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揚州十日”是怎麼回事? [歷史話題]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7-29

歷史上“揚州十日”是怎麼回事? [歷史話題]你好asNQ78 2015-03-30

揚州十日屠 史可法的“深更淚”並沒有能保住揚州。滿人對於以後發生的事情的記載顯然是很坦率的: 十八日(1645年5月13日),大軍薄揚州城下。招喻其守揚閣部史可法、翰林學士衛允文及四總兵官、二道員等,不從。二十五日(1645年5月20日)令拜尹圖、圖賴、阿山等攻克揚州城。③ 就時間而言,從5月13日開始的、到5月20日以攻破揚州城而告終的這場攻城戰,無疑是短暫的。一般說來,在戰鬥中大炮是非常重要的,儘管並不絕對具有決定性。這種武器和中原地區的炮手們曾使清軍初期戰鬥取得很大成功,因此清軍就瞭解了這種葡萄牙重炮的重要性。的確,當多鐸的先頭部隊駐紮在揚州北的斑竹園時,實際上是在等待後面的炮隊。①史可法本人也非常知道這種現代化大炮的重要性。正是他在1643年建議,南京軍械庫的陳舊、笨拙的“神器”應該換成更為輕便的“三眼槍”(即三筒槍)②。因而,在南京政權建立的頭幾個月裡,史可法盡了極大的努力改裝他的炮隊。徐光啟的學生陳於階替他製造這種新的葡萄牙重炮。陳曾經在一個改變了他宗教信仰的天主教堂的鑄坊學過這種技術③。這樣,在1645年5月20日開始的攻城戰鬥中,史可法由於沿石牆架在木製平臺上的外國重炮而掌握了最初的主動權。④ 一旦多鐸計程車兵進入這些重炮的射程之內,那麼就有成百上千的人被殺死殺傷。但是多鐸不慌不忙地指揮自己的炮隊向城牆西北角射擊,隨後清步兵一湧而上,透過大炮的火力網,一直衝到城牆根底下。在那裡,史可法又掌握了瞬間的主動,因為他的弓箭手們直射城下的那些進攻者。很明顯,此時多鐸已經命令他計程車兵不惜代價奪取西北角了。每當一名清兵倒在箭下,另一個便補了上來。很快,屍體越堆越高,一些清兵甚至不需要梯子就能爬上城牆。隨著清兵越上越多,守城者便開始恐慌起來。城牆防禦工事沿線的守兵們爭著跳上木製炮臺,以爬上最近的房頂,然後逃跑。在很多地方,過重的炮臺坍陷了,那些守城士兵如果沒有被壓死,也在隨後的肉搏戰中被殺死了。① 接著,這種恐慌在城裡也蔓延開來。不管是因為叛徒的鼓動還是因為一些謠言(有人說,守軍以為滿軍是黃得功將軍派來的一些增援部隊),主要城門很快被城內的人們丟棄不管了。隨著清軍的湧入,南明計程車兵丟棄了他們的頭盔和長矛,狼狽不堪地逃向南門,企圖從那個方向逃走。另外一些人,知道這座城市已經被全部包圍了,乾脆就不抱有任何希望。曾經以日記記載了隨後發生的災難的王秀楚還記得:“突有一騎自南而北,撤韁緩步,仰面哀號,馬前二卒依依轡首不捨,至今猶然在目,恨未傳其姓字也。”② 就在守城計程車兵丟盔卸甲,急忙在城中民房裡尋找藏身之地時,史可法離開他在城北門的炮臺,騎馬穿過內城,直奔南門,他希望從那兒出去,然後從側翼進攻滿人。但為時太晚了,清軍已經到達了城南門。史可法這時認識到,他已經失去了揚州,抵抗可能已是毫無意義的了。③ 一兩天前,史可法曾面問莊子固,如果揚州城陷落,他是不是準備為主盡忠。莊子固不加思索地回答說,他會的。此刻,史可法真的請求莊把他自己殺死,但是莊子固不忍這樣做。於是史可法猛然拔出自己的佩劍自刎。但是,他沒有受到致命傷,只是倒在莊子固的懷裡血流不止。史可法大聲呼叫其養子助他速死,但是史得(德)威猶豫再三未能下手。結果從城北門逃來的敗兵把他們席捲而去,後面有滿人緊追不捨。混戰之中,莊子固被殺死了,史可法被一個認出了他的清軍將領捉住。史可法請求把他帶到他們的指揮官那裡去。① 史可法很快就被帶到豫王多鐸那裡。日記作者王秀楚幾天以後這樣描寫豫王說: 忽見一人紅衣佩劍,滿帽皂靴,年不及三十,騎馬而來。身穿精美之鎖甲護胸,坐騎華飾,多人隨從,雖為滿人,其體貌甚偉俊,下巴突出,前額寬大,其隨員中有多名揚州人。是為滿人總督和皇帝之叔父豫王。② 這份材料沒有告訴我們,多鐸在20日審問史可法時什麼打扮,但是有一點是容易想象的,即在身材魁梧、衣著華麗的滿族王侯和粗壯、面色陰晦、仍然穿著帶有血跡衣服的中原將軍之間,實在有天壤之別。據溫睿臨關於他們見面的記載,豫王很友好地召見了史可法,說: “前以書謁請,而先生不從。今忠義既成,當畀重任,為我收拾江南。” 史可法回答道:“我此來只求一死耳。” 多鐸問道:“君不見洪承疇乎?降則富貴。” 史可法答道:“彼受先帝厚恩而不死,其不忠於爾國明矣。我豈肯效其所為?”③ 於是多鐸命令宜爾頓將軍“勸說”史可法屈服,但是三天過去了,史可法仍然拒絕投降,於是下令殺害他。在《實錄》的簡短記載中,說道:“獲其閣部史可法,斬于軍前。其據城逆命者,並誅之。”① 《實錄》給人一種有計劃地處死這批人的印象,實際上是騙人的。大部分史可法的部屬,如總兵劉肇基、驍將馬應魁、幕僚何剛、天主教徒、炮隊專家陳於階,或是死於街上的戰鬥或是自殺。②史可法的全部19名私人幕僚都遇難了。③但是由於隨後日子裡發生的暴行(那是在中國歷史上最為臭名昭著的大屠殺之一),他們的死難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④ 5月20日的城防崩潰後,揚州城居民只有聽天由命了。儘管當時大雨傾盆,但是一些居民忙著燒香,準備著入侵者的到來,同時大量地隱藏他們的金銀財寶。他們只是做了這些謹慎的準備,但是全然無力抵抗那些已接管這座城市的滿族人、蒙古人和投降了的漢人。王秀楚寫道:“眾皆次第待命,予初念亦甘就縛”。① 那些叛徒領著清兵在這座商業城市中從一個富戶進入另一個富戶。清兵們先是要銀子,後來就無所不要了。直到20日的白天,還沒有人身傷害。但是夜幕降臨之後,人們聽到了砸門聲、鞭子抽人聲和受傷人發出的嚎叫聲。那個夜晚火勢蔓延開來,但有些地方的火被雨澆滅了。到5月21日,一份告示保證說,如果藏起來的人能夠出來自首的話就會得到赦免,於是許多藏在自己家裡的人走了出來。可他們走出來後卻被分成50或60人一堆,在三四個士兵的監督下,用繩子捆起來。然後就開始用長矛一陣猛刺,當場把他們殺死,即使仆倒在地者也不能倖免。 諸婦女長索繫頸,累累如貫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滿地皆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塗地,泣聲盈野。② 揚州變成了屠場,血腥惡臭瀰漫,到處是肢體殘缺的屍首,一切社會準則都不復存在了。揚州城那些因美麗而聞名的婦女們,願意把她們自己獻給清兵,最要緊的是用身體贖回她們的生命。逐漸地,一股瘋狂席捲了入侵者。任何女人不論願意還是不願意,都有可能被抓住,被成群計程車兵輪姦。③一些市民像奴隸一樣為清兵服務, 替這些入侵者做飯,打掃衛生。由於這種人的生命可以得到赦免,因此其餘的人也極力想加入進去,但是被拒絕了。與此同時,大屠殺仍然在繼續。 遇一卒至,南人不論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頸受刃,無一敢逃者。① 那些從城牆上跳下去企圖逃跑的人不是摔斷了大腿,就是落到了流氓無賴和散兵遊勇手中,他們把這些人抓起來拷打,要他們交出財寶來。在城裡,一些人藏到垃圾堆裡,在身上塗滿爛泥和髒物,希望以此躲開人們的注意,但是清兵不時地用長矛猛刺垃圾堆,直到裡面的人像動物一樣蠕動起來,鮮血從傷口流了出來。大火蔓延開來,那些因為藏在屋子裡或地下室裡仍然活著的人們,或者是被無情的大火所吞噬,或者是戰戰兢兢地跑到街上來,被那些仍然在屠城的清兵殺死了。甚至那些被正規的清軍放過去的、赤身露體在街上游轉的、孤弱無助的市民,又被成群的散兵(“不知為清兵、為鎮兵、為亂民”)攔住,亂棒打死。② 到5月25日,即濫殺和搶劫的第六天,這場大屠殺結束了。清軍接到豫王的命令,就此封刀。和尚們得到命令開始收集和焚燒屍體。到5月27日,開始賑濟口糧。又過了幾天,那場雨——它使大火沒有毀滅整個城市——終於停止了,太陽也出來了。當時的人們估計,有80萬人死於這場屠殺。

歷史上“揚州十日”是怎麼回事? [歷史話題]嵐羽BW07U 2015-03-30

清初,清兵在揚州城破後,屠城十日,史稱“揚州十日”。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由於當時南明將領史可法拒絕投降滿清,對清軍進行殊死抵抗,以致清軍攻城傷亡極大。在陰曆四月二十五日,清軍攻佔揚州後,在揚州城內進行了屠殺。當時的倖存者王秀楚曾著《揚州十日記》。 有關揚州十日的記載主要來自《揚州十日記》;但此書長期被清廷禁止無法流通,導致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對此屠殺事件一無所知。直到清末有心人士將此書由日本帶回,「揚州十日」事件才廣為世人所知,為辛亥革命的成功造就了輿論準備。 據《揚州十日記》所載,清軍攻破揚州城後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大肆屠殺,後來僅僅是被收殮的屍體就超過了80萬具。不過近年來有人對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的部分內容的真實性表示懷疑,提出《揚州十日記》文中存在紕露或自身矛盾的地方,而裡面提到的死亡人數也有明顯誇大的成分。他們認為,從南明兵力、揚州守軍、清軍兵力、居民人數等幾個主要方面考查,大抵均可說明《揚州十日記》關於清軍屠殺至少八十萬人的說法應為誇大說法,而真實發生於歷史上的,應是屠城五日,殺害約十萬人之數。

歷史上“揚州十日”是怎麼回事? [歷史話題]百鷺飛度 2019-08-12

《向天再借500年》原本是電視劇《大英雄鄭成功》的主題曲。該劇因種種原因,一直沒能上映(後經央視重新縮減為24集,才透過稽核播出,僅餘標清版),結果原屬其所有的主題曲便被提前透過稽核的《康熙王朝》無恥剽竊,成為《康熙王朝》的主題曲。所謂“向天再借五百年”其實原本指的是鄭成功希望蒼天再借他五百年,好在有生之年剿滅韃虜的意思。原本讚頌的是抗清民族英雄鄭成功,結果在“移花接木”之後,便顯得很滑稽,成了讚頌滿清的驢唇不對馬嘴的厥詞。這,或許也是莫大的諷刺吧。

另外,為了與電視劇《康熙王朝》將要吹捧的內容相符,歌詞也被進行了一些篡改。比如“血淹沒人間,安得太平美滿”改為“願煙火人間,得太平美滿”(但是韓磊的原唱他們無法改動),篡改後的結果,便是讓上下語錄缺乏連貫,而且文意衝突。

1。看鐵蹄錚錚,踏遍萬里河山。

“鐵蹄”是形容侵略者的(沒有人認為它是褒義詞),這正表明了滿清鐵騎踐踏中華大好河山。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四川屠省、濟南屠城、蘇州屠城、南昌屠城、廣州屠城、贛州之屠、江陰之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金華之屠、廈門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湘潭、南雄、涇縣、大同、汾州、太谷、泌州、澤州…… 明末中華大地的八千萬人口,到奴隸制偽酋長死去之時,只剩下了不到3000萬,銳減了一半以上,絕大多數都是不甘為奴、拒絕剃髮易服的志者義士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鄭成功等愛國志士的悲憤心情可想而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