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想要的自由生活 | 簡評《遊牧東京》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17

你一定想要的自由生活 | 簡評《遊牧東京》愛元素文化 2022-07-30

文/鍋幾

日本媒體人米田智彥在他的作品《遊牧東京》中,記述並分享了他親歷的一項社會實驗,把過去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重新帶回現代城市,真是陌生又新鮮。

書中的“遊牧”,指的是基於現代共享理念的一種工作生活方式,只不過共享物的範圍更大,可以是交通工具、工作間甚至是住所。可以說,整座城市就是你的遊牧場。作者對此寫到:

過去說自由職業多指工作時間和場所不固定,而“遊牧”更甚,連工作以外的生活場所都可以是不固定的!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智慧。

源於作者乃至很多人的一個理想:邊旅行邊工作。這也符合大部分遊牧者的初衷——去更多的地方,和更多的人從事喜愛的工作,發現更多的新鮮事。

充斥著“詩和遠方”的理想主義並非痴人說夢。當前日本經濟社會遇到的深層問題,促使越來越多日本人尋求“職業自由”。

書中有這麼一句話:

自上世紀90年代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低迷。加之整個社會老齡化、晚婚(甚至不婚)化、少子化日趨嚴重,這些潛在問題不僅間接導致了低增長,也打擊了民眾的信心。日本的未來似乎被抹上一層不安的灰色,年輕一代渴望探尋新的出路。

即使在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我們選擇工作時也往往萌生這樣的念頭:是找一個自己擅長的工作從一而終,還是選擇一個擁有更多機會的大平臺伺機而動?當曾經的“鐵飯碗”、“金飯碗”不再是香餑餑,我們如何跳出體制,憑一己之力成就更大的職業提升,過上更理想的工作生活?

適時挺身而出選擇“遊牧”生活,成為不少年輕人的首選。

遊牧並不能給生活和職業發展提出明確的方法論指導,但卻能為人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至於可能性究竟有多少種,能夠獲得多大的成就,還要看遊牧者本人的能力和決心,以及對自己人生的設計。本書的核心觀點,就是如何“設計人生”。

“設計人生”聽起來很高大上,書中給出了這樣的內涵:

從自我、工作、生活三個方面進行自我設計。

遊牧生活最終體現在生活的多種可能性上,因此也是圍繞如何建立並培養職業多樣性,以及為多樣性提供相應條件這一問題作出分析和解答。

自我設計意在重新發掘多方面的潛力,為個人塑造豐富的“多元形象”。自我設計首先需要在精神層面上獲得認可,因此這一過程不易覺察又至關重要。在此基礎上,打造多樣化的知識技能結構,拓寬本職工作的應用範圍,把主業拓展為副業,再把副業強化成復業,最終成為“多面自由的職人”:

這不正是我們常說的“斜槓青年(Slash)”嗎?先掌握強大的主業技能,再以此作為價值交換反哺其他平行職業,繼而獲得多重身份;不同身份具有同樣的重要性,並可以自由轉換。

然而說個題外話,一部分現代人急功近利,徹底誤解了“斜槓青年”的內涵:白天搞清潔晚上賣廢紙的說自己是“斜槓”,白天上班晚上開滴滴的也說自己是“斜槓”,甚至在朋友圈做微商做代購的也妄稱“斜槓”,把“兼職謀生”當作“斜槓”,豈不貽笑眾人。

在書中,工作設計是指選擇一個能產生價值創造的場所,核心是積極與外界保持關聯和互動,作者稱之為“連線”。

這個概念來源於網際網路,投射到現實工作,就是要從真實可觸的外部社會或自然環境中汲取靈感,透過與人群交流收穫創造。一個特殊的實體場所能把這些潛藏著靈感和創造的人群聚集起來,就是書中提到的“共享工作間”。

傳統的辦公場所圍繞地理位置這一單一屬性,而共享工作間的核心在“人”,不同的人將賦予其不同的特質。同一個共享工作間可能會同時接待來自各行各業的人群,這將摩擦碰撞出獨有的氣質氛圍。

共享工作間實質上是網上社群的實體化,目的是使工作上志同道合的人在物理空間上聚集,即便他們處在完全不同的行業,服務著不同的僱主。

想象一下,每天圍繞在身邊的工作夥伴是來自各行各業最具創造力的那批人,隨時能進行跨行業跨領域的互動,時刻面對面體驗新鮮知識的分享。過去常說的“隔行如隔山”,在共享工作間裡是如此有吸引力!

生活設計實際上是住所的選擇。住所是所有生活方式的落腳點,也是遊牧生活的最後一環。在遊牧中,工作場景得到大範圍擴充套件,人們可不再透過居住地來劃分歸屬,因此“居無定所”也就成了必然。

作者認為,遊牧生活不存在傳統觀念上的“買房”或者“擁有”,強調“能夠在人生的各自階段,選擇與當時自己的心境、情況相符的住所”,主張在居住環境上隨時嚐鮮。為此,作者用親身經歷來證明合租、改造舊居等方案的可行性,將身心付諸更廣闊的自然,令人羨慕不已。

我從其他人的書評中反覆讀到一個觀點,即遊牧生活在某些國家的城市很可能會“水土不服”,尤其是在基礎設施薄弱,民眾生活質量低、治安環境差的發展中國家的城市。

遊牧生活不僅面臨語言、氣候、生活習慣、治安環境等問題,在共享環境下,最重要的還是人群之間的絕對信任。

人心叵測,脆弱的遊牧生活時刻面臨嚴峻挑戰,稍不注意就會變為糟糕的體驗,嚴重時甚至會使人身財產蒙受損害。

遊牧者,也都是勇敢者。

一個月前油價飛漲,不得已選擇騎車上下班,剛好給了我一個“聽書”的機會,本書也是在那個時候被我收入囊中。

坦白的講,書寫得並不算好,結構散漫,觀點分散,部分觀點也遭質疑。促使我讀完並寫下評論的,是作者為開闢自身多種可能性,追逐理想生活所做出的努力探索和嘗試。

讀完本書時,正值我工作面臨變動,對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我有幸與作者感同身受。但當我想起所面對的職業危機和對未來的無力感,得以透過讀書化解,內心孕育的理想也能在書中的異國街頭開枝散葉,終究還是欣慰的。

此刻,我能感受到作者寫下這段時內心充滿的善意,他說:

這一定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擁有的,不論如何,它總能給人希望和安慰。這就是本書帶給我最深切的感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