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那麼大的本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3-27

曹操為什麼那麼大的本事? 司馬仲達 18級 2009-10-04 回答

至少有一下幾點原因:

首先,曹操善於發掘人才。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中,就有樂進、于禁兩位是曹操從行伍中發掘出來的。

其次,曹操吸引人才的方式與眾不同。我們知道,東漢時舉薦人才的方式是“孝廉制”,要求德才兼備;而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更重視一個人的德行,把品德放到第一位。因此,出現了一系列的草包型“名士”,比如孔融、孔伷、邊讓、劉岱,這些人所有的本事就是整日裡枯坐空談,正事不幹,酒倒能喝。郭嘉就很不屑的評價劉表“表,座談客耳”,可謂入木三分。曹操就不同,他一向主張“唯才是舉”,不管品行、道德如何,有才就行。他還多次頒佈“求賢令”,表明自己渴求人才的決心。因此,真正有本事的人,樂於投靠他。

第三,曹操會用人。這一點和袁紹不同,袁紹也招羅了一大批人才,文有沮授、田豐,武有顏良、文丑、張郃、高覽,都是一時難得的人才。可是官渡一戰,這些人才都沒派上用場,最後死的死,降的降,歸根結底,袁紹不會用人。曹操就不同,就說張郃高覽,在袁紹手下說話沒分量,還比不上專出餿點子的郭圖,但是一到曹操手下就被重用,張郃後來還成為“五子良將”之一,這也是曹操會用人的結果。我們知道,人都是有理想的,曹操給了他們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讓他們一展所長,所以這些人才樂於投靠曹操。

第四,曹操知道每個人應該用在哪裡。這一點又和袁紹形成鮮明對比,袁紹手下,人才是多,可是他不知道該怎麼用。荀彧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袁紹不把手下的人才安排好了,這些人就互相傾軋,彼此拆臺,總之採取不合作態度,這一點馬上被荀彧看出來了。後來這些人在內耗中幾乎全部死光,也在荀彧的意料之中,實在因為是袁紹沒有組織才能啊。曹操就不同,他善於安排每個人的職務,這一點得到了公認,連不喜歡他的宋人洪邁,也不得不稱他“智效一官,權分一郡,無小無大,卓然皆稱其職”。具體的說,就是:“當天下亂離,諸軍乏食,則以棗祗,任峻建立屯田,而軍國饒巖,遂芟群雄。欲複鹽官之利,則使衛覬鎮撫關中,而諸將服。河東未定,以杜畿為太守,而衛固、範先束手禽戮。幷州初平,以梁習為刺史,而邊境肅清。揚州陷於孫權,獨有九江一郡,付之劉馥而恩化大行。馮翊困於鄜盜,付之鄭渾而民安寇滅。代郡三單于,恃力驕恣,裴潛單車之郡,而單于懾服。方得漢中,命杜襲督留事,而百姓自樂,出徙於洛、鄴者至八萬口。方得馬超之兵,聞當發徙,驚駭欲變,命趙儼為護軍,而相率還降,致於東方者亦二萬口。凡此十者,其為利豈不大哉!張遼走孫權於合肥,郭淮拒蜀軍於陽平,徐晃卻關羽於樊,皆以少制眾,分方面憂。操無敵於建安之時,非幸也。”

第五,曹操的性格使他能凝聚人才。所謂“生性多疑”,是指曹操對付敵人的心思,並不是說他對待手下的態度。事實上,曹操是很能容人的,陳琳把他罵的狗血淋頭,還連帶他十八代祖宗,他照樣忍了;魏種曾經背叛過他,讓他咬牙切齒,後來被他抓住,曹操嘆息一聲“唯其才也”,照樣沒殺。換到袁紹身上,田豐、沮授不過提點意見,就被關進牢裡,田豐最後還被賜死,這樣的下場,足以警惕那些跟隨袁紹的人。

第六,曹操還善於協調手下之間的矛盾。比如郭嘉平素放蕩不羈,令陳群非常不滿。上面說了,曹操用人不拘一法,不會去找郭嘉的麻煩,但是他知道陳群的意見是對的,所以提升陳群,獎勵他敢於說實話、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就化解了可能出現的矛盾。袁紹就不是這樣,他手下都公然分成幾派,在那裡內耗了,他什麼都不管,任其發展,最後終於鬧得分成兩派,彼此攻伐,被曹操佔了便宜。

我個人瞭解不太多,這裡說的也不是很完整。樓主有時間可以去看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第11和12章,有非常詳細的說明。

曹操為什麼那麼大的本事? 袏鉺釘.紫 1級 2009-10-04 回答

沒聽說嗎?因為在那時都是說曹操曹操到的麻?

曹操為什麼那麼大的本事? Lint 5級 2009-10-04 回答

樓上總結夠精闢的了 ,

我再轉 郭嘉的話 。。。。

其一為“道勝”。“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郭嘉以人性為第一要義,列為十勝之首。他道人的天性,是自然的天性,理應順乎自然,不應該用“繁禮”強加約束,才充分發揮人的內在秉賦。這方面曹操比袁紹強多了。事實也是如此。曹操擇人選才是不拘一格的。

其二為“義勝”。“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袁紹師出無名,曹操可以奉漢獻帝之名以令天下,名正而言順,這就在“義”上勝過了袁紹。雖然那時候,漢室不過就是個招牌,可這個招牌還是有用的,至少在道義上還上有用的,雖然曹操為了這個漢室吃了不少苦頭,可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有了一點好處的。包括諸葛亮的<<隆中對>>都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爭鋒。

其三為”治勝“。”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競,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袁紹本人出身高門士族,他在自己的轄區內,豪強大族非常放縱,而袁紹任令他們凌壓百姓。因此,其統治區內階級矛盾激化。相反,曹操卻糾之以猛,著重打擊抑制家強勢力,”重豪強兼併之法“。袁紹以寬濟寬,曹操以猛糾寬,高下之別,昭然可見,所以曹操得到翼州和青州後,百姓喜而望之。曹操的本錢青州軍就很說明問題。

其四為”度勝“>”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這點不用多說,就看郭嘉本人離開袁紹而就曹操就明白了。

其五為”謀勝“。”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袁紹遇事多謀不能斷,常常錯失良機;而曹操處理大事非常果斷,善於隨機應變,這就在謀略和決策方面超過了袁紹。

其六為”德勝“。”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惟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袁紹犯了東漢末期所有士族大戶的毛病。沽名釣譽。跟從他的只務虛名而沒有實際本領的人多。有本事的他又不用。像田豐等。而曹操以仁義和誠心待人,自己嚴謹儉樸,賞賜有功的人卻慷慨大方,史說曹操有功必賞,無功者無望。不僅是這樣,曹操對待功臣之後都非常好。他還養了像陳宮這樣不從他的人的家眷。所以天下有才能而講求實效的人都願輔佐曹操。這點,沒幾個人能做到的。甚至包括諸葛亮這樣的智者。

其七為”仁勝‘。“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思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曹操很重視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安定社會,惠在下民。他不在乎那些小恩小惠的東西,所以曹操聽取大臣的意見,做了許多實際的發展經濟的工作,使自己轄區內的人民生活得以安定,經濟的發展也為以後晉一統三國打下了基礎。而袁紹放縱豪強,貪暴無比,民不堪命,卻好在些許小事上假仁假義。所以他不如曹操大得民心。

其八為“明勝”。“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袁紹出身大族,而且史書上寫他是庶出,所以這個人非常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話,偏愛身邊諂媚之徒,言聽計從,而不喜歡直言進諫之人,不願採納他們的意見。連自己的親兄弟袁術都與他勢如水火。他是有人都不會用呀,不失敗才叫怪。曹操用人正好相反。他很能虛心請教身邊人的意見,並允許不同聲音的出現,像他在北征烏丸回來後,大賞那些當初不同意出征的將領,說他們是為了自己好等。

其九為“文勝”。“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袁紹真的是那種不明是非的人,更氣人的是他簡直把這種不明是非的事情做到了極點。對他帳下各謀士將領之間的明爭暗鬥不僅不阻止和批評,反而縱容之,所以才有許攸之變和高覽,張頜的臨陣叛變,直接葬送了他的家業。而他在失敗回鄴城後,居然殺了田豐,理由竟然是田豐是對的,他是錯的,所以殺了田豐,他就是對的了。歷史上像袁紹這種主公倒也少見。可憐的田豐喲。而曹操善於以禮和法治國,他以國法治下,以軍法治軍,很少來什麼法外施恩的事情,所以有曹操之馬踐踏了麥田,曹操割發代首的事情。雖然這也是曹操狡猾的表現,但也說明了曹操的治下是嚴格依法辦事的。

其十為“武勝”。“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袁紹沒有軍事才能的,卻喜歡亂指揮,喜歡虛張聲勢;而曹操善於以少克眾,用兵如神,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曹操曾著兵書<<孫子兵法註解>>和<<孫子兵法十三篇>>,他的軍事才能還是很有獨特之處,他甚至會排兵佈陣。這就在軍事上勝過了袁紹。

雖然郭嘉有拍馬之嫌, 可是總結的頭頭是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