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原來叫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07

焦作原來叫什麼?匿名使用者 2014-03-09

焦作歷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時期就有人類居住。夏朝屬冀州,稱覃懷地。商及西周屬畿內地,分屬雍、邗、溫三國。東周為晉南陽地,戰國時屬魏、衛二國地。秦屬三川郡,西漢屬冀州河內郡。東漢屬司隸部河內郡。三國屬魏國冀州河內郡。晉分屬司州河內郡、汲郡、滎陽郡。南北朝分屬司州河內郡、滎陽郡。後魏分屬懷州河內郡、武德郡、司州汲郡、東恆農郡。隋分屬河內郡、汲郡、滎陽郡。唐分屬河北道懷州河內郡、河陽三城使孟州、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鄭州滎陽郡。五代分屬懷州、孟州、鄭州、開封府。北宋分屬河北西路懷州河內郡、京西北路濟源郡、京西路鄭州奉寧軍制、京畿開封府。元分屬燕南河北道懷慶路、孟州、河南江北行省卞梁路。明分屬河內布政使司懷慶路及開封府。清屬河南省懷慶府。1913年,河內縣改為沁陽縣。1927年沁陽縣東部劃出,成立博愛縣。1945年9月8日建立焦作市。1948年3月改為焦作縣。1949年10月15日,改為焦作礦區,劃歸平原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撤銷,焦作礦區劃歸河南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56年7月9日,改為焦作市,由河南省直接領導。1959年12月1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

焦作原來叫什麼?匿名使用者 2014-03-09

焦作一帶為“寧”的封地。寧是一個人名,是焦作一帶的部落首領。這一帶土地,也因此部落首領的名稱,被稱為“寧邑”。至今修武簡稱為寧,雲臺山名為“寧北山”,就是因為有著這麼一個文化淵源。焦作一帶,故稱懷川,又叫河內。

焦作原來叫什麼?匿名使用者 推薦於2017-06-03

懷川大地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名山秀水陶冶了世代英才豪傑,焦作地下文明積澱層層疊疊,地上文化布落洋洋灑灑。焦作山水是人文化的山水,焦作人文是山水化的人文,山人一體,不可分割。

這裡是人類始祖的發源地,有盤古開天地、華夏祖先伏羲女媧成婚、女媧補天、軒轅黃帝祈天破蚩尤、大禹治水等神話傳說。原始社會末期,位於黃河流域中游的懷川文明就吸引著四方百族,成為華夏民族發祥地的中心地帶。

這裡是商湯革命的起始地;是武王伐紂的前沿根據地;是後漢光武中興的大本營;是“正始玄風”的策源地和以八封為靈魂的太極文化的產生地;是水利文化、度假村文化之根所在;是中國46姓和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之根脈地。

神農祭天處、嘗百草處、藥王孫思邈活動遺蹟等,顯示著古代農業和醫藥的起源。出土眾多的陶瓷文物及當陽峪陶瓷遺址,顯示著懷川是發達的陶瓷文化之根;由大禹首次頒發的《夏小正》是中國的歷法之根,發源於陳家溝的太極拳、月山寺的八級拳和淨影寺的猿拳,證明懷川是中華武術之根,這裡還是道教中心和佛教聖地。

這裡是諸多大師泰斗的故里。孔子、李白、白居易、韓愈等各類數不清的歷史名人曾在此或遊歷、或隱逸、或葬歸於此。魏晉時的“竹林七賢”曾在修武百家巖隱居遊覽,影響頗大。

焦作地處黃河中下游北畔,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具有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早在七八千年前,這裡就有人種植粟等糧食作物。從焦作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除發現有大量的石鏟、石斧、石鐮、蚌刀等生產工具外,還有水井、房屋等原始農業生產跡象。春秋戰國時期,當地的農業已十分發達。焦作古代的手工業也十分發達。以採礦、冶煉、製陶、編織和工藝美術為主。戰國時期已有了煤炭開採業,至明清時期具有了相當的開採規模,延續至今,使焦作有“煤城”之稱。從考古發掘的文物看,春秋時期這裡已開始青銅器製作,東漢時山陽已成為全國較大的冶煉基地之一,宋代出現了以製作兵器、農具為主的作坊群。

據史志記載,全市有60座歷史古城,其中城區有6座;祠廟335所,其中城區70多所,現在統計,全市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蹟點833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44處,縣級492處,城區內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蹟點214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6處,市級81處。道清鐵路、澤煤盛礦井、福公司辦公房和錢莊等體現著近代煤城的歷史;焦作工學院是河南省最早的高等院校。傳統的歷史文化在當今焦作仍熠熠閃光,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黃帝時期,是一箇中華民族發明創造的時代,農耕、住宅、漁獵、製衣、蓄水、製作陶器等百業興起。皇帝崇尚“科學”,對於有發明創造的人,就封官加賞,指派他專門負責某一個行業的事務,發揮其專長。

焦作一帶為“寧”的封地。寧是一個人名,是焦作一帶的部落首領。這一帶土地,也因此部落首領的名稱,被稱為“寧邑”。至今修武簡稱為寧,雲臺山名為“寧北山”,就是因為有著這麼一個文化淵源。

黃帝的名字,出自對黃色的土地的開發,對農業的開發。同一個時期,寧這個人為什麼被以寧命名?是與家庭血緣文化有關,與生育文化有關。是寧這個人結束了無家族、家庭的人類社會狀態,開始以血緣關係組成家庭居住方式,以生育親養關係區別、延續、壯大後代。創立了以家庭作為社會細胞的社會組織方式。

焦作一帶,故稱懷川,又叫河內。黃帝部落活動於河南、河東,開始了農業文明的時候,三河之中的河內寧部落,開始了家族文明。河內,山環水抱之間,河流縱橫,湖澤相連,水豐土鹹,林草深密。多水之鄉的寧人,崇尚火;家族文化的肇始,需要火。泥土中固定保留火種的地方,泥土燒出陶質,給了寧人制作淘氣的靈感。

寧地的土質適合製作陶器,這有後世當陽峪製作絞胎瓷、絞胎陶為證,有宋代焦作遍地陶窯、瓷窯為證。寧首製陶器,擅長製作陶器,黃帝封其為“陶臣”,人們尊稱其為“子”。這個“子”,是孔子的“子”,是先生的意義,是有所授受的意義,後世祀奉其為陶神。

寧首製陶器,是下了一番工夫的。泥土被固定的火種燒出陶質,是要經歷日積月累,出自天然。人工燒出、發明出陶器來,需要大作為。寧起初怎麼也燒不成器。後世人們形容一個人成器不成器,便出自這裡。寧燒陶器燒出哲學來了。後世儒家、道家的道器學說與爭論,淵源於上古寧的思考。哲學往往一句話也不說,寧蹲下身子燒起火來,寧突然跳入火中,直到火中出現了五彩火焰,寧隨著五彩火焰向高度上升,直到寧的陶窯中燒出“神器”。

文化很有意味,“寧”通“擰”,把什麼東西擰成什麼樣子,多少個世紀後,當陽峪絞胎瓷“絞胎”的意思,依然是把製陶、制瓷的胎擰出花紋,依然離不開寧封子的寧文化淵源。自古焦作人要成就大事,也總憑了焦作人天性中具有的那股擰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