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宗鎮的歷史變遷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27

陽宗鎮的歷史變遷小毛驢竸 2016-06-01

據清道光《澄江府志》載:陽宗“唐麼些蠻居之,號‘強宗’,段氏因以名部,後訛為陽宗。元初內附,立千戶,至元中改為縣……本朝康熙八年併入河陽。”

在其他史料上載: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設俞元(今澄江)縣,陽宗屬俞元縣管轄。唐上元元年(760年),南詔國統治雲南,在澄江設河陽郡,陽宗屬河陽郡管轄。937年,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國,在滇東設37部,陽宗為“強宗部”,相當於一個縣的建制。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澄江路,下轄強宗縣。“強宗”後來被誤傳為“陽宗”,縣的治地在今陽宗城(鎮所在地),一直保留到請康熙八年(1669年),才併入河陽縣,二千多年來,陽宗與澄江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歷史上,陽宗海四周多數地段屬陽宗管轄,地盤大致有292平方公里,後來,因為行政區域調整,1953年7月將草甸、前所、土官、地馬、龍池、竹園、黃泥等七個鄉劃歸宜良縣管轄,1957年12月,將馬朗鄉劃歸呈貢縣管轄。兩次劃出的人口13080人,土地面積148。54平方公里。當時,陽宗的土地面積一下子減少50。86%,僅剩下143。46平方公里,人口減少60%以上。1950年,陽宗設為澄江縣第四區,區政府在陽宗城文廟。1958年,成立火箭人民公社,後改陽宗公社,公社所在地為陽宗城文廟。1983年設立陽宗區,區政府在陽宗城文廟。1987年設立陽宗鄉,鄉政府在陽宗城文廟。1990年,設立陽宗鎮,鎮政府在陽宗城文廟。1997年5月,鎮政府在老城西南邊新蓋辦公樓,鎮政府搬出陽宗老城區文廟。

歷史上,陽宗土著居民主要為彝族,其依據是:《澄江府志》載:“唐麼些蠻居之”,說明唐朝時期陽宗是彝人佔據著。937年,大理國在曲靖召集滇東37部彝族首領和彝族將軍開大會,後來立了“會盟碑”,記錄那次會議的實況。當時,整個滇東都是彝族的地盤,陽宗是37部中的“強宗都”。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30萬大軍進攻雲南的梁王,勝利後,30萬大軍留在滇中屯田。第二年,雲南王沐英將元朝的澄江路改為澄江府,陽宗是澄江府下轄的一個縣。沐英對雲南不放心,又從江南遷來250萬移民,分散在滇中地區。二年內,滇中突然來了280萬人,大多數是漢族,很快就改變了滇中的民族結構,漢族占主導地位,彝族有的遷走他鄉,有的被漢化了,至今,陽宗境內全部是清一色的漢族村寨。

在陽宗現有的漢族人口中,有一些人的祖先是明朝年間從北方遷來的,有一些人的祖先是當地土著人漢化而成的,600多年來,互相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難捨難分,共同構成了一個民族大家庭的整體。

所以,至今陽宗婦女的服飾仍然保留著少數民族服裝的式樣和特色,外地人稱陽宗婦女是穿少數民族服裝的漢族人。

陽宗鎮的歷史變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