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軍營裡面的等級制度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1-08-08

宋朝軍隊的軍銜的詳情,謝了,快點!

北宋軍制

宋代實行“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帥)臣主兵柄,各有

分守”的制度①,北宋的二司、三衙是直接管轄全國軍隊的最高軍事機構。

趙匡胤以後周殿前都點檢代周建立宋朝,建隆二年 (961),罷廢都點檢、

副都點檢,以原次長官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為殿前司正副長官。

殿前司所統是最親近的扈從者,號諸班、直,如騎軍有內殿直、外殿直、金

槍班、東班、西班等,步軍有御龍直等,除侍衛外兼有儀仗隊的作用,還有

專業的茶酒班和鈞容直(軍樂隊)等。

侍衛親軍司,地位在殿前司之上,長官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副

都指揮使、都虞候,掌管禁軍的大部分,下設馬軍、步軍二司,亦設都指揮

使等為長官。建隆三年,石守信辭職後侍衛司長官常空缺而不任命,後期也

只設長官中權位最低的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

侍衛親軍司“自(景德二年,1005)王超罷職(馬步軍都虞候),無復

任者,而侍衛司馬軍、步軍遂分為二,並殿前號三衙,而馬、步二軍始居殿

前司之下焉”①。三衙分管全國禁軍,還分管首都開封的治安,殿前司管宮城

(大內)內,馬軍司管舊城(裡城)內,步軍司管新城(外城)內。

內臣,亦稱內職,晚唐設樞密使、宣徽使由宦官擔任,又設內客省使、

皇城使、宮苑使等諸司使,以宦官或將軍擔任。唐末誅宦官,諸使及殿庭供

奉官員等五代時漸以親信中的低階武官擔任。

但自樞密使以下至殿庭供奉官員,仍稱為內臣或內職,為宋代所沿襲。

北宋諸司使“初猶有正官充者,其後但以檢校官為之,或領觀察、防禦、

團練使、刺史” ①。 內職官名以後發展為所有中低階武官的寄祿官稱, 稱為 “武

選官”,擔任著與這些內職官稱完全不同的軍職或地方官。而有些內職仍為

實職,另以“檢校官”擔任。

武官除節度使及“正任”的承宣、觀察、防禦、團練使和刺史以外,都

以武選官稱定品級、俸祿高低及擔任相應的官職。武選官以品級高低分為橫

班、東·西班及大·小使臣。

“橫班”指內客省使至合門副使等五、六品的武選官,由於在朝會時橫

排侍立,因而被稱為“橫班”或“橫行”。

東、西班,亦稱諸司使、副使,為七品武選官。皇城司等外殿的諸內侍

機構中,皇城、御廚、翰林醫官等二十使、副使,朝會時侍立在東邊,稱為

東班,其中只有皇城使、副使為武選官。宮苑、內園、洛苑、供備庫等二十

使、副使,朝會時侍立於西邊,稱西班,則全是武選官。武選官改制後稱武

階官,史亦以之稱原武選官。

武選官中低階的稱為“使臣”,其中內殿承製、內殿崇班為正八品,稱

為大使臣。東·西頭供奉官、左·右侍禁、左·右班殿直、三班奉職、三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