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廷極死於哪年,葬於何地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14

郎廷極死於哪年,葬於何地226688999 推薦於2016-10-01

一七一五

郎廷極 〔清〕(一六六三至一七一五)字紫衡,一字紫垣,號北軒,隸漢軍鑲黃旗,奉天廣寧(今遼寧北鎮)人。永清子。康熙間以門蔭授江寧府同知,仕至漕運總督。卒諡溫勤。卒年五十三。著文廟從肥先賢先儒考、勝飲編、北軒集。又瓷器中所盛稱之郎窰為紫垣開府江西時所造,仿古暗合,與其無二。所摹成。宣黝水顏色,橘皮棕眼,款字酷肖,極難辨別。《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瓷器史論叢》

葬處不詳!

盧龍郎總督墓簡介

在河北省盧龍縣城北三十五華里的大劉莊鄉土山村北1500米處的山坡上,有清代墓葬一座。墓主郎廷佐,字一柱。生前任福建等省總督,清康熙16年(1677年)葬於該處。當地人稱“郎家墳”。墓區南北長165米,東西寬近100米。緣高5米,直徑約20米,封土內有青磚拱砌墓室一個,用石門封閉,墓室及封土早年被毀,現只存北側封土—堆。在墓南23米處,有用整塊漢白玉雕磨的供桌一個,基本完好,長4。66米,寬1。21米,高約0。8米,供桌上面光滑平整,立面浮雕花草獸首等紋飾,雕工精細,供桌南十餘米處原立有漢,白玉質巔石碑四塊,通高4。86米,寬1。25米,厚0。45米,碑首雕龍,一塊用滿漢兩種文字刻敘墓主郎廷佐生前所任官品及人格讚詞,其餘一塊文字不清,二塊初查無文字,現傾倒於地,在墓區南東西兩端各有一漢白玉雕華表,名為望柱,座落在青石拼砌的方形臺基上,八稜式,下為須彌座,表面浮雕花草、雜寶,座上是八稜光面漢白玉石柱,柱上部插漢白玉雕雲板,再上是漢白玉雕園形頂蓋,蓋上所置石雕望天吼,現已無存,現存望柱通高6。8米,東側望柱早年傾倒,西側望柱至今依然聳立完好。

應“盧龍農民”之約,特地把總督墓的相關資訊懸停於此。

郎廷佐,盧龍縣陳官屯鄉土山村西北座落著一座規模宏大的墓葬,當地人稱它為郎家墳,墓主叫郎廷佐。痴《清史稿》記載,郎廷佐,字一柱,祖籍廣寧(現主子子縣)。其父熙載為明時諸生,後歸降清廷,隸屬漢軍鑲黃旗:嚴毒吞世襲遊擊將軍之銜。廷佐為其次於,早年過繼給甲屍甄蕊蘭囂巖二薔筆軍醚症張獻忠,姜驤有功升遷為秘書院學士,後任江西巡撫,江南江西總督,福建總督之要職。

史稱郎廷佐“性行純良,才能敏練”,當恰如其分。今從一事即可觀其為人。

清初賦稅制度仍然沿襲明朝的一條鞭法,隨著農業經濟竿默囂瑞二黑器囂二咒筘翠標準不一,江南頗重。大批無業流民剛剛被組織到農業生產主毒,又被沉重的丁銀逼得再度走向流浪死亡的道路。貧苦農民居無定所、四處遷徙,清朝的稅收也就得不到保證,拖欠賦予現象比比皆是,而江南尤重,竟高達四百餘萬兩白銀之巨。上任兩面江總督之後,郎廷佐決心改變局面,遂巡訪各府、州、縣,調查拖欠因由。經過深入調查,獲得一手資料,查清確有一部分是民眾生計維艱,“民困不能輸外”,主要是各級不主戶苧子徵銀之機中飽私囊、損眾肥己,即“官侵吏蝕致成”。為此在上書請求皇帝恩賜蠲免以蘇民困的同時,實行“按籍督催”和“稽徵新賦”並行政策,統一徵稅標準;並嚴令官吏任內徵賦未達標者,不得調任新單位,必須“戴罪留任督催”於是“宿弊頓革”,既增加了政府的財改收入,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為江南經濟的恢復奠定了基礎。

廷佐一生“克襄王事,素著勒勞”。順治16年(1659),他在視察長江水師後,對江南汛兵不多、水師舟楫未備的現狀,憂心如焚,當即上書凱陳“請調鄰省勁兵防禦”。未及實施,鄭成功即率部從福建沿海大舉北進,並溯江而上,陷鎮江、襲瓜州,進窺江寧(南京),江浙為之震動。此時,江寧守軍力量薄弱,形勢危急。廷佐與駐防軍事統領喀喀木合計禦敵之策,齊心協力攖其前鋒,挫其鐵甲勇士,軍心稍安。不久成功親帥大軍攻城,戰艦蔽江鋪天蓋地而來,攻勢甚猛,大有一舉拿下江寧之勢,江寧城防危急、多次告急。此時廷佐不避彈矢親臨城頭、戮力殺敵,勢與將士同甘共苦,堅守城池。由於將帥同心守城,在幾天之內清軍終於擊退了鄭軍的多次進犯。鄭成功見久攻不下,乃留餘新帥軍圍城,自帥一部人馬他往。此後,總兵梁化風在徵得郎廷佐的同意後,使用詐降計延緩了鄭軍的攻勢,麻痺亍鄭軍,清軍得以休整。此後,在餘新大慶生日之際,廷佐令水師提督管效思,梁化風各自率兵從水陸兩面夾擊鄭軍。鄭軍措手不及,五百餘艘戰艦被燒,遂大敗而回。清軍挾勝利之餘威,繼收復失地,鄭成功被迫退回福建。廷佐因此榮獲朝廷嘉獎,更獲倚重,視為干將,鎮守江南13年,在清初各省總督專營一地時間之長者,無人匹敵。值得一提的是在廷佐任職兩江總督期間,曾督造景德鎮官窯。此後,其弟郎廷極為江西巡撫、兩江總督督燒官窯,瓷器專供朝廷大內使用,史稱郎窯。在此期間,燒製成功了郎窯紅。其特點是釉質厚,釉面有大裂紋,還有不規則牛毛紋。因釉面流動性大,顏色越往下越深,如牛血般殷紅,而口邊無色,俗稱“脫口”,即一圈白邊。而底邊由於底足旋削保證了流釉不過足,俗稱“郎不流”。因其釉中含銅,稱銅紅釉,釉色鮮豔,有“其明如鏡,其潤如玉,其赤如血”的讚譽。實為瓷中珍品,從而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留下了輝煌璀璨的一章。

康熙13年(1674)3月,靖南王耿精忠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從福州起兵,策應吳三桂,尚可喜發動的叛亂,進兵浙江、江西。是時,廷佐被任命為福建總督,全力籌措平耿之亂。廷佐受命後,雖然慮及其孫為耿氏婿,平叛之役必危及人身安全,但以國家計、以民族計,表示“誓不與賊俱生,願力疾前軀,殲除叛寇”。對此正義之舉、慷慨之言,康熙帝玄燁“親賜鞍馬甲冑”,表彰其效忠國家的精神。到達前方後,廷佐經過對叛軍力量的調查分析,上疏力陳在目前耿部與臺灣鄭經部互為倚聯聲援的環境下,平叛之策宜剿撫兼施,即耿部宜剿、鄭部當撫。康熙見疏下旨:“海寇(鄭經)當撫,精忠當用剿、或用間。”依此廷佐與康親王傑書共同制定了平亂方策,取得了初步成果。然就在此時,廷佐因年歲已高、操榮過度而患病醫治無效,於康熙15年去世。

廷佐死後,其棺槨於康熙16年(1677)葬於盧龍土山。因其生前為國家統一做出了較大貢獻,康熙特命禮部給予御祭的殊榮,以示褒獎。

郎,周朝時候,魯國的費伯率領軍隊駐紮在郎城,就是現今山東魚臺縣那一帶,後來駐兵時間長了費伯的族人中有許多就在郎城安居下來,這些族人的子孫,就以郎城這個地名為姓,世代姓郎。所以說費伯是郎姓的始祖。而朗姓的源祖,還可追溯到上古的周公那裡。因為周文王、周武王都姓姬,而魯姓是從姬姓裡分出來的一族,魯國君主就是姬姓的後人。費伯呢,又是魯國懿公的孫子。如果再往更古的時代追溯,那麼周文王、周武王的姬姓氏族,是黃帝的氏族部落裡主要支系形成的。郎姓先人還有如〔郎士元〕唐代詩人,並在朝中做官。〔郎廷極〕清朝制瓷。

郎廷極死於哪年,葬於何地aukours 2010-11-08

郎廷極 〔清〕(一六六三至一七一五)

字紫衡,一字紫垣,號北軒,隸漢軍鑲黃旗,奉天廣寧(今遼寧北鎮)人。永清子。康熙間以門蔭授江寧府同知,仕至漕運總督。卒諡溫勤。卒年五十三。著文廟從肥先賢先儒考、勝飲編、北軒集。又瓷器中所盛稱之郎窰為紫垣開府江西時所造,仿古暗合,與其無二。所摹成。宣黝水顏色,橘皮棕眼,款字酷肖,極難辨別。《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瓷器史論叢》

郎廷極死於哪年,葬於何地分析習 2010-11-08

一七一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