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勳的歷史?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25

濟南易爾匯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總裁

張振勳的歷史?heikafei36762014-07-08

張振勳 百科名片 張振勳張振勳(1840-1916)近代華僑資本家。字弼士,號肇燮。大埔人。字弼士,1841年出生在廣東潮州府大埔縣(今梅州市大埔縣)。他家境貧寒,小時候只讀過3年書,15歲到印尼的巴達維亞謀生。巴達維亞即今天的雅加達。在那裡,張振勳既缺乏資金又沒有技術,只好在一家米店裡打工。由於他幹活麻利且有心計,結果被鄰店一位姓溫的老闆招為女婿。後來他涉足酒業、種植業、藥材業、採錫業、船運業,生意做到新加坡、馬來亞、泰國、越南、菲律賓,成為當時東南亞的首富。 1856年赴荷屬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謀生。後獲准承包酒稅、典當稅及一些地區的鴉片煙稅,獲巨利。從1866年起,先後開辦裕和、亞齊、笠旺、萬裕興墾殖公司,東興礦務公司,廣福、裕昌輪船公司等,成為南洋鉅富。1892年後歷任清政府駐檳榔嶼首任領事、新加坡總領事、中國通商銀行總董、粵漢鐵路總辦、佛山鐵路總辦。1894年後在國內投資興辦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廣廈鐵路公司、廣西三岔銀礦、惠州福興玻璃廠、雷州墾牧公司等。1903年獲賞侍郎銜,三品京堂候補。主張抵制洋貨,以商戰收回利權。1905年賞頭品頂戴,補授太僕寺正卿,繼任商部考察外埠商務大臣、督辦鐵路大臣。1910年任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 1912年後,歷任袁世凱總統府顧問、工商部高等顧問、南洋宣慰使、華僑聯合會名譽會長等。1915年發起組織赴美實業考察團,籌辦中美銀行。還熱心捐資辦學。1916年9月12日病逝於巴達維亞。 50歲出頭以後,張振勳亦商亦官,先後做過駐新加坡總領事、粵漢鐵路督辦等職。1904年獲光緒帝第三次召見,並被任命為督辦閩粵農工路礦大臣和商部考察外埠商務大臣。就在這年的11月,張振勳給商部寫了一份奏摺,將他吸收利用僑資的計劃和盤托出。其主張有這樣三個要點: 第一、在工作切入點上,由於“外埠華商,籍隸閩、粵者,十人而九,其擁厚資善經營者,指不勝屈”,所以“振興商務,尤非自閩、粵等省入手不可”。 第二、在具體做法上,商部派要員周曆各埠切實開導時,講究的是“動之以祖宗廬墓之思,韻之以衣錦還鄉之樂”,要撥動華僑鄉情那根敏感的神經。 第三、在發展順序上,先由督辦在閩粵“湊集華資,認真提倡,選擇要地,築路一段,開礦一區”,等到“著有成效昭示大信”之後,“再勸華商出其資財,承辦各項公司,極力經營”,並“由南至北,逐步擴充”。 張振勳的奏摺得到商部贊同,並呈報光緒帝獲得批准。當然,今天的吸收利用華僑資本與清朝末年不可相提並論,不過上述這些見解即便是一百多年後來看,依然能給人啟迪。 張振勳不僅提出吸收利用僑資的主張,而且還身體力行回國辦廠。其中值得稱道的是,1894年他出資300萬銀元在山東煙臺創辦的張裕葡萄酒公司。這個公司一直延續至今,該廠生產的上等葡萄酒被列為中國名酒之一。 1916年9月,張振勳在印尼巴達維亞病逝,享年75歲。遺體運回家鄉安葬,途中荷蘭及英國殖民當局下半旗致哀,百姓則點香路祭。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悼念這位曾叱吒風雲的商界奇才。 [編輯本段] 張振勳的故事 釀酒大王張振勳 1840年,張振勳出生在廣東大埔縣一個鄉村私塾先生的家中。雖然父親在教書之餘,還行醫治病,但家中的生活仍然十分貧困。小振勳在私塾中跟著父親讀了幾年書,十三四歲時,就不得不輟學到姐夫家去放牛。可是他太愛讀書了,一次因為看書而忘了管牛,牛吃了人家田裡的秧苗,主人告到姐夫家裡,要求賠償。姐夫氣得狠狠地打了小振勳一個耳光,還罵他說:“死人還能守住四塊棺材板,你連一頭牛都看不住,真是連死人都不如!” 小振勳賭氣說:“你不要太看不起人,將來我發了財……” 姐夫不等他說完,就冷笑起來,說:“你也想發財?除非太陽從西邊出!” 小振勳氣得臉色發青,轉身就跑回家去了。 父親沒有責備他,只是為難地說:“孩子呀,以後你打算幹什麼呢?” 小振勳想到他讀司馬遷的《史記》,其中《貨殖列傳》這一篇有許多因經商而致富的例子,就對父親說:“我想學做生意!” 因為一時沒有合適的學生意的機會,父親就把他送到一家竹器作坊去做學徒。 小振勳不怕吃苦,手藝學得很好。可是在他16歲那年,家鄉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到處都是餓死的人,沒有人再需要竹器,更沒有人來讀書,小振勳和父親都失了業。小振勳只得每天和哥哥、弟弟一起上山挖草根,剝樹皮,供一家人充飢。正在這時,村裡有個姓黃的南洋華僑回鄉探親,見災荒嚴重,就慷慨地拿出錢來,送給同村每戶人家一斗白米。鄉親們都非常感激他。張振勳很羨慕,就找到這位華僑打聽,他能不能到南洋去做工掙錢。姓黃的華僑見他身強力壯,手腳勤快,便表示願意帶他到南洋去謀生。 張振勳興沖沖地回家,說服了父母,就隨著姓黃的華僑,登上了去印度尼西亞巴城(就是今天的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帆船。 經過十幾天的海上航行,張振勳滿懷希望踏上了印尼的土地。清澈亮藍的海水,高聳入雲的椰子樹,鬱鬱蔥蔥的橡膠林,芬芳撲鼻的檳榔花,散發著肉香的沙茶…… 濃郁的異國風情使小振勳感到新奇而有趣。但是他更關心的,還是在什麼地方能夠掙到白花花的銀錢。他一刻都不會忘記,家鄉的父母親人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正盼著他能多掙點錢養家餬口! 然而,當時的巴城,正處在荷蘭殖民主義者的統治下,它美麗的風光,只是富人的天堂。窮苦人在這裡還是難以謀生。舉目無親的張振勳,雖然在姓黃的華僑幫助下有了一個棲身之處,但接連兩個月都沒有找到工作,最後只得去做非常艱苦而且危險的礦工。 直到3年以後,張振勳才在一個福建華僑開設的紙行當上了傭工。他深知這工作的來之不易,所以只要是老闆吩咐的事,都認真踏實地去幹好。有的時候,他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也從無怨言。晚上得了空閒,他總是如飢似渴地學習當地語言和業務知識。紙行的陳老闆因此很看重他,先讓他當推銷員,後來又提拔他當賬房先生,把全店銀錢進出和賬務管理都託付給他。張振勳也沒辜負老闆的信任,努力搞好經營,當年紙行就獲得了5萬荷蘭盾的利潤。這時,有人暗中鼓動他找機會挾帶店裡的款項逃回家鄉,去過快活日子。張振勳認為這樣做是不道德的,也是沒出息人的做法,所以堅定地拒絕了。陳老闆知道後,更加器重這個年輕人,覺得這是個靠得住的人,所以把自己的獨生女兒陳蘭香也嫁給了張振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