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遷的資料馬上,急速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15

談遷的資料馬上,急速芝士回答來自: 芝士回答 2021-11-07

談遷的資料馬上,急速

談遷 (1594-1658) 明末清初史學家。自幼刻苦好學,家貧,靠繕寫、代筆或作記室(秘書)維持生活。南明弘光元年(1645)為閣臣高弘圖的記室,出謀劃策,力圖恢復。頗受高弘圖 、 張慎言等賞識。後擬薦為中書舍人及禮部司務。他感到時事日非,不足與有為 ,堅辭不就,引退回家隱居。

談遷博鑑群書,善諸子百家,精研歷史,尤重明代典故。天啟元年(1621),談遷母親亡故,他守喪在家,讀了不少明代史書,覺得其中錯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編寫一部真實可信符合明代歷史事實的明史的志願。他長年揹著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處訪書借抄,飢梨渴棗,市閱戶錄,廣搜資料,終於用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後陸續改訂,積二十多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500萬字的鉅著《國榷》。豈料兩年後,清順治四年(1647)8月,書稿被小偷盜走,面對沉重打擊,談遷不禁老淚縱橫:“噫,吾力殫矣!”但談遷並未就此沉淪,而是迅速從打擊中挺立起來,“吾手尚在,寧遂已乎!”他滿懷悲痛,發憤重寫,經4年努力,終於完成新稿。順治十年(1653年),60歲的他,攜第二稿遠涉北京,在北京兩年半,走訪明遺臣、故舊,蒐集明朝遺聞、遺文以及有關史實,並實地考察歷史遺蹟,加以補充、修訂。書成後,署名“江左遺民”,以寄託亡國。

談遷性格耿介,雖家徒四壁,然處士操行廉,雖遊大人先生之門,然不妄取一介。他好幾次拒絕人送禮物,拒絕人拿錢買他的文章。1656年南歸時,也不肯求人寫介紹信給以方便。曾有人推薦至朝廷任職,他託辭不受。吳晗在《談遷和<國榷>》一文中,贊他是個有骨頭的老窮漢,他忠於學術研究、忠於國家民族的堅貞不拔、不為困難所嚇倒的精神氣節,是非常值得後人崇敬和學習的。

國榷

《國榷》記載明代重要史實的編年體史書。談遷撰。全書正文104卷,卷首4卷。共五百萬字。

該書記敘從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誕生,到1645年南京淪陷、福王抗清政權滅亡為止的317年間的歷史。書中敢於直書《明實錄》避而不談的明朝一些重要史實;對一些重要事件,常以個人和諸家的評論並列於後。其史實注意考訂精審,材料有相當的可靠性或參考價值。萬曆以後七十多年的歷史,以及建州女真的發展和後金同明的關係的記載,尤為他書所少見。根據邸報、方誌和官吏遺民口述材料編補的崇禎朝十七年的史實,也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但書中敘事有的過於簡略,有的事件前後記敘重複且說法不一。另外,封建正統史觀、儒家天命論、佛道等迷信思想,在書中也有濃重反映。由於書中對滿清頗多貶責,當時成為禁書。《國榷》原稿稱百卷,談遷死後僅有抄本傳世,後經浙江海寧張宗祥據蔣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盧氏抱經樓藏抄本,及崇禎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補,加以標點,分為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別作四卷,共一百零八卷。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冊出版。

成書經過

天啟元年(1621年),談遷28歲,談遷母親亡故,他守喪在家,讀了不少明代史書,覺得其中錯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編寫一部真實可信符合明代歷史事實的明史的志願。在此後的二十六年中年中,他長年揹著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處訪書借抄,飢梨渴棗,市閱戶錄,廣搜資料,終於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後陸續改訂,積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500萬字的鉅著《國榷》。豈料兩年後,1647年8月,書稿被小偷盜走,他滿懷悲痛,發憤重寫。經4年努力,終於完成新稿。1653年,59歲的他,攜第二稿遠涉北京,在北京兩年半,走訪明遺臣、故舊,蒐集明朝遺聞、遺文以及有關史實,並實地考察歷史遺蹟,加以補充、修訂。書成後,署名“江左遺民”,以寄託亡國之痛,使這部嘔心瀝血之鉅作得以完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