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南外宗正司的南遷,對閩南戲曲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5-15

南宋時,南外宗正司的南遷,對閩南戲曲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巴中一熊 2019-11-25

歷史分析《舊唐書》卷四十雲“聖歷二年(699年)分泉州(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龍溪三縣置武榮州,景雲二年(711年)改為泉州(今泉州)。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割龍溪屬漳州。”《輿地紀勝》卷一百三十四雲“梁封王審知為閩王,漳泉並屬焉。”乾隆《泉州府志》卷三雲“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割所屬莆田、仙遊別為興化軍,長泰歸漳州。”所以,唐代至北宋初,泉州包含了今莆田、仙遊及部分漳州。現在屬於閩南戲系統的莆仙戲、梨園戲、木偶戲等都是在這個地區產生髮展的。?戲曲的產生和發展不能離開當時當地的歷史背景和社會因素,因此研究閩南戲必須研究唐宋時代泉州的有關歷史,才可正本清源。?泉州興化,從唐開始逐步成為我國東南沿海各自為文化發達,人才輩出的地區。唐大曆(766-779年)之後,有晉江人歐陽詹、莆田人林藻等,“不四五年繼踵登第,天下改觀,大光州閭”(見林蘊《泉山銘》)。閩南地區從此文化昌榮。宋代朱熹稱泉州 “滿街都是聖人”,而莆田則成“文獻名邦”。明代李光縉《景璧集》卷一說:“冠帶衣履,粵士一之,閩士十之”。清初李光地在《榕村全集》卷十四列舉了許多史實說明從泉州的文明可以窺測全國的文明:“則豈非世道學術之高下,佔諸泉而可知歟?”? 經濟是文化的基礎。六朝陳天嘉六年(565年),印度僧人拘挪羅陀從泉州乘船回國,這是有史籍可稽的泉州最早的海外交通記載。唐代泉州已和揚州、廣州並稱為我國南方的大港。天寶間(742-756年)詩人包何稱泉州呈現“市井十洲人”之景象。五代王審知的閩國獎勵海外貿易,泉州經濟日益發展。南宋吳自牧《夢粱錄》稱:“若欲船泛外國買賣,則自泉州便可出洋。”北宋元二年(1087年)泉州正式設立市舶司,及元朝,泉州成為《馬可?波羅遊記》所稱的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當時經濟的高度發展,海外交通貿易的繁盛,人們視野的擴大,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以及人民的出國,使以後泉州成為我國主要的華僑故鄉。?五代之時,泉州是閩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據點。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宋王室的貴族院南外宗正司及睦宗院均移置泉州。史載當時的趙氏宗室拓泉者為389人,到宋末人數已發展至三千多人。泉州不但是南宋的經濟中心之一,又是政治中心之一。除都城杭州外,只有泉州兩司——市舶司、宗正司並設。商賈雲集,冠蓋如雲,對戲曲的發展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

南宋時,南外宗正司的南遷,對閩南戲曲的發展有什麼影響?老王嗑劇 2019-12-28

對閩南戲曲的主要推動作用是豐富了題材,南北方相容,形式更加多樣。

南宋時,南外宗正司的南遷,對閩南戲曲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塔莞彌陶然 2019-11-22

南宋南遷,把繁榮的中原文化帶到了福建,經過融合和發展,形成了獨具風格的閩南戲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