慨嘆然道:“我此生只是缺少了君臣之間的節義,這是命啊!”

墓誌銘寫道:斂其容,志則強。居雖蔽,聞既彰。身壽耇,嗣衍昌,歸幽墟,宜樂康。(意譯:內斂嚴謹,志向剛毅。身居蓬蓽,名聲顯赫。一生長壽,子孫繁盛,歸於丘墟,理應極樂。

《張樸村墓誌銘》的翻譯,急啊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7-02-03 回答

張樸村墓誌銘

君諱雲章,字漢瞻,號樸村,江南嘉定人也。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術,以得士為名,自海內耆舊①以及鄉里樸學、雍庠②才俊有不能致,則心恥之,而士亦以此附焉。餘初至京師,所見司寇之客十八九;其務進取者,多矜文藻,馳逐聲氣;即二三老宿亦爭立崖岸,相鎮以名;惟君處其間,斂然靜默,體恭而氣和。餘心異之,而君亦暱就餘。

君始以校勘《宋元經解》客司寇家,其後諸公貴人考訂文史,必以相屬,而君嘗就陸稼書先生問學,獨陰以名義自砥。方稼書先生為當路所排,君上書崐山相國;其後儀封張中丞與江督噶禮互劾奏,讞③久未決,君上書安溪相國。在君見謂義不可以苟止,而以言之不與為眾所咍④。君在舉場數十年,所與比肩遊好次第登要津,司貢舉,每欲引手,君輒曲避,以是終無所遇。

康熙五十二年,詔求巖穴之士。時華亭王司空承修《尚書》,奏君參校;書既成,而君淹留逾時,眾以為疑。餘間詰其所以然?君曰:“假予急功利,乃侘傺⑤到今邪?顧竊自念生逢明聖平生所志具上殿箚欲進見時一自列之耳。”既出京,會儀封公總督倉場,留主潞河書院;又逾年,然後歸。今上嗣位,詔舉孝廉方正,江蘇布政使鄂公以君為舉首,君老不能行,再書辭。大江以南,遂無列薦者。君內行飭修,遭母喪,既禫⑦,子孫請少進肉洎,君固不肯,時年六十矣。將終,語不及私,慨然曰:“吾生獨君臣義缺,命也夫!”

銘曰:“斂其容,志則強。居雖蔽,聞既彰。身壽耇,嗣衍昌,歸幽墟,宜樂康。

注:①耆舊:年高望重的人。②樸學、雍庠:這裡泛指有知識的人。③讞(yān):奏摺遞上去後等候裁決。④咍(hāi):譏笑。⑤侘傺(chà chì):失意的樣子。⑥箚(zhā)子:古時官用上奏的一種文書。⑦禫(dàn):古時除喪服時的禮儀。

張樸村名字叫雲章,字漢贍,號樸村,是江南嘉定人。以前崐山的徐司寇喜歡文學,因為招攬人才而聞名,從大江南北年高望重的人到一般鄉里有點才能的人如果不能被他招攬至門下的話,他就會認為這是一種恥辱,那些有才能的人也因此都依附了他。我剛到京師時,看到的徐司寇賓客有十之八九;其中謀求進取的人,多是自恃文采好,競相追逐海口;就是那兩三個資格較老的人也是互相對峙,以自己的名氣來壓制對方;只有張樸村在其中表現出內斂安靜,謙恭和氣。我心裡認為他很不一般,而他也私下願意與我接近。

張樸村開始是因為要校勘《宋元經解》而客居在司寇家裡的,這之後,其他的學士們考證修訂文史資料,必然會和別人發生關係,而張樸村向陸稼書先生求教,自己也獨自暗暗地用名和義來自我勉勵。當時陸稼書先生被當權者所排擠,張樸村上書給崐山相國;此後儀封張中丞和江督噶禮互相上奏摺彈劾對方,相持了很長時間而沒有結果,張樸村上書給安溪相國。在張樸村看來,義是不可以苟且停止下來的,而且因言語與眾不同而被大家飢笑。張樸村在官場幾十年,與他並肩遊學交好的人一個接著一個登上了要職,管理著貢生和舉人,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張樸村都會曲折逃避,因此最終也沒被重用。

康熙52年,上面下詔尋訪隱居而有才能的人。當時華亭的王司空奉命修訂《尚書》,上奏摺讓張樸村做參校;書已經修訂完成,但張樸村久留在別處超過了時間,大家開始懷疑他。我私下責問他為什麼會這樣?他說:“假如我是個急功近利的人,怎麼會到現在還這樣失意呀?只是自己私下想,遇到了聖明之君,我要將平生的志向一一準備在奏摺上,在進見時以便能夠讓我有話說。”出了京師之後,適逢儀封公督查糧倉,讓他主管潞河書院;又過了一年,才回到家鄉。現在皇帝剛剛即位,下詔舉薦孝廉之時,江蘇布政使鄂公將張樸村舉薦為第一名,張樸村年老行動不便,兩次寫信推辭。長江以南,於是就沒有再被舉薦的了。張樸村的思想言行謹嚴合禮,母親去世,除去喪服之後,子孫們請求他稍稍吃些肉湯,張樸村堅決不肯,這一年他已經六十歲。臨終前,所說的話決不涉及私事,只是慨嘆然道:“我此生只是缺少了君臣之間的節義,這是命啊!”

墓誌銘寫道:斂其容,志則強。居雖蔽,聞既彰。身壽耇,嗣衍昌,歸幽墟,宜樂康。(意譯:內斂嚴謹,志向剛毅。身居蓬蓽,名聲顯赫。一生長壽,子孫繁盛,歸於丘墟,理應極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