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的“曾不知老之將至”中到底有沒有那個“曾”字?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18

蘭亭序的“曾不知老之將至”中到底有沒有那個“曾”字?阿波桑二二兒 2018-01-14

在《蘭亭集序》的原作中,其實那個字不是“曾”字,而是徐僧權的“僧”字。

徐僧權是南朝時候梁的書畫鑑定專家,王羲之的真跡是他鑑定出來的,所以王羲之的真跡上留有他的簽名,但在流傳的過程中,後人以訛傳訛,就變成了“曾”字;其實王羲之的真跡裡面是沒有“曾”字的。

蘭亭序的“曾不知老之將至”中到底有沒有那個“曾”字?

“不知老之將至”的翻譯為: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

該句出自《蘭亭集序》第二段,這一自然闡明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緊承土文的“樂”字,引發出種種感慨。先用兩個“或”字,從正反對比分別評說“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兩種不同的具體表現,一是“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一是“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然後指出這兩種表現儘管不同,但心情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當其欣於所遇”時,都會“快然自足”,卻“不知老之將至”。這種感受,正是針對正文“遊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的聚會之樂而發,側重寫出樂而忘悲。接著由“欣於幾所遇”的樂引出“情隨事遷”的優,寫出樂而生憂,發出“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慨嘆、文章至此,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最後引用孔了所說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話來總結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蘭亭集序》是世人公認的瑰寶,始終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傳到他的七世孫智永,智永少年時即出家在紹興永欣寺為僧,臨習王羲之真跡達三十餘年。智永臨終前,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辯才。辯才擅長書畫,對《蘭亭集序》極其珍愛,將其密藏在閣房樑上,從不示人。後被唐太宗派去的監察史蕭翼騙走。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後,如獲至寶。並命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臨寫。以馮承素為首的弘文館拓書人,也奉命將原跡雙鉤填廓摹成數副本,分賜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後,侍臣們遵照他的遺詔將《蘭亭集序》真跡作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