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或其發生了國人暴動,“國人”是指誰?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26

西周或其發生了國人暴動,“國人”是指誰?460657669 2011-10-15

西周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後,社會矛盾開始激化。到周昭王、周穆王時期,由於貴族內部的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許多失勢的貴族和貧困計程車階層,社會地位不斷下降,也在城中與一般平民雜處,成為“國人”的組成部分。另外,在“國人”中還有百工、商賈等工商業者以及社會的下層群眾。 在周代,所營築的城邑通常有兩層城牆,從內到外分別為城和郭,城內稱“國人”,城外的稱“野人”或者“鄙人”。 西周的土地基本制度是“井田制”,將大塊的田地分割成九塊,排成“井”字形。中央一塊田地由大家合耕,收穫歸國家所有,為公田;其餘八塊收穫物歸各家所有,為私田。井田制下受田的人,平時向授予者交納貢賦,戰時有服兵役的義務。天子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有權向每一位生活在土地上的貴族和庶民取得貢賦,有權向接收土地者收回土地。 西周行使取得貢賦權的方法有兩種,其一,庶民助耕公田;其二,諸侯采邑主朝覲貢獻。到周夷王時,已有諸侯不朝。同時,隨著私田的不斷開發,使西周的井田制度遭到破壞。國人不斷依靠從山林湖澤捕魚、打獵營利,這都對西周朝廷的經濟收入造成了巨大的威脅。[1]

編輯本段事件原因

周夷王死後,其子周厲王姬胡繼位。為了改變朝廷的經濟狀況,周厲王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利”政策,將山林湖澤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準國人進入謀生。 周都鎬京的國人因不滿周厲王的政策,怨聲載道。大臣召穆公(又稱召公虎、邵公)進諫說:“民不堪命矣!”(人們已經受不了了,都在議論紛紛)周厲王又命令衛巫監謗,禁止國人談論國事,違者殺戮。 在周厲王的高壓政策下,國人不敢在公開場合議論朝政。人們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談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後匆匆地走開,這就是“道路以目”。周厲王得知後十分滿意。對召穆公說:“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我有能力制止人們的非議,他們再也不敢議論了!) 召穆公勸諫周厲王道:“是障之也!”(這是用強制的手段來堵住民眾的嘴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這樣堵住人們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條河。河一旦決口,要造成滅頂之災;人們的嘴被堵住了,帶來的危害遠甚於河水!治水要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民要讓天下人暢所欲言)周厲王對此卻置若罔聞。 周厲王的高壓政策,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公元前841年,爆發了“國人暴動”。[2][3]

編輯本段事件過程

公元前841年,因不滿周厲王的暴政,鎬京的“國人”集結起來,手持棍棒、農具,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周厲王下令調兵遣將。臣下回答說:“我們周朝寓兵於國人,國人就是兵,兵就是國人。國人都暴動了,還能調集誰呢?”周厲王帶領親信逃離鎬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並於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於該地。 國人攻進王宮,沒有找到周厲王,便轉而尋找太子姬靜。召穆公將姬靜藏了起來,國人圍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書紀年》記載:“(國人)執召穆公之子殺之”。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勸解下,國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紛紛離去。此時宗周無主,周公和召公根據貴族們的推舉,暫時代理政事,重要政務由六卿合議。這種政體,稱為共和(一說由共國國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職務)。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2][3]

編輯本段事件影響

《史記》一書於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開始記年記事,因此發生“國人暴動”、厲王被逐、“共和行政”的這一年,被視為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直接導致了周王室日趨衰微,逐步出現了分崩離析的局面。儘管有短暫的宣王中興,但周宣王之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最終被犬戎所滅。[1][4]

西周或其發生了國人暴動,“國人”是指誰?一箭雙鵰144 2017-03-28

國人是指城裡人。

西周時期,國人是指城邑及其附近的人。主要從事第二產業(手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工作。

野人是指遠離城邑的人。主要從事第一產業(農業),少量從事服務於第一產業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國人和野人都是自由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不是奴隸。 現在用於中國人的統稱。不過因為歷史上的原因,我們這裡的“國人”的定義域僅限於中國大陸地區的公民,並不包括港澳臺。

周人武裝拓殖的“城”通常有兩層城牆,內者曰城,外者曰郭。《孟子·公孫丑下》所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周七里的小面積就是古代的“國”。居住在城郭之內的稱為“國人”,以別於郊外的“野人”或“鄙人”,即“庶人”。“國人”和“野人”都是脫胎於原始社會的公社農民,滅商後的周族公社農民與奴隸主貴族一起分別駐守在城邦與都邑,被征服的商族等公社農民則居住在野鄙之中,或隸屬於“國”,或隸屬於采邑,即“都”或“邑”。西周時期的“國人”和“野人”,由於前者是征服族,後者是彼征服族,因而他們的社會地位並不一樣。

西周或其發生了國人暴動,“國人”是指誰?hlywan 2018-04-25

國人是指城裡人。

1、西周時期,國人是指城邑及其附近的人。主要從事第二產業(手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工作。

2、野人是指遠離城邑的人。主要從事第一產業(農業),少量從事服務於第一產業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3、國人和野人都是自由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不是奴隸。 現在用於中國人的統稱。不過因為歷史上的原因,我們這裡的“國人”的定義域僅限於中國大陸地區的公民,並不包括港澳臺。

西周或其發生了國人暴動,“國人”是指誰?網友38c6cc7 2011-10-15

先要了解事件背景。西周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後,社會矛盾開始激化。到周昭王、周穆王時期,由於貴族內部的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許多失勢的貴族和貧困計程車階層,社會地位不斷下降,也在城中與一般平民雜處,成為“國人”的組成部分。另外,在“國人”中還有百工、商賈等工商業者以及社會的下層群眾。 在周代,所營築的城邑通常有兩層城牆,從內到外分別為城和郭,城內稱“國人”,城外的稱“野人”或者“鄙人”。

西周或其發生了國人暴動,“國人”是指誰?網友125a88e07 2011-10-15

在周代,所營築的城邑通常有兩層城牆,從內到外分別為城和郭,城內稱“國人”,城外的稱“野人”或者“鄙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