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知識,歷史上除了劉邦這個名人外,還有哪些“劉”姓名人 ?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02

歷史小知識,歷史上除了劉邦這個名人外,還有哪些“劉”姓名人 ?

歷史小知識,歷史上除了劉邦這個名人外,還有哪些“劉”姓名人 ?

歷史小知識,歷史上除了劉邦這個名人外,還有哪些“劉”姓名人 ?

歷史小知識,歷史上除了劉邦這個名人外,還有哪些“劉”姓名人 ?dhidbjing 2019-10-19

1、劉徹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漢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樹,與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歷代史學界和政治家們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極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會帶了新思維,親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2、劉備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亦稱漢先主,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繼其帝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

劉備透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歷史小知識,歷史上除了劉邦這個名人外,還有哪些“劉”姓名人 ?

3、劉病已

漢宣帝劉詢(前91年-前48年1月10日),原名劉病已,字次卿,即位後改名詢,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9月10日—前48年1月10日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宣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宣帝”。漢武帝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長孫,史皇孫劉進的長子,生母為王翁須。

由於宣帝長期在民間生活,深知民間疾苦,所以他在位時期,勤儉治國,而且還很放鬆人民的思想,對大臣要求嚴格,特別是宣帝親政以後,漢朝的政治更加清明,社會經濟更加繁榮。

在親政的二十年中,他著重於整肅吏治,加強皇權。他不但族滅了腐敗的霍氏家族,而且誅殺了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貪汙的官員。

4、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

歷史小知識,歷史上除了劉邦這個名人外,還有哪些“劉”姓名人 ?匿名使用者 2019-10-14

禪讓(拼音:shàn ràng)是指統治者把首領之位讓給別人,“禪”意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薦”,“讓”指“讓出帝位”。

堯是黃帝以後比較著名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後,堯把部落聯盟首領位置讓於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唐堯傳位給虞舜,同時傳了允執厥中四個字;虞舜傳位給大禹,同時傳了堯舜,成為五千年治國的國家哲學。

人們世代尊稱堯和舜為上古先王,堯舜相傳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歷史小知識,歷史上除了劉邦這個名人外,還有哪些“劉”姓名人 ?您輸入了違法字元 2019-10-14

禪讓制,中國統治者更迭的一種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將統治權讓給他人,而不是像後來的帝王那們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形式上,禪讓是在位君主自願進行的,是為了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通常,禪讓是將權力讓給異姓,這會導致朝代更替,而讓給自己的同姓血親,則被稱為“內禪”,讓位者通常稱“太上皇”,不導致朝代更替。

中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禪讓就是堯舜禹。傳說中的部落聯盟首領傳襲制度.據說堯年老時,經民主推舉和自己長期考察,確認舜才德出眾,將首領位置讓給舜;舜老時,如法炮製,傳位於禹。

值得一提的是最開始的禪讓制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五帝時代是所謂“ 公天下 ”時代 ,實行一種“擬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以產生國家領導人的制度,這是一種非血統的或稱“擬血統”的王位繼承製。從黃帝開始,王位基本上不傳於嫡系長子。

黃帝姬姓,禪位於嬴姓少昊。少昊禪位於黃帝的孫子顓頊;顓頊先傳位於嫡長子(稱“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顓頊族子嚳繼承,帝嚳是黃帝的曾孫。帝嚳傳位於兒子帝摯。帝摯禪位於異母弟伊祁姓的堯;帝堯禪位於姚姓的舜;帝舜禪位於姒姓的禹。

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以後歷代相沿。至此禪讓制名存實亡。

歷史小知識,歷史上除了劉邦這個名人外,還有哪些“劉”姓名人 ?

擴充套件資料:

“世襲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遜位後,將皇帝的九五之尊轉給自己的子孫的傳承製度。世襲制就是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按照血統關係世代傳承,這種傳承主要有“家”的傳承,諸侯國的傳承,天下的傳承等。

執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與君主之間可能有血緣關係,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傳弟,也有的是叔傳侄;有的是受命於王。弒君奪位,搶班奪權、謀權篡位,不在世襲之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世襲制

百度百科-禪讓

歷史小知識,歷史上除了劉邦這個名人外,還有哪些“劉”姓名人 ?您輸入了違法字 2019-10-14

禪讓制,中國統治者更迭的一種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將統治權讓給他人,而不是像後來的帝王那們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形式上,禪讓是在位君主自願進行的,是為了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通常,禪讓是將權力讓給異姓,這會導致朝代更替,而讓給自己的同姓血親,則被稱為“內禪”,讓位者通常稱“太上皇”,不導致朝代更替。

中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禪讓就是堯舜禹。傳說中的部落聯盟首領傳襲制度.據說堯年老時,經民主推舉和自己長期考察,確認舜才德出眾,將首領位置讓給舜;舜老時,如法炮製,傳位於禹。

值得一提的是最開始的禪讓制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五帝時代是所謂“ 公天下 ”時代 ,實行一種“擬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以產生國家領導人的制度,這是一種非血統的或稱“擬血統”的王位繼承製。從黃帝開始,王位基本上不傳於嫡系長子。

黃帝姬姓,禪位於嬴姓少昊。少昊禪位於黃帝的孫子顓頊;顓頊先傳位於嫡長子(稱“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顓頊族子嚳繼承,帝嚳是黃帝的曾孫。帝嚳傳位於兒子帝摯。帝摯禪位於異母弟伊祁姓的堯;帝堯禪位於姚姓的舜;帝舜禪位於姒姓的禹。

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以後歷代相沿。至此禪讓制名存實亡。

歷史小知識,歷史上除了劉邦這個名人外,還有哪些“劉”姓名人 ?

擴充套件資料:

禪讓順序

1、中國歷史王朝禪位第一次順序(公元前202年—589年)

漢朝(公元前202年—220年)220年,漢獻帝劉協禪讓給魏文帝曹丕

曹魏(220年—265年)265年,魏元帝曹奐禪讓給晉武帝司馬炎

晉朝(266年—420年)420年,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宋武帝劉裕

南朝宋(420年—479年)479年,宋順帝劉準禪讓給齊高帝蕭道成

南齊(479年—502年)502年,齊和帝蕭寶融禪讓給梁武帝蕭衍

梁朝(502年—557年)557年,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陳武帝陳霸先

陳朝(557年—589年)589年,陳朝滅亡

2、中國歷史王朝禪位第二次順序(386年—923年)

元魏(386年—557年)557年,魏恭帝拓跋廓禪讓給周孝閔帝宇文覺

北周(386年—557年)581年,周靜帝宇文衍禪讓給隋文帝楊堅

隋朝(386年—557年)618年,隋恭帝楊侑禪讓給唐高祖李淵

唐朝(618年—690年)907年,唐哀帝李柷禪讓給梁太祖朱溫

後梁(907年—923年)923年,後梁滅亡

3、中國歷史王朝禪位第三次順序(947年—1279年)

後漢(947年—951年)951年,後漢皇太后李三娘下誥將後漢皇位禪讓給周太祖郭威

後周(951年—960年)960年,周恭帝柴宗訓禪讓給宋太祖趙匡胤

宋朝(960年—1279年)1279年,宋朝滅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禪讓

歷史小知識,歷史上除了劉邦這個名人外,還有哪些“劉”姓名人 ?喵喵喵0597 2019-10-14

禪讓制,中國統治者更迭的一種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將統治權讓給他人。

形式上,禪讓是在位君主自願進行的,是為了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通常,禪讓是將權力讓給異姓,這會導致朝代更替,稱為“外禪”;而讓給自己的同姓血親,則被稱為“內禪”,讓位者通常稱“太上皇”,不導致朝代更替。

相傳堯為部落聯盟領袖時,四嶽推舉舜為繼承人,堯對舜進行三年考核後,使幫助為事。堯死後,舜繼位,用同樣推舉方式,經過治水考驗,以禹為繼承人。

禹繼位後,又舉皋陶為繼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為繼承人,最後族人擁戴禹之子啟為王。這是部落聯盟推選領袖的制度,史稱“禪讓”。

除原始部落外,歷代王朝中也發生過禪位情況,例如漢獻帝劉協禪讓給魏文帝曹丕;魏的魏元帝曹奐禪讓給晉武帝司馬炎;梁朝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陳武帝陳霸先;唐朝唐哀帝李祝禪讓給梁太祖朱溫等。

而這些禪讓與部落社會時期的禪讓不同的是,他們都不是由臣民選拔、君王推薦的,君王通常都是被動退位,其本質屬於謀朝篡權。

歷史小知識,歷史上除了劉邦這個名人外,還有哪些“劉”姓名人 ?

擴充套件資料

大禹到了晚年,四處查訪,決定推舉夷人首領皋陶為繼承人。但是皋陶卻先他而逝,無奈,又推舉伯益。但當禹死後,部落聯盟中一些有權勢的大家族,擁立禹的兒子啟即位,便起來反對伯益。

啟趁動亂之機殺了伯益,奪得了王位(約公元前1988年-1979年),並傳給自己的後代。這樣,政治權力由“傳賢”變成“傳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世襲或世襲制度是指某專權一代繼一代地保持在某個血緣家庭中的一種社會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這是王位世襲制的主要特點,是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基本特點的權力分配製度。其形式可概括為父子相傳,有時兄終弟及。

世襲制不僅包括王位世襲,還包括官位、爵位的世襲。例如在科舉制度選官之前,分封制下的諸侯都是世襲的,而地方官員中的門第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家族世襲的性質存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禪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