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國號“元”是何意?年號“中統”蘊涵了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03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國號“元”是何意?年號“中統”蘊涵了什麼?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國號“元”是何意?年號“中統”蘊涵了什麼?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國號“元”是何意?年號“中統”蘊涵了什麼?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國號“元”是何意?年號“中統”蘊涵了什麼?灝忕綏鈥7N 2020-12-25

一、建立年號

忽必烈在其兄蒙哥汗去世後,從攻宋前線撤兵返回漠南根據地開平,手下那些智囊們面對複雜的形勢,勸其儘快稱汗,於是,在漠南金蓮川召集了一部分宗王貴戚,舉行了所謂的忽裡臺大會,宣佈繼位蒙古大汗,其實忽必烈的稱汗按照蒙古習俗是“非法”,得位不正,其弟阿里不哥隨後在蒙古本土漠北和林舉行了忽裡臺大會,得到眾多諸王貴戚的擁戴,也繼位稱汗,一時間,蒙古帝國出現了兩大汗並立的局面,誰才是合法的大汗?“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兄弟間為了汗位開始了軍事較量。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國號“元”是何意?年號“中統”蘊涵了什麼?

與此同時,忽必烈在他的智囊團的建議下,加緊了建國號與年號,定都邑,立朝儀等一系列行動,希望建立一個與大蒙古帝國與中原漢族傳統王朝二元合一的正統帝國。

忽必烈稱汗僅一個月,於公元1260年五月一日,就在劉秉忠等漢族臣僚的參謀下,建立中統年號,並且就建年號發了詔書,詔告天下:

祖宗以神武定四方,淳德御群下。朝廷草創,未惶潤色之文;政事變通,漸有綱維之目。朕獲纘舊服,載擴丕圖,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製。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

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

炳煥皇猷,權輿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建元為中統元年。惟即位體元之始,必立經陳紀為先。故內立都省,以總宏綱;外設總司,以平庶政。仍以興利除害之事,補偏救弊之方,隨詔以頒。於戲!秉籙握樞,必因時而建號;施仁發政,期與物以更新。敷宣懇惻之辭,表著憂勞之意。凡在臣庶,體予至懷!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國號“元”是何意?年號“中統”蘊涵了什麼?

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以十二生肖紀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國,也一直用十二生肖紀年,從成吉思汗到蒙哥汗,四任大汗都沒有使用年號。

忽必烈在漠南稱汗,得到眾多的北方漢人仕子的支援,於是,模仿漢地王朝的制度,在這些漢族智囊的建議下,

從儒家《春秋》《易經》等傳世經典中,選定了漢文化濃厚的“中統”一詞,作為年號,其意就是“中華開統”,也就是中華王朝的正統。

自古以來,漢地歷朝歷代都講究王朝統治的正統性。特別自魏晉南北朝以來,一直到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多政權並立,“正統”更是一種情懷,每個王朝統治者都熱衷於正統地位,也就是中國的老大。

忽必烈稱汗,面對草原有在漠北稱汗的弟弟阿里不哥,偏安江南的趙宋王朝,打出“中統”的年號,就是表明承繼中華中央王朝的正統地位,並且致力於“天下一家”和大一統的宏偉目標。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國號“元”是何意?年號“中統”蘊涵了什麼?

二、建大元帝國

中統五年(公元1264年)七月,眾叛親離,走投無路的阿里不哥主動南下歸降兄長忽必烈。為了慶祝阿里不哥歸降與蒙古帝國的重新統一,八月,忽必烈特意將中統五年改為至元元年,蘊含否往泰來、鼎新革故之義。

到了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建大元國號,釋出詔書:

誕膺景命,奄四海以為宅尊;必有美名,紹百王而紀統。肇從隆古,匪獨我家。且唐之為言蕩也,堯以之而著稱;虞之為言樂也,舜因之而作號。馴至禹興而湯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還,事殊非古。雖乘時而有國,不以利而制稱。為秦為漢者,著從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見聞之狃習,要一時經制之權宜,概以至公,不無少貶。我太祖聖武皇帝(指成吉思汗),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震天聲,大恢土宇,輿圖之廣,歷古所無。頃者,耆宿詣庭,奏章申請,謂既成於大業,宜早定於鴻名。在古制以當然,於朕心乎何有。

於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元”之義。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國號“元”是何意?年號“中統”蘊涵了什麼?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後,建立大蒙古帝國,也就是“也可蒙古兀魯思”,漢人有時習稱之為“大朝”。

忽必烈在漢人智囊的建議下,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定“元”為新國號,取代“蒙古”舊國號。

《元文類》中說“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盡之而謂之元者,大之至也。”

“大元”,不僅象徵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所建立的“歷古所無”之“大業”,還蘊含儒家經典“至公”之論,進而可與三代相媲美,名正言順地加入到從夏商到隋唐的中華大統一的序列之中。

忽必烈成功地滅南宋,結束了中國三百餘年的分裂割據與南北對峙,完成了新的中華大一統,讓中國、蒙古為中心的版圖超越了歷朝歷代,實現了“大元”一統天下,令“古之一統,皆名浮於實”,唯大元帝國的大統一,“實協於名”,真正做到了“六合同風,九州共貫”。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國號“元”是何意?年號“中統”蘊涵了什麼?

建立年號又更改國號,是忽必烈吸收漢族文化,改變其政權性質的兩個重要步驟。

忽必烈受命經營漢地,就選擇了金蓮川開府,建開平城,開原城也一直是忽必烈的權力中心。

中統四年(公元1263年)五月,忽必烈在智囊團的建議下把開平定為上都。到了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八月,又頒佈《建國都詔》,以原燕京為中都,所改稱大都(窩闊臺汗所建的草原都城和林被廢棄)。

有關上都與大都我有文章說過,就不再重複相關內容。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國號“元”是何意?年號“中統”蘊涵了什麼?

國都的改變,意味著忽必烈建立的大元王朝統治中心自漠北移到了漠南,介於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之間,“內蒙外漢”的二元模式,成了南北多民族統一的浩浩中華大國,“起朔漠,並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

忽必烈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統一中國南北的第一人,雜糅蒙漢,創立了適合大元帝國統治的新制度新格局,即保留了蒙古遊牧民族的一些習俗和傳統,又吸收先進的漢族文化,對中國多民族統一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增進了各民族間的親和力與相容性。

Top